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在1993~1998年间对采自中国浙江省的116批及菲律宾吕宋岛的129批稻种进行了假单胞杆菌及相关细菌多样性研究。分别从浙江省和吕宋岛分离出1200多个和2300多个有关菌株,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菌学、致病性和数值分类(Biolog)法测定。结果显示,吕宋岛稻种上的荧光细菌数明显高于浙江省。鉴定出16个假单胞杆菌种或型及2个相关种,其中约一半的细菌种尚未有从稻种上分离出来的记录。503个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叶鞘腐败病菌及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的拮抗性测定表明,在浙江省约占稻种细菌总数12%的菌对一个或多个水稻病原菌具拮抗性,而在吕宋岛约占17%左右。  相似文献   

2.
 在1993~1998年间对采自中国浙江省的116批及菲律宾吕宋岛的129批稻种进行了假单胞杆菌及相关细菌多样性研究。分别从浙江省和吕宋岛分离出1200多个和2300多个有关菌株,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菌学、致病性和数值分类(Biolog)法测定。结果显示,吕宋岛稻种上的荧光细菌数明显高于浙江省。鉴定出16个假单胞杆菌种或型及2个相关种,其中约一半的细菌种尚未有从稻种上分离出来的记录。503个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叶鞘腐败病菌及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的拮抗性测定表明,在浙江省约占稻种细菌总数12%的菌对一个或多个水稻病原菌具拮抗性,而在吕宋岛约占17%左右。  相似文献   

3.
在1993~1998年间对采自中国浙江省的116批及菲律宾自宋岛的129批稻种进行了假单胞杆菌及相关细菌多样性研究。分别从浙江省和吕宋岛分离出1200多个和2300多个有关菌株,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菌学、致病性和数值分类(Biolog)法测定。结果显示,吕宋岛稻种上的荧光细菌数明显高于浙江省。鉴定出16个假单胞杆菌种或型及2个相关种,其中约一半的细菌种尚未有从稻种上分离出来的记录。503个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叶鞘腐败病菌及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的桔抗性测定表明,在浙江省约占稻种细菌总数12%的菌对一个或多个水稻病原菌具拮抗性,而在吕宋岛约占17%左右。  相似文献   

4.
水稻上两类人体条件致病细菌的鉴别与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 Bc)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既是农业上的生防菌又是医院的人体条件致病菌,了解它们的特征及在水稻上的分布情况是有效管理和利用这类原核生物的关键。在过去的9年中,利用常规细菌学、致病性测定、Biolog和脂肪酸分析(FAME)对采自平原、丘陵和山区稻区的631份稻谷样本和117份稻株样本进行了两类人体条件致病细菌的鉴定和检测研究。Bc菌和Pa菌可通过培养性状和常规细菌学方法作初步鉴别,Biolog和FAME能把它们鉴定到种,但Bc菌的基因型难以区分。Bc菌和Pa菌主要存在于水稻的根部;Bc菌和Pa菌在浙江的平原稻区分布最广,分别达6.1%和16.1%;在山区稻区最低, 分别为1.0%和7.8%。  相似文献   

5.
荧光假单胞菌(Psdeuomnoda fluoerncnet)是一种土壤中十分常见的细菌,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其数量变化能较准确地反映土壤环境的变化,因此在转基因小麦环境安全评价研究中可以将荧光假单胞菌的数量变化作为检测转基因小麦种植对整个根际土壤环境影响的指标之一。本研究选取荧光假单胞菌的蛋白编码基因gyrB作为靶标基因,设计特异性较好的引物,利用该引物建立了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RFQ-PCR)方法的转基因小麦根际土壤荧光假单胞菌数量的检测技术体系。结果显示,定量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达0.99以上,且呈现单一熔解曲线峰值。应用该体系对种植于河南新乡及江苏六合的转TaDREB4基因抗旱小麦(简称TB4)及其受体小麦济麦19根际土壤荧光假单胞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时期转基因小麦和非转基因小麦各生育期根际土壤中荧光假单胞菌的拷贝数无显著差异。说明TB4种植对根际土壤中的荧光假单胞菌数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获得对水稻纹枯病有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探索生防细菌作用机理。【方法】通过苗期防病试验从本实验室保存的7株拮抗细菌中筛选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防病效果的菌株。结合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生防细菌7-5进行初步鉴定,并通过PCR扩增、薄层层析等探讨7-5产生抗生素的种类。【结果】供试7株细菌中7-5、4-74和4-78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分别可达69.0%、70.8%和75.4%。其中4-74和4-78抑菌谱窄,7-5对水稻纹枯病菌、桃褐腐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都具有较强抑菌能力。菌株7-5 鉴定为绿针假单胞菌;该菌株可产生吩嗪-1-羧酸、嗜铁素、氢氰酸、蛋白酶、藤黄绿脓菌素和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等抗菌物质,不产生硝吡咯菌素、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结论】绿针假单胞菌7-5主要通过产生抗生素防治水稻纹枯病。  相似文献   

7.
玉米茎腐病病原禾谷镰孢拮抗菌筛选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谷镰孢引起的玉米茎腐病会导致玉米产量锐减,筛选高效的拮抗菌株对防治玉米茎腐病尤为重要。采用稀释培养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810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和16S rDNA分子测序方法进行拮抗菌的筛选和分子鉴定,共分离出禾谷镰孢拮抗菌23株,占分离细菌总数的2.84%,抑菌圈直径10.12~27.56 mm。拮抗细菌主要分布在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个门及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5个属中,其中,芽孢杆菌属细菌数量最多且拮抗能力较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的拮抗活性最强,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实验分离的23株菌株对禾谷镰孢有较好的拮抗活性,在玉米茎腐病防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分别从健康的水稻植株、感染纹枯病植株、根际土壤、秧田水和菌核上分离出能拮抗水稻纹枯病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和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p.)的细菌菌株。大多数菌株在室内试验中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有的菌株在温室试验中起抑制病害和对植株有保护作用,有的(1/49)具有促进秧苗生长的作用。纹枯病的病斑相对长度与病害发生率密切相关(r~2=0.33,P=0.01),与抑菌圈大小(r~2=0.03)和离体叶片病斑大小(r~2=0.12)无相关,植株干重与病斑相对长度和发病率均无显著相关(r~2=0和0.01)。  相似文献   

9.
 以晚粳品种丙96-42为试材对杭州临平镇条播、撒播和移栽方式下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群体变化及种类进行了研究,从水稻不同生育期采集叶片、叶鞘和谷粒样本810份,获得细菌菌株7193个。结果显示,在每种种植方式下,稻株上的拮抗细菌数量都是叶鞘中最多,谷粒中最少。3种种植方式下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群体数量基本上是随着稻株成熟而逐渐下降,在水稻6个生育期中,拮抗细菌出现的高峰因不同种植方式而有所差异。条播稻上拮抗细菌占细菌总量的比率从苗期到蜡熟期维持在3.6%~4.8%,各生育期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撒播和移栽稻上拮抗细菌所占的比率因不同生育期而有所不同。从539份纹枯病拮抗细菌中鉴定出8个属的14个种,不同种植方式与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种类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作为重要的生防因子在植物病害防治上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生防细菌研究进展,包括细菌作为生防因子的优势、细菌对植物病害的作用机制、生防细菌定殖、生防细菌鉴定、影响生防细菌效果的环境因素、重要的生防细菌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应用研究及生防细菌菌剂开发,并对未来生防细菌的遗传改造等生物工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Rice (Oryza sativa L.)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rops, which feeds half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It’s the principle of the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to maintain the pest damage under an economical permitted level by means of resistant cutivars and biological control. Some of the bacteria from rice plants are pathogenic [1], but most of them are nonpathogenic ones, which provide abundant resources for the biological control to rice diseases. It is a first key step of biolo…  相似文献   

12.
于1998~2004年对采自浙江、江苏、福建和云南省的756份稻株和稻种样本进行了革兰氏阳性细菌的分离、鉴定研究。被分离的1015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菌落形态及部分细菌学特征(革兰氏染色、KMB培养基上的荧光色素及芽孢的染色镜检等)测定后,选出代表菌株74个连同5个对照菌株用Biolog及脂肪酸分析法(FAME)进行测试, 鉴定出Bacillus属5个种及其他3属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并发现枯草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菌株具有很好的纹枯病和恶苗病拮抗能力,但来自短小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的极少数菌株在条件适宜时能与其他病原菌一起引起水稻褐斑,从这些种筛选生防菌株时应充分考虑其风险。  相似文献   

13.
明确套作大豆种腐病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性,对于防治大豆种腐病,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于2016~2018年从四川仁寿、崇州、南充等地收集大豆种腐病的病籽粒,通过组织分离与纯化,基于形态特征、rDNA ITS和EF-1α 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鉴定四川套作大豆种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70株菌株 被鉴定为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木贼镰孢菌F. equiseti、亚洲镰孢菌F. asiaticum、大豆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和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D. phaseolorum var. caulivora,分离频率分别为62.86%、21.43%、10%、4.29% 和 1.43%。致病性检测表明,各代表菌株均能够侵染套作大豆南豆12,引起种子腐烂,发芽率降低,芽长变短,且以F. asiaticum 和D. phaseolorum 接种后菌丝覆盖面积、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本研究初步明确了镰孢菌属Fusarium spp.和间座壳属Diaporthe spp.是四川套作大豆种腐病的致病菌,为大豆抗种腐病品种选育及病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经3年研究建立了一套用离体稻叶检测稻种带细条病菌的方法,应用该方法成功地将44份自然发病的细条病病种接种到离体稻叶上并产生菌脓。甩1%水琼脂加90 ppm无毒苯口并咪唑.在30℃下可使水稻幼苗的离体叶保持15~20 d,可满足细条病接种发病的时间需要。应用纯菌测定该方法的灵敏度,最低可检测浓度为5×10^3 Cells/ml。由于选择了最佳的温度、湿度/光照、苗龄及其它有关环境条件, 使1.2~4.0 g的病种经研碎浸泡后浓缩针刺接种干离体稻叶上在3 d后出现病斑,5.5~8.5 d后产生菌脓,与其它血清学检测方法相比,离体检测法具有直观、可靠、简便、稳定等优点。特别可避免由于种子携带丧失活性的细条病菌或其它病菌而引起的误诊。  相似文献   

15.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在热带和中国南方已上升为一种主要病害。为探讨杂交水稻及其亲本对该病的抗性规律,笔者在国际水稻所曾用Xanthomonas campestrisPV.oryzicola的两个菌株(93和335号)喷雾接种于五个杂交组合及其亲本上。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对细条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病反应,其抗性值接近双亲平均值,且属水平抗性。杂种一 代的抗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恢复杂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江苏省水稻主栽品种种子携带水稻恶苗病原菌的情况。【方法】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对江苏65个水稻主栽品种种子携带藤仓镰孢、层出镰孢、拟轮枝镰孢和Fusarium andiyazi等4种水稻恶苗病菌进行检测。【结果】65个品种中有54个品种的种子样本携带恶苗病菌,表明江苏省稻种携带水稻恶苗病菌是一种普遍现象。其中,藤仓镰孢为优势种,检出率高达83.07%,其次是层出镰孢和Fusarium andiyazi,检出率分别为12.30%、6.15%,但供试的65个品种种子均未检测到携带有拟轮枝镰孢。【结论】该技术可用于水稻种子携带恶苗病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