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优化瓜菜栽培模式,充分利用有效大棚资源,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适于武汉地区大棚西瓜—哈密瓜—松花菜轮作高效栽培模式。该栽培模式大棚空闲期短,经济效益高。本文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整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大棚西瓜—哈密瓜—松花菜轮作高效栽培模式,以期为该模式的示范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省余庆县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农业生产多为水稻—油菜的1年2熟或1年1熟冬季休闲生产模式。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西瓜生产以来,常年栽培面积450~500hm2,生产模式多为西瓜—水稻或西瓜—玉米模式,生产效益有较大提高。2005-2008年经过多点西瓜生产栽培模式试验,总结出西瓜—水稻—莴笋、西瓜—番茄—白菜、西瓜—玉米—萝卜、番茄—小礼品西瓜—白菜栽培模式,示范推广后生产效益明显提高,现栽培面积在500hm2以上。  相似文献   

3.
李桂艳 《长江蔬菜》2012,(24):70-71
2007年起,广西灵川县农业局经济作物站通过不断实践,摸索出超级稻—香葱—香葱高效栽培模式,超级稻大面积推广,保证了农民粮食的自给,香葱栽培又增加了家庭的经济收入,两茬香葱每667 m2产量达5 500 kg,产值超过13 000元。该种植模式扣除生产资料成本,全年每667 m2实现"千斤粮,万元田"的目标。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壮大,逐步形成了近333.33 hm2的栽培面积,该种植模式主要分布在灵川县灵川镇的灵宝、双潭、双洲、王家等沿漓江区域自然村。  相似文献   

4.
塑料大棚春水萝卜~辣椒-蒜苗栽培模式是我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高产高效模式。该模式通过将3种蔬菜连套栽培,可实现一年三熟,不仅能有效利用土地,还能节省人力、提高蔬菜周年产出率,而且操作性强,经济效益显著,适合西北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甜玉米—菜豆—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秀 《中国蔬菜》2008,1(6):44-45
广西2004年在玉林、贵港、百色、钦州等地示范推广甜玉米-菜豆-马铃薯免耕栽培模式,2007年已达66.7 hm2.与传统的单一作物栽培模式相比,以甜玉米-菜豆-马铃薯免耕模式进行栽培,节省了玉米秆的砍伐和处理用工,而且玉米秆可为菜豆遮阴降温,菜豆秧及玉米秆又为马铃薯提供了很好的播种覆盖材料及营养.每667 m2菜豆增产50.7 kg,马铃薯增产225.4 kg.  相似文献   

6.
春西瓜—秋超甜玉米—冬莴笋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市设施西瓜栽培规模较大,为改进传统栽培模式种植效益不高的问题,南京市蔬菜科学技术研究所摸索出了春礼品西瓜—秋超甜水果玉米—冬莴笋一年三茬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获得了良好收益,三茬667 m2收入可达26 000~28 000元。  相似文献   

7.
王强  王德荣  熊元忠 《蔬菜》2013,(11):31-33
根据南京市农业生产特点,总结了一套水稻—萝卜—早熟豇豆周年高效栽培模式,该栽培模式施行水旱轮作,减少了病虫害,并且效益很好,每667 m2年产值约为22 000元。  相似文献   

8.
熊怡文 《蔬菜》2022,(2):43-45
为了减轻外来蔬菜对宜黄县产业带来的冲击,避免农户丰产不丰收,提升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在充分了解当地居民消费习惯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品种和茬口、充分利用基地现有设施设备、综合运用蔬菜种植新技术,探索形成了“莴笋—辣椒—上海青—黄瓜—川松”高效栽培模式,强调将育苗区与种植区严格分开管理、合理安排茬口、充分利用栽培设施、严格实行轮作换茬和转变技术模式等技术要点。1年可种植5茬蔬菜(比通常增加了1~2茬),从而达到“三超”高产收益(产量超10 t、产值超4万元、纯收入超2万元),为当地大棚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
熊怡文 《蔬菜》2022,(2):43-45
为了减轻外来蔬菜对宜黄县产业带来 的冲击,避免农户丰产不丰收,提升合作社的经 济效益,在充分了解当地居民消费习惯的基础 上,合理安排品种和茬口、充分利用基地现有设 施设备、综合运用蔬菜种植新技术,探索形成了 “莴笋—辣椒—上海青—黄瓜—川松”高效栽培 模式,强调将育苗区与种植区严格分开管理、合 理安排茬口、充分利用栽培设施、严格实行轮作 换茬和转变技术模式等技术要点。1年可种植5茬 蔬菜(比通常增加了1~2茬),从而达到“三 超”高产收益(产量超10 t、产值超4万元、纯收 入超2万元),为当地大棚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新 的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我地农民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摸索出1套大棚茄子/丝瓜-秋莴笋-冬莴笋高效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显著,在当地广泛应用。现将该模式及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模式特点及经济效益茄子采用大棚越冬栽培,后在棚内套种丝瓜,待茄子快要拉秧时,揭去大棚膜,引丝瓜蔓上棚架,丝瓜采收结束,后连作秋莴笋,再扣上大棚膜栽培冬莴笋,形成1套1年3茬4熟高效栽培模式。茄子每667m~2产量2600kg、产值10400元,收益7280元;  相似文献   

11.
<正>泗水县大棚西瓜年栽培面积达3000hm2,但由于重茬带来的各种病害逐年加重,经济效益下降,制约了大棚西瓜进一步发展。为探索塑料大棚高效种植模式,笔者2005-2008年对大棚西瓜、韭菜1年2熟栽培模式进行了多点试验和示范。实践证明,塑料大棚西瓜—韭菜高效栽培模式,利用多膜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新疆鄯善县温室蔬菜发展速度较快,而在主要作物辣椒栽培中,辣椒—油白菜—豇豆栽培模式应用较广,经济效益显著。现结合当地生产经验,将该模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豇豆生产面积的不断扩大,为应对主栽蔬菜品种上市集中,收购商压价收购,种植茬口衔接不紧,栽培效益不断走低,菜农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等问题,对广西主产区豇豆、辣椒和南瓜周年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形成1套广西北部湾地区豇豆、辣椒和南瓜周年栽培技术。通过轮作蔬菜生产茬口调整、早春拱棚育苗栽培等技术措施,安排合理上下茬作物品种,提早了春种豇豆上市时间,保障了早春豇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还促进了夏辣椒和秋南瓜的增产增收。采用豇豆-辣椒-南瓜轮作栽培模式的产值比豇豆-水稻常规轮作模式每667 m2提高9090~12800元,经济效益增加明显,为探索广西豇豆主产区的蔬菜轮作栽培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利用大棚设施,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总结并大力推广了大棚芹菜—小白菜—青椒高效栽培模式,极大丰富了蔬菜产品的市场供应,填补了"伏缺"蔬菜市场空缺。此大棚高效栽培模式采用芹菜冬春种植、小白菜度夏衔接、青椒秋延栽培方式,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充分利用每种蔬菜的生长习性,辅之精细的水肥管理,使得每667 m~2纯收入在1万元以上,较其他常规种植增收2 000余元,为蔬菜生产者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菜—菜—稻栽培模式,是前1年冬季栽培反季节大棚蔬菜,第2年春提早栽培蔬菜,6月底至7月初收完蔬菜,接着种晚稻。此种栽培模式,一是丰富了蔬菜市场,二是增加了经济收入,667m2比原来的稻—稻—油栽培方式纯增收2500~3000元,三是协调了粮食发展,四是实行了水旱轮作,培肥了地力,病虫害减少。其栽培技术如下:1 反季节大棚蔬菜:采用反季节栽培蔬菜技术栽培大棚蔬菜,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11 品种 辣椒选用湘研3号和皖椒1号等品种。12 播种育苗 7月下旬采用大拱棚盖膜和遮阳网…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丽水市茭白因长年连续种植引起的病虫害频发、土壤有机质含量过高、土壤酸化、茭白秸秆处理困难、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问题,丽水市农作物站在缙云县开展了单季茭白—马铃薯轮作免耕栽培模式探索,并总结出适合配套的栽培技术,全年每667 m~2产值可达13 800元,经济效益较好;同时轮作免耕栽培模式充分利用了茭白秸秆进行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有效减少茭白病虫害,明显改善土壤品质,减轻栽培水体富营养化等,具有良好的生态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林陆家 《长江蔬菜》2012,(17):37-39
结球甘蓝—蕹菜—芫荽一年三熟栽培模式667 m2产值可达31 550元、纯收入达15 930元。栽培中要注意合理安排茬口,选择适宜品种,适期播种,培育壮苗,施足底肥,加强大田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以获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宋聚红  王海山  刘玉芹 《蔬菜》2017,(12):37-39
为了发展蔬菜生产,增加复种指数,最大限度发挥土地增产潜力,达到真正增产增效的目的,尝试了洋葱、甘薯复种连作栽培模式,并获得成功。该栽培模式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实现了一熟变两熟,促进了种植制度改革,适宜石家庄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东台市及苏北沿海地区广大农户和农技推广人员在实践中探索出大棚西瓜—水稻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667 m2平均产值在1.8万元以上,是常规栽培稻麦效益的8~10倍。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栽培要点、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介绍了该栽培模式,为农业生态相近地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大棚扁豆—鲜食糯玉米—黑塌菜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介绍该模式下扁豆、鲜食糯玉米、黑塌菜栽培管理技术,以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