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白菜新品种选育是“八五”至“九五”期间,针对云南各地大白菜生产上存在的以常规栽培为主、主要使用外引品种、不同季节均使用单一品种及病害突出等问题,由昆明市科技局立项的重点科技项目。课题组旨在利用外引材料和当地的优良地方品种,选育出常规栽培、延后栽培和早熟栽培的大白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针对云南省大白菜种植过程中存在的品种单一等各种问题,昆明市农科的蔬菜研究室利用所内早期研究基础,进行了育种材料的收集、整理及杂优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开展了对春早熟栽培、常规栽培及延后栽培杂交一代新品种的攻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试配的几个早熟组合进行播种期及品种比较试验。选育出适宜郑州地区栽培的早熟大白菜品系93-4、93-5,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产量比对照小杂56增产极显著,对照夏阳绝收。93-4、93-5适宜最早播种期8月1日。同时对早熟组合与耐热极早熟白菜夏阳在生长的差异进行研究,提出郑州区耐热白菜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4.
大白菜一代杂种01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13是利用抗病强、适应性广的魁5—6抗H—1—10—7—26自交系与洛阳大包头335-1D—6优S大-5—3—5—5自交不亲和系配制的大白菜优良一代杂种,具有抗病、高产和优质等特性。1986年在福建省多点试验鉴定,产量均居首位。1985~1987年参加福州市大白菜品种区试,产量最高,抗病性最强。目前在福州地区,其栽培面积已占中晚熟大白菜品种的80%,有希望成为福建省大白菜生产的主栽品种,也适应我国南方各省市栽培。该品种已于1988年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奖。  相似文献   

5.
1993年秋大白菜品比试验报告由于当前我州蔬菜生产上使用的大白菜主要当家品种、产量及抗逆性等方面都出现退化或不及初推广时的现象,品种逐步出现有多乱杂的趋势,为了筛选出适应我地栽培,产量、品质及抗逆性等性状优良的品种,以及结合与我单位关系密切的科研单位...  相似文献   

6.
新白2号是从大白菜极早生中分离、选育的自交不亲和系B8-1-1-1与从地方品种焉耆中包头中分离、选育的自交不亲和系YJ-3-1-2-1-1杂交选育的大白菜一代杂种,具有抗病(抗霜霉、病毒、软腐病)、高产、优质等优良特性。轻病年份净菜产量比当地主栽品种焉耆中包头增产16.34%。重病年份增产435.1%上。1992~1994年在新疆地区已推广273.3hm2,平均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7.
开展了5个大白菜新品种与本地常规品种的综合性状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京秋绿和优早55具有产量高、品质佳、适应性强等特点,可作为文山市区优良大白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精品北京三号和澳归9912特种大白菜产量较高,商品性较好,北京橘红心叶色比较有特点,可适当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8.
<正>苗用型大白菜是上海地区夏季高温期间主要栽培的绿叶菜品种之一,但生产上耐热性好、抗病性强、商品性佳、品质优良、产量高的苗用型大白菜品种数量较少,主要以早熟5号为主。为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栽培、抗性好、品质优良的苗用型大白菜品种,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我们于2012年在上海田仔蔬果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现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早熟大白菜新品种‘北京小杂56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小杂56号’早熟大白菜是北京市蔬菜研究中心用双1和269两个自交不亲和系配制而成的优良一代杂种,经中心内多年的品种比较试验,三年的北京市区域试验、生产示范及两年的全国区域试验、生产试验,1988年春正式通过鉴定。该品种植株整齐一致,株高40—50厘米,开展度约60厘米,外叶绿,心叶黄,叶球褶抱、舒心,单株净重2公斤左右,品质中上,具有早熟(生长期50—60天)、耐热、耐病、适应性广的特点,可在春秋两季进行栽培。除适宜北京及河北地区外还适于全国大多数地区种植及消费习惯,1986—1988年已推广到全国23个省、自治区,累计面积为5万多亩,与各地地方品种相比,增产幅度为20-50%,增值25-50%。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市场七八月淡季大白菜的供应,塞外高寒地区反季节白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选用品种不当及栽培技术不配套引起的生产损失也随之增加。笔者通过3a(年)的试验研究,探索出适宜塞外高寒地区栽培的品种及高产栽培配套技术。1适宜塞外高寒地区反季节栽培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是大白菜种植大省,全年种植面积超过9.33万hm2,其中春季大白菜种植面积超过1.67万hm2,春季大白菜栽培方式有大棚、小拱棚、露地覆膜、露地栽培;栽培模式主要是大棚大白菜—黄瓜/豇豆轮作、拱棚大白菜/露地大白菜—玉米轮作、露地大白菜—大葱等蔬菜轮作等。山东省大白菜种植品种和种植栽培模式对全国大白种植有着较大的影响,针对目前春季大白菜生产中存在品种抗病差、品质差的问题,推荐适合山东省栽培的大白菜新品种德高CR69、德高CR143、德高1125等。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宜在南京地区栽培的优良延后栽培辣椒品种,选用6个秋延后辣椒品种进行双层大棚栽培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苏椒15号田间表现较好,产量、耐寒性、商品性等方面表现均较突出,适合在南京地区进行秋延后大棚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3.
孙雪花  赵俊杰  李英 《上海蔬菜》2023,(1):26-27+93
为提高江苏南京地区夏秋季大白菜的种植水平,作者从当地市场引进10个大白菜品种,连续2年在南京蔬菜科技园进行种植试验,筛选出3个潜力品种,并总结了栽培要点。该文介绍了夏优、夏冠、庆农夏阳50大白菜的品种特性,并从育苗、整地施肥、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了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胡新军 《蔬菜》2000,(11):11-12
番茄秋延后属反季节栽培。以往长沙地区一般采用露地栽培,7月上、中旬播种,国庆节后上市,初霜前罢园,采收期仅20多天。为满足元旦、春节期间消费者对鲜食番茄的需求,我们于1997年7月至2000年1月在秋冬延后栽培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收期可从10月25日延后至翌年1月20日左右,每667m2产量达5484.2kg,产值9301.4元左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品种选择 经过3年的品种筛选,早熟品种以湘番茄1号较好,迟熟品种以上海903、宝粉3号、广州Fine等较…  相似文献   

15.
习永和  习再安 《蔬菜》2002,(1):32-33
多年来,我区黄泥湖蔬菜基地连片种植豇豆340余hm2,在全省名列前茅,后期产量大部分经加工销往深圳、广州、新疆及武汉、长沙等地。因“之豇28-2”品种在我地种植10多年,导致种性退化,病害加重,产量降低,品质变差。为了筛选出适合本地春季栽培的优良缸豆品种,特进行了本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品种 (1)春豇4号,湖南株洲市小神农种苗经营部生产,新引入益阳;(2)春豇1号,株洲市小神农种苗经营部供试品种;(3)正豇555,江苏正大种子有限公司生产,1999年引入;(4)之豇28-2,市售。 2.…  相似文献   

16.
早熟甘蓝新品种“45-2”300380天津市西青区中北斜陈世田该品种是1990年由中北斜陈世田育成的两个自交不亲和系杂交一代,经4年的示范推广证明:它是早春覆盖、春季地膜栽培、早秋及秋延后栽培的优良杂交一代品种。叶色深绿,开展度42~45厘米,外叶1...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云南各地在春大白菜种植中存在的结球不紧、口感欠佳、商品性差等问题,昆明市农科所在80年代后期进行了育种材料的搜集、整理及杂优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在纯化育种材料进而选育出自交不亲和系亲本的基础上,于1993年获得性状优良的大白菜杂交组合93-93。在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及示范过程中,与对照品种小杂系列相比,均反应出品质优良,口感好,外形美观。同时,93-93可与小杂55同期播种,在2月中旬播种(地膜覆盖可于2月初播种)时,不会发生未熟抽薹的现象。93-93叶球成熟后于4月末到5月上,中旬采收,是春淡上市的优良大白菜品种。  相似文献   

18.
鲜食玉米种植极具市场潜力,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杭州市鲜食玉米现有促早、常规、延后栽培3种,生产中存在栽培模式单一、品种多而杂、市场开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品种栽培技术研究、加强优势品种推广及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对策,同时推荐了先甜5号等5个优势品种。  相似文献   

19.
<正>大白菜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蔬菜品种之一,也是蔬菜种植的主要品种。采用常规栽培方法种植大白菜上市期集中,效益较低。早春大白菜上市期正值蔬菜春淡,市场售价高,经济效益较好。现将早春大白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京研”系列反季节大白菜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广琪 《蔬菜》2001,(3):6-7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鲜菜市场异常活跃,各种反季节蔬菜大量种植,不但满足了市民的需求,同时广大菜农也得到了较好的经济收益。 反季节大白菜是反季节上市菜的一个重点。几年来,在品种选择、栽培、植保等方面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下面就如何种植栽培好反季节大白菜做一详细介绍。 一、选好品种 种植反季节大白菜,品种选择十分重要,在购买籽种时,首先要了解所购种子的栽培特点和植物学特征和特性,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安排最佳种植时间,切忌盲目听信宣传,大量种植后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应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