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龙 《中国农垦》2019,(7):41-41
近年来,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依托华阳河湖泊群天然的优质水源和肥沃的土地,实施种植结构调整,把稻渔综合种养作为现代生态、立体、绿色、循环农业新模式加以推广。为做好稻虾种养这篇大文章,农场从种养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销售服务三个环节入手,为职工做好服务。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把稻虾种养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制定了3年发展6万亩、实施种苗选育和深加工产业行动计划。2018年春季新增200余户从事稻虾种养,面积1.1万亩。从4月底开始,该场的稻田虾陆续分期、分批上市,预计春季龙虾亩均获益2000元以上,农户增收超3400万元。  相似文献   

3.
人间四月天,油菜花儿黄。对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公司的农人来说,正是投放小龙虾虾苗的旺季。在刚刚建成的万亩稻虾综合种养标准化示范区里,虾苗成了香饽饽。稻虾种养大户汪景东算了一笔账:“今年虾苗卖得很火!去年这个时候虾苗才十几块钱一斤,今年卖到了34元,价格翻了一倍”。毋庸置疑,稻虾综合种养已上升为华阳河农场公司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名为“首位产业”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4.
2019年,安徽省农垦集团华阳河农场公司以稻渔种养为抓手,创建万亩稻虾种养标准化示范基地和5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抓营销、创品牌,推动农业转型发展。与上年相比,2019年职工稻渔综合种养增收4000多万元;农场公司土地经营性收入增加2400多万元,实现利润1782.9万元。通过发展稻渔产业,实现了企业增效和职工增收的“双增”目标。华阳河农场公司主要从党建引领、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种养规模三个方面入手,助推企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龙 《中国农垦》2021,(4):F0004-F0004
近年来,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把稻渔综合种养作为首位产业,以水稻和水产“两水”产业为抓手,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和特色水产养殖,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6.2万亩。2020年,农场“5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获国家批准;6个粮食和豆类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相似文献   

6.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基于生态学理论,对稻田内的生态条件进行改善,通过适当稀种水稻,搭配饲养小龙虾等水生动物,利于构建稻渔良性循环、资源节约的农业生产模式。文章结合青阳县农业发展实际,对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进行介绍,以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为例进行了技术要点的总结,并结合青阳县明峰家庭农场稻虾综合种养效益进行分析,为该技术在青阳县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稻虾共作模式由于其较高的综合效益而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大力发展,已成为规模化经营主体广泛应用的综合种养模式.以光明米业长江基地稻虾生态种养基地为调查样本,采用产业调查,结合试验示范和定位试验,研究了稻虾生态种养模式的生产和生态效应,阐明了稻虾生态种养模式下的关键技术,以期为规模化农场稻虾生态种养模式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稻虾综合种养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与单一水稻种植相比,可增加经济效益3万元/hm~2。本文总结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包括水稻种植技术和小龙虾养殖技术,以期为农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龙 《中国农垦》2020,(4):62-62
3月16日,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在六厂圩百亩稻田首批投放田螺1620公斤,开展稻螺综合种养试验。近年来,华阳河农场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5.5万亩。为调优种养结构,把稻渔综合种养作为长久的支撑产业来发展。今年,农场以水产特色养殖为抓手,与安徽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合作,计划在稻田发展澳洲龙虾、田螺、蟹、鳖等特种水产养殖4700亩,探索适合农场实际的水稻与多种水产养殖生态共生新模式。在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种养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提质扩面,加快支柱产业发展,带动职工增收。  相似文献   

10.
正华阳河农场公司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的宿松县境内,南临长江,北倚华阳河湖泊群,是安徽农垦集团土地规模最大的农场公司。近年来,农场公司以土地调整推动种植结构调整,把稻渔综合种养作为支撑产业来发展,种养面积达5.5万亩,稻渔种养产业已初具规模、蓄势待发。农场公司2019年荣获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中国最美村镇产业兴旺奖和安徽农垦产业发展奖。  相似文献   

11.
该文在深入调查安徽省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应用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应用现状,分析了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户或合作社在稻田中进行小龙虾养殖。本文总结了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主要包括田间工程建设、虾苗种投放与管理及"稻虾共作"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在推进公司制改革、社会职能改革和新一轮土地调整的基础上,继续做实"1234"党建工作品牌,坚持以职工利益为中心,在生产经营上落实"3322"发展计划。着力打造五大板块,促进农场转型发展。一是做响党建品牌,引领发展新航向。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初步形成了"1234"党建工作品牌。力求把党建融入改革、发展、民生等各项工作中,为农场经济建设注入新活力。二是做大稻虾综合种养,鼓起职工钱袋子。2018年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2.6万亩,全  相似文献   

14.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可取得种植、养殖的双赢。本文结合五河县实际情况,从稻虾种养准备、亲虾和苗种投放、水稻栽培和收稻收虾等方面总结了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以供种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由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中化农业共同举办的"新型肥料施用技术培训班暨全国减肥增效虾稻种养结合现场观摩会"在湖北潜江市举行。活动围绕"心系三农,增效创收"主题,通过培训科学施肥及虾稻种养技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实践验证,虾稻种养模式亩均利润远高于单独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集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可有效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升稻米品质,增加收入,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增收的有效途径。该文介绍了怀宁县稻虾共作种养技术要点,以期为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可以减少水稻种植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同时能够减少小龙虾养殖带来的水源浪费和污染,因而能够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在分析稻虾共作种养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鄂州市稻虾共作种养技术特点,分析该模式下的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注意事项,以期为稻虾共作种养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稻虾高效绿色种养模式发展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浙江稻虾(小龙虾)模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也存在产品产量低、重虾轻稻、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根据浙江省稻作制度的特点,创新了一种不开挖环沟、不破坏稻田结构和土壤耕作层的稻虾高效绿色种养模式,该模式增加了一季小龙虾的收入,不影响水稻产量,且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配套开展了“公司+农户+季节性流转”的发展经营模式,以县(市、区)域为单位,按共生与轮作面积1∶4~5的配置发展稻-小龙虾种养,实现了稻虾模式稳定的苗种供应,提升了稻虾种养的技术到位率,推动了稻虾产业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稻虾高效绿色种养模式是稳粮增效的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江汉平原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江汉平原地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2018年江汉平原稻虾综合种养主要生产地区7个县(市、区)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了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在生产投入、经济效益、化肥及病虫害方面的效应。结果显示,江汉平原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呈"井喷式"发展,规模化程度逐渐加强,近2~3年,各类经营主体数量明显增加;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成本构成中,土地流转费、种虾(虾苗)购置费、饲料费是主要构成方面,而机收费、挖沟筑埂费、雇工费是次要构成方面;氮肥和磷肥施用量较水稻单作模式明显降低,钾肥和复合肥施用量基本保持不变;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有效地减轻了部分虫害的发生,但部分病害发生率有所提高。总结了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的关键问题,旨在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强化科技支撑助推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提质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的现状,指出成都市有宜渔稻田3.33万hm~2以上,但长期以来受技术、观念等影响,2014年全市稻田养殖面积仅354.00 hm~2,2015年通过开展技术集成研究、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建立核心示范区、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等多措并举,面积已发展到了800.93 hm~2,养殖模式有稻鳖虾、稻虾、稻鳅、稻鱼、稻蟹5种。全市稻田综合种养水产品总产量达1 100 t,总产值3 500万元,增加收入1 800余万元;稻谷品质提高,售价增加。对进一步推进稻田综合种养提出了几点建议,如合理规划布局、加强农业推广队伍建设、加快品牌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