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黄冈市为例,分析了大别山区域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指标要求,以及落实大别山区域生态农业建设基本指标必须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黄冈市为例,分析了大别山区域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指标要求,以及落实大别山区域生态农业建设基本指标必须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国家级陶乐生态农业县经过示范建设,在不同区域确立了各具特色良好的生态农业示范建设模式,完成和超额完成了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已基本成为我国进行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选取了江苏省15个省级生态农业县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生态、社会角度筛选了23个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障碍因素诊断法,对江苏省生态农业建设进行诊断,归纳分析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针对限制因素,分别提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对策,为江苏省下一阶段生态农业建设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效益是衡量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指标。建立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基本框架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多层次模型,经过一级、二级综合评判,对我国31个地区的生态农业效益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农业效益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经济效益对生态农业效益的影响相对最大,我国东部地区的生态农业效益相对最好。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探析(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划为3个不同的区域。筛选出人均耕地、森林覆盖率、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种植业产值比、林果业产值比、畜牧业产值比、渔业产值比、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油料播种面积比重和蔬菜播种面积比重等12项指标构成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体系。整理得到3个区域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平均值,并结合各区生态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对3个区域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探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章志发  戴天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41-20243
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划为3个不同的区域。筛选出人均耕地、森林覆盖率、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种植业产值比、林果业产值比、畜牧业产值比、渔业产值比、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油料播种面积比重和蔬菜播种面积比重等12项指标构成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体系。整理得到3个区域高效生态农业区划指标平均值,并结合各区生态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对3个区域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安徽大别山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层面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既影响其辐射范围内生态产品的供给,更扩及相邻省市地区的生态安全。在合理规划该区域发展定位基础上,着力打造“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旅游业、红色影视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借以畅通融资渠道,优化产业布局,落实转移支付,创新培养机制,扩大公众参与,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目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区域适宜性评价是"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合理布局的关键,建立"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区域适宜性评价模型,可以为国家和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布局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法】根据"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区域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方法,从气候、能源、社会经济、水文因素4个层次中选取15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评价模型。并以陕西省为例,对安塞县、陇县、西乡县发展"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区域适宜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3个地区发展"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区域适宜性顺序为陇县>西乡县>安塞县。【结论】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说明该评价理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生态农业的内涵和产业尺度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生态农业是替代传统农业的全新农业模式,它寓资源技术优化配置,种养加有机结合于一个完整的系统内,体现环境维护,地力提高,效益显著诸多优势,生态农业的发展在国际国内已初见成效,其理论建设也日臻完善,然而对于生态农业内涵实质的认识却不免缺陷,通过对生态农业的内涵实质的再认识,提出了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建设尺度的基本观点,强调生态农业建设应当实现区域化,国家化,甚至国际化,同时以政策,立法为保障,进行产业和环境的整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以江苏省金坛市为例,从经济、生态和社会角度出发,筛选出24个指标作为生态农业建设效益综合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应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金坛市生态农业规划实施前后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对比。结果表明,在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金坛市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著。通过生态农业建设综合评价,规范和衡量了金坛市生态农业建设在全省的发展水平,同时也为加快金坛市生态农业向高层次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通过对海南生态省建设以来生态农业发展特点和现状的分析,结合海南省区域发展实际,探讨了海南省各区域发展生态农业的不同模式,提出了促进海南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贵州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中实施区域品牌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是贵州立足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必然要求;而着力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壮大贵州生态农业产业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分析区域品牌内涵与特征、培育区域农产品品牌的现实意义以及贵州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贵州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中实施区域品牌战略的必要性、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区域品牌战略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指出贵州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中实施区域品牌战略,必须抓好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目标市场定位、标准化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区域品牌整合思路创新以及加强政府扶持与监管。  相似文献   

14.
生态农业是推动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结合每个地区的发展现状并因地制宜地进行功能定位、明确建设重点对于生态农业效益的提升将有显著促进作用.本文以中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区福建省为研究区域,从自然资源、农业发展、城市建设3方面共15个指标构建福建省生态农业功能分区指标体系,结合各市公布的《统计年鉴》(2011—2018年)以及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农业厅等相关部门所发布的政府统计公报,求取各指标数据均值,以此作为数据样本并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进行生态农业功能区划.结果表明,福建省生态农业功能分区大致形成山区城市组合、沿海城市组合与经济特区分别聚合成类的三区布局,整体呈现"一心、两区、多翼"的生态农业功能分区格局.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大量指标数据变化规律来探讨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态势在时间维度上的总体特征,以及各功能区的区划成因.最后,基于聚类结果进一步将三区定义为沿海都市现代化生态农业功能区、山区城市特色生态农业功能区和滨海特区休闲生态农业功能区,并对各个功能区的优劣势及未来发展定位做深入分析,提出建设重点,以期能为福建省生态农业统筹规划、联动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论述生态农业县评价指标体系的生态环境指标、经济环境指标、社会环境指标三大指标的26个因素指标,对各项目、各子因素确定权重分值及计算方法,对各项指标的生态经济内涵作了说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14个生态农业县三年建设结果的评价,对规范和衡量县域生态农业建设水平,加快生态农业向高层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生态农业建设是安徽建设生态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安徽生态农业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指出了安徽生态农业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坚持综合建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以及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并探讨了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沿江平原区、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5个基本生态类型区域的生态农业建设布局与建设重点,最后提出了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即:(1)倡导生态文化,积极开展能力建设;(2)完善政策,健全法规体系;(3)广辟财源,增加资金投入;(4)因地制宜,科学规划;(5)依靠科技,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发展现代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该文根据东平县农业生产条件和区域优势,提出了在全县选择建设不同生态农业区域的规划设想,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安徽省五大生态区农业生产特点及生产水平、经济基础、资源优势,各区域初见成效的生态农业试点发展情况及建设经验,提出各区域发展生态农业的设想,以探索发展生态农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了雅安市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中与生态农业建设直接和间接相关的指标和建设目标,并提出应从科学制定生态农业区划,加快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大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力度,推进循环经济型企业和绿色食品大市建设,完善衣业产业化机制及增加农业基础设施与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推动生态农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农业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综述国内外生态农业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数学模型和评价原则等方面构建了生态农业评价理论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评价指标矩阵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以安徽芜湖市为例,对芜湖市郊区、南陵县、芜湖县和繁昌县进行了区域生态系统比较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南陵县和芜湖县的生态环境较好,是发展生态农业较好的区域,繁昌县和芜湖市郊区生态环境较差,污染严重,发展生态农业受到较大限制。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说明该评价理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