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通粳981在不同密度和肥料条件下形成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回归、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数、粒数和粒重对产量均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其增产效应穗数粒数粒重,其中穗数对产量起主要作用;但在基本苗较多或施N量较大的情况下,穗数和粒数的增产作用都很重要。农业生产中可针对不同生产栽培条件,从产量构成因子中明确主攻目标,合理制定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后季稻南粳38旱育抛栽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粳 3 8后季稻在不同密度、肥料条件下形成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穗数和粒数对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应 ,粒重的增产效应不明显。在密度小或施肥量少的情况下 ,穗数比粒数的增产作用大得多 ;在密度大或施肥量多的情况下 ,穗数和粒数的增产作用差异不大 ;而在通常情况下 ,穗数的增产作用 >粒数的增产作用。在不同的生产栽培条件下 ,可先从产量构成因子中明确其主攻目标 ,再合理制定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以利提高后季稻产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明确和发挥杂交水稻‘中浙优8号’的增产增效潜力。[方法]利用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中浙优8号’的产量结构,探讨了各产量构成因子间的内在联系和对产量贡献的大小。[结果]‘中浙优8号’各主要经济性状对产量的效应大小排序为:每穗实粒数、有效穗、粒重、每穗总粒数。[结论]研究提出‘中浙优8号’高产高效栽培应在确保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实粒数,兼顾粒重。  相似文献   

4.
小麦产量构成因子为:穗数、穗粒数、粒重,三者的乘积愈大,产量表现愈高。目前一般认为,在低产条件下,增苗增穗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但是在中、高产条件下,在足够穗数  相似文献   

5.
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栽培的重要部分,详细的说就是通过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品种特性这些方面,来组建玉米高产的特性结构,从而达到高产高校的目的。1.密度与产量玉米产量是由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构成的。一般情况下,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调节作用是穗粒数>每667m~2穗数>千粒重。但针对不同条件,三因素的作用亦有变化:在低产变中产(3000~6000kg/公顷)条件下,亩穗数是关键因素,应通过增穗而增产;而在中产变高产条件下(6000~10500kg/公顷),穗  相似文献   

6.
高产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2个高产冬小麦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植条件下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及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12个供试品种的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重、穗粒数均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其中旗叶宽、面积与穗粒数达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与穗粒重呈正相关,穗粒数对穗粒重的作用大于千粒重,穗粒数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旗叶长、宽对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均为负值,旗叶面积对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最大,旗叶宽的间接影响大于旗叶长的间接影响。[结论]旗叶面积是影响穗粒重及其构成因子的重要因素。穗粒数对穗粒重的贡献最大,在育种中提高穗粒数应注意选择旗叶的宽与面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超级稻甬优12超高产栽培的有效技术途径,进一步发挥甬优12的增产增效潜力。[方法]测定甬优12产量大于700kg以上的产量性状数据,利用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甬优12的穗、粒、重结构,研究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和对产量贡献的大小。[结果]在700kg以上产量水平下,有效穗与粒数是两个相互制约的产量因子,各产量因子作用于产量的效应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结论]确保有效穗数、稳定粒数、兼顾千粒重,是实现单季杂交晚稻甬优12超高产栽培的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指导未来小麦生产和品种选育及推广。[方法]以山东省内若干年代25个主推冬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旨在表明高、低肥力条件下品种产量的演变规律,明确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肥力条件下产量提高趋势相同,各年代高肥产量较低肥产量增产程度不同;土壤肥力对穗粒数、穗数、50及60年代小麦产量无明显差异,对其他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肥力与品种互作对穗数影响较大;不同肥力下产量构成因素间呈正相关性,表现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土壤肥力对穗长、小穗数有明显影响。[结论]维持较高的地力条件,可促进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9.
寒地高产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径分析表明,在寒地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对玉米产量的贡献最大,而穗粒数和粒重对产量的贡献大小受品种、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影响表现不同,穗粒数的贡献超过粒重的贡献。限库处理降低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减源处理下穗粒数和粒重对产量的贡献超过穗数。  相似文献   

10.
采用通径分析、相关和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不同产量水平下中早39的产量结构,探讨各产量构成因子间的内在联系和对产量贡献的大小。结果表明,中早39各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的效应大小排序为:粒重和有效穗排在前,每穗实粒数次之,结实率最后。中早39早籼稻栽培超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途径是增加穗数、稳定粒重、保结实率。  相似文献   

11.
旱直播深度和氮肥施用量对金两优33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金两优33的最适播种深度和N肥施用量。[方法]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N肥施用量(纯N150.0(CK)、187.5、225.0、262.5 kg/hm2)和不同直播深度(2.0(CK)、4.0、6.0 cm)对金两优33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N肥施用量的增加,金两优33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实收产量先增加后减少,N肥施用量为225.0 kg/hm2时,有效穗数最多;N肥施用量为187.5 kg/hm2,每穗实粒数最多,实收产量最高。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金两优33的有效穗数、成穗率、千粒重、实收产量均降低,播种深度为2.0 cm(CK)的处理分别比播种深度为4.0、6.0 cm的处理增产20.77%和257.10%。[结论]金两优33的最适播种深度为2.0 cm,最适N肥施用量为187.5 kg/hm2。  相似文献   

12.
张永鑫  李道品  郑伟  周吉忠  陈海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698-14699,14701
[目的]确定早籼稻温229高产栽培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早籼稻温229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着每丛本数及单位面积栽培丛数的增加,温229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增加,但每穗粒数、结实率总体趋势与之相反,千粒重基本不受密度变化影响。温229高产稳产、容易栽培,栽培密度以行株距20.0 cm×23.3 cm或20.0 cm×26.7 cm为宜,丛本数控制在4本为宜。[结论]该研究可为温229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
武育粳3号机插稻产量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秋祥  张如宏  王娟  张彪  董桂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81-13985
[目的]探讨武育粳3号机插稻产量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迟熟中粳武育粳3号为供试材料,研究栽插时间、栽插密度、育秧方式和氮肥运筹等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分析影响其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栽插时间越早,单位面积穗数或每穗粒数越多,单位面积颖花量越大,越易获得高产。120万~150万基本苗/hm2处理的穗数、每穗粒数、单位面积颖花量较大,产量较高。施氮量300 kg/hm2处理的产量高于270、330 kg/hm2处理;施300、330 kg/hm2纯氮水平下,7∶3处理的产量高于6∶4处理,270 kg/hm2施氮下正好相反;在6个氮肥处理中,以300 kg/hm2施氮量7∶3施氮比例处理的产量最高。高产攻关试验中,不同产量类型田块的穗数差异较小,每穗粒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和单位面积颖花量有明显差异;高产F类田块水稻的每穗粒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和颖花量高于其他类型水稻;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下时,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前者对产量的作用显著大于后二者;产量在9 000~10 500 kg/hm2时,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显著大于其他因素;产量在10 500 kg/hm2以上时,每穗粒数、穗数、结实率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前者对产量的作用显著大于后二者。穴数、每穴穗数与穗数关系密切,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下时,前者对穗数的作用大于后者;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上时,后者对穗数的作用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14.
超迟播稻茬小麦播种量·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迟播稻茬小麦适宜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处理的基本苗及产量构成,比较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结果]不同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对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播种量每增加15 kg/hm~2,成穗数增加10.65万穗/hm~2、千粒重减少0.22 g、产量增加150.45 kg/hm~2;施氮量每增加15 kg/hm~2N,实粒数增加1.07个、产量增加450.75 kg/hm~2。氮肥运筹方式的影响随播种量、施氮量的变化而变化。产量最高的氮肥运筹方式是播种量480 kg/hm~2时"轻施返青肥,重施基肥和拔节肥"方式、施氮量240 kg/hm~2N时"氮肥后移、返青肥和孕穗肥等量"方式。[结论]该研究为超迟播稻茬小麦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后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旱胁迫后玉米杂交种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与百粒重和抗旱性的关系,为生产上评价和筛选抗旱玉米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对25份玉米杂交种进行大田正常灌水和旱胁迫对比试验,研究早胁迫后玉米杂交种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与抗旱性的相应变化.[结果]与正常灌水对照相比,旱胁迫使杂交种的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显著降低,百粒重变化不显著.受旱后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高的品种耐旱指数大.[结论]旱胁迫后玉米杂交种的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与玉米抗旱性关系密切,旱胁迫后单株粒数或单株粒重可作为玉米抗旱品种筛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陈新红  叶玉秀  周青  陈苏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081-11083
[目的]研究氮肥和密度对水稻穗上籽粒加工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中熟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与密度下水稻穗上籽粒加工品质的差异。[结果]水稻穗上不同部位加工品质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一次枝梗〉二次枝梗,穗上部和中部二次枝梗加工品质无显著差异。[结论]低密度水平下,增施氮肥可提高水稻穗上籽粒的加工品质,高密度水平下,增施氮肥对穗上不同部位不同枝梗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低供氮处理对杂交稻产量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供试的20个杂交稻品种产量性状及产量在低供氮处理下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有效穗数与实粒数、着粒数与结实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实粒数与着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大小表现为实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着粒数结实率。[结论]以有效穗数、实粒数为主攻对象可提高杂交稻的理论产量,为水稻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方法]以丰两优香1号和中浦优华占为试验材料,以不同促芽剂和920在机械收割2 d后下午对水225 kg/hm~2进行喷施,对再生稻产量及构成因子进行研究。[结果]喷施促芽剂和920处理能打破再生芽的休眠,提高再生稻的发苗数和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和株高,从而提高再生稻产量,增产幅度为7.9%~12.7%,增产效益显著。再生稻产量与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品种再生力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头季机械收割后再生季稳产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在四川成都地区应用较多的超级稻品种和非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连续 3 年(2006~2008 年)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水稻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关系密切,对于不同的品种类型,4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在10.5~11.25 t/hm2的产量目标下,通过中小苗三角形条栽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超级稻的产量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同时,与穗粒数呈负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非超级稻品种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负相关关系,且与穗数、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研究明确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合理制订高产栽培措施、充分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实现水稻大面积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