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解大气氟污染对植物、土壤的影响,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凯里的植物和土壤的氟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物的氟含量在135.62~1420.97μg/g之间,平均含量为513.99μg/g;土壤氟含量在240.50~340.36μg/g之间,平均含量为279.60μg/g。植物、土壤的氟含量都超过了背景值,该区植物和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氟污染。不同植物的氟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油茶的氟含量最高,马尾松的氟含量最低。不同类型植物的氟含量不同,灌木>藤本>草本>乔木;常绿植物>落叶植物。不同研究点植物和土壤的氟含量存在差异,但有些植物差异较大,有些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广大,因采矿等造成的环境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因金属矿床形成特点及开采方式单一等原因,造成Cd、Pb居于重金属复合污染前列。通过总结单一Cd、Pb污染对植物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以及Cd、Pb复合污染对植物生理生化及细胞结构的影响等研究进展,明晰土壤重金属Cd、Pb复合污染对植物影响和损害的研究热点,进而探明植物重金属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3.
以某电解铝厂为研究对象,从大气、土壤、植物受氟污染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了气氟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结果表明:(1)大气、土壤含氟量与距污染源的距离呈负相关。(2)植物体含氟量因距离和种类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主要的受害部位为叶片,出现明显的伤害症状甚至整株坏死。针对此污染状况,应升高烟囱的高度,增加净化处理设施,在厂区周围营造防护林带。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氟化物对与植物衰老有关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探讨了氟化物污染引起植物衰老的原因,认为高浓度氟污染对植物的衰老效应与其体内一系列的酶活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宝山区农田大气中气氟的含置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初步结果如下:1.宝山区农田大气中气氟的基准值为1.19μg/dm~2·d;2.稻株中以剑叶对气氟污染最为敏感,剑叶罹受氟污染的起始污染值为69.14ppm;3.剑叶中氟化物浓度与大气中气氟含量(X)之间的回归关系式为:=22.98+7.35X:4.氟化物在稻谷中有着明显的表聚现象.  相似文献   

6.
植物受氟化物污染后糖代谢及叶汁pH值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植物受大气氟化物污染后,糖代谢及叶汁pH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还原糖含量上升,蔗糖含量及可溶性糖总量均下降,叶汁pH值下降;蔗糖含量及叶汁pH值下降幅度均与植物抗氟性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皆可作为植物抗氟性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尹国勋  魏敏  王晶  刘克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19-7020,7077
[目的]研究氟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方法]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某铝厂附近土壤及植物氟化物含量。[结果]该地区土壤及植物均已受到氟化物严重污染。对17个植物样品的测定表明,样品各部位的含氟量为叶〉茎〉根,样品季节含氟量为夏季〉冬/春季〉秋季。在所研究植物中,柏树富集氟最多,其次为杨树和柳树,且植物中氟化物的污染源不仅来自于土壤,也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结论]为植物修复氟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植物受氟气物污染后糖代谢及叶汁PH值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植物受大气氟气物污染后,糖代谢及叶汁PH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还原糖含量上升,蔗糖含量及可溶性糖总量均下降,叶汁PH值下降,蔗糖含量及叶汁PH值下降幅度均与植物抗氟性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皆可作为植物抗氟性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氟污染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氟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以玉米为供试材料,采用砂基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氟(F)对玉米幼苗形态、生物量、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力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浓度F(≤0.25mmol·L-1)对玉米幼苗生长无明显抑制现象;随着溶液中F浓度的增加,玉米幼苗生长显著受到抑制,叶长、株高生长变慢,叶面积减小;根系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下降;叶片中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合速率降低;同时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表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说明氟的存在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研究结果还为进一步揭示氟污染机理以及氟污染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主要报道了土壤砷背景值与砷存在形态、土壤砷污染与作物的关系、砷超累积植物与土壤砷污染的植物修复以及土壤砷污染的农业控制措施。砷对植物的危害不仅受砷浓度和形态的影响,还因作物的种类、积累部位而不一致。研究As超富集植物及其富集机理,利用其进行植物修复,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土壤有机质、磷肥、pH等都会影响植物对砷的吸收累积,可作为降低作物砷含量的农业调控措施。种植不富集As的作物,或可食部位As含量低的作物,可以减少As进入食物链。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氟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茭道—武义一线两侧,氟含量高值区呈北东风条带状展布,与萤石矿带吻合;各地层氟丰度不一,矿区附近较高;该地区降水量较大,酸性红壤土、重碳酸钙型为主的水化学类型限制了高氟地表环境的形成,而盆地结构、人为污染加剧了地表水氟丰度;高氟环境污染了水体、土壤及植物,并引起地方性氟病;地方性氟病等是由于饮用含氟水引起的,改水降氟是控制地氟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氟化物的危害及植物去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氟的自然分布和特性,分别从氟化物对人、动物和植物的影响3个方面阐明了氟化物巨大的危害性,充分体现植物氟去除的必要性。在植物去氟方面着重阐述了氟化物对植物的伤害症状、耐受性及去除机理,在概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同时,指明了植物去氟的重大意义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恩施茶园土壤中氟的赋存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世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28-2329
采用连续浸提分析法,研究了恩施地区5种茶园土壤中氟的赋存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恩施茶园土壤含氟量普遍较高,5种土壤中总氟含量所测值变幅为486.9~1 124.3 mg/kg,平均含氟量为785.4mg/kg.各土壤中氟的赋存形态按量的大小表现为残余态>可交换态>水溶态>有机态>铁、锰结合态.恩施茶树体内含氟量普遍较高,5种茶叶含氟量所测值变幅为499.94~1 095.43 mg/kg,平均含氟量为698.49mg/kg.茶树体内各部位含氟量大小表现为叶>花蕾>根>茎.土壤中水溶态氟生物有效性最高,交换态氟也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总氟、有机态氟、铁锰结合态氟及残余态氟对茶树体内含氟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植物对氟的富集作用。[方法]采用小油菜盆栽试验,研究土壤加药品为氟化钾,设6个不同浓度梯度,对小油菜不同时期、部位的氟富集特征。[结果]小油菜体内氟对浓度呈现先增加再减少,最后稳定增加的规律;小油菜不同部位对氟的富集能力为根>叶>茎。  相似文献   

15.
运城市家畜地方性氟病,主要分布在水氟含量在1.6毫克/升以上的16个乡189个村。病区牧草申氟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40毫克/公斤)4—8倍。病牛骨氟含量为2312.25ppm,超过正常牛骨氟值近两倍。尿氟超过正常值的1—4倍。调查结果表明,水氟含量越高,尿氟含量亦高,家畜年令越大,尿氟含量越高。运城市地方性氟病的发生主要由于家畜长期饮用含氟量高的水草后,使畜体内氟逐渐蓄积而导致家畜慢性氟中毒。  相似文献   

16.
运用地质学统计理论分析呼和浩特市浅层地下水中氟离子浓度的空间变异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浅层地下水氟离子含量存在超标现象,样本中氟浓度超标率为7%;地下中水氟离子含量呈现强变异性,并呈明显的各向同向性,且空间变异性是由大尺度的区域性因素引起的,随机因素影响不显著;全区大部分地下水中氟离子含量低于国家标准,仅有3%的区域超标,为高氟区。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对小豆田安全且防效好的除草剂,选用13种不同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除草剂组合,对小豆的安全性和杂草的防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种除草剂组合处理对小豆均有不同程度的药害,并且均能不同程度地防治小豆田间杂草。处理7(10.8%高效氟吡甲禾草灵(盖草能)0.05 mL·m~(-2)+25%氟磺胺草醚0.15mL·m~(-2))和处理15(38%莠去津0.37 mL·m~(-2)+25%氟磺胺草醚0.15 mL·m~(-2);72%异丙甲草胺0.20mL·m~(-2)),药害症状不明显。处理1(38%莠去津0.37mL·m~(-2)+25%氟磺胺草醚0.15mL·m~(-2))、处理2(10%吡嘧磺隆0.04g·m~(-2)+25%氟磺胺草醚0.15mL·m~(-2))、处理4(38%莠去津0.37mL·m~(-2)+10%吡嘧磺隆0.04g·m~(-2))、处理5(48%氟乐灵0.22mL·m~(-2)+32%苄嘧磺隆0.04g·m~(-2))对小豆有轻微药害,后期可恢复。处理4和处理7不同除草剂组合对小豆田杂草的防治效果最好。综合对小豆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和对小豆产量的影响来看,处理7除草剂组合最佳,小豆田杂草防治效果最好,达到81.4%,还能最大幅度地增加小豆产量,可达210.6%。  相似文献   

18.
菏泽市苏家村饮用水质与地氟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菏泽市苏家村饮用水中F、Ca、Cu、Fe、Mo、Zn含量与地氟病的关系。结果表明:苏家村7~13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95%,水中氟平均含量为3.79 mg/L;沙山寺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2%,水中氟平均含量为1.03 mg/L。因此苏家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高主要由饮用水中氟含量严重超标所致。此外饮用水中Ca、Mo会抑制人体对氟元素的吸收,从而降低氟斑牙的患病率;而Cu、Fe、Zn含量对当地氟斑牙的发生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新疆奎屯垦区土壤氟污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网格布点法在奎屯垦区4个团场共采集土壤样品99个.通过对土壤中可溶性氟的测定,利用地统计学的方法与GIS技术研究了该地区土壤(0~20 cm)水溶性氟的污染状况,并对水溶性氟在土壤中的含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所有监测数据水溶性氟含量均超过了我国地氟病发生区表层土壤水溶性氟的含量2.50 mg/kg,平均值达22.15 mg/kg,最高值达76.39 mg/kg,已经出现了高氟现象;4个团场中,129团土壤水溶性氟含量差异最大,变异系数为64.98%,土壤水溶性氟含量高的区域相对集中,大于30.00 mg/kg的区域出现在127团、128团和129团一带,其中128团所占的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