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常规施药的情况下,通过设置性信息素、种植香根草单项及协同使用,研究对水稻钻蛀性害虫的田间防效。研究表明,香根草、螟虫性信息素诱杀技术与化学防治技术单一组合或协同使用田间虫伤穴率、虫伤株率、残虫数明显低于常规施药情况,说明香根草、螟虫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对水稻钻蛀性害虫的防治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推广实施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开展了香根草种植诱杀水稻螟虫试验。通过调查,田埂种植香根草大螟2代和3代危害穴率分别达到92.3%和82.4%,种植香根草的田块水稻枯心率显著低于未种植区。香根草诱控大螟产卵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轻大田螟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香根草能够有效诱集并杀害水稻螟虫,可作为水稻螟虫的"致死型诱集植物"。开发以香根草为基础的水稻田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控制水稻螟虫的为害,还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育寄生蜂等天敌,增加农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1.香根草的主要特征香根草又名岩兰草,因其根部具有浓郁香气而得名,是一种多年生禾本科植物。香根草株高可达2米,密集丛生.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贯彻落实"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确保水稻丰产丰收,加快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光山县于2018年承担了农业农村部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任务,并在示范区内进行了香根草诱杀水稻螟虫试验研究,通过一年来的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材料与方法(一)诱集植物及种植方法1.诱集植物。以香根草为诱集植物,由河南省植保植检站安排相关科研单位提供。  相似文献   

5.
2018年安庆市宜秀区水稻示范区应用健身栽培、种植诱虫香根草、二化螟性诱剂、稻鸭共育、稻虾共生、太阳能杀虫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等方式开展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为稻田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摘要:2018年宜秀区水稻示范区应用健身栽培、种植诱虫香根草、二化螟性诱剂、稻鸭共育、稻虾共生、太阳能杀虫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等方式,开展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水稻绿色防控是指在"绿色植保"新理念的指导下,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减少病虫对水稻的危害。本文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阐释了稻鸭共作、性诱剂诱杀、螟虫诱集植物香根草示范种植、频振式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措施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香根草诱杀水稻螟虫的技术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螟虫有明显偏爱在香根草上产卵的特性,利用香根草作为诱集植物来治理水稻螟虫可以大大压缩施药面积和用药量,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生态效益,利用香根草治理水稻螟虫的最佳种植时期为3月底至4月初、种植面积应为稻田总面积的6%~10%。  相似文献   

9.
采用清水和常规化学药剂为对照,研究4种绿色防控措施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香根草、稻螟赤眼蜂、性诱剂和BT四项集成技术对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最好,枯鞘率最低,为0.11%,其次为稻螟赤眼蜂、性诱剂和BT三项集成技术的处理,香根草诱集杀灭二化螟幼虫效果显著,稻螟赤眼蜂无明显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推进江苏省仪征市水稻绿色防控体系建设,特在生态稻田开展了不同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香根草、性诱剂、生物农药单一施用和以上3种绿色防控技术复合应用,均能对水稻二化螟起到一定的诱杀防治效果,白穗防效分别为30.56%、26.93%、65.80%和82.03%,杀虫效果分别为31.39%、27.23%、67.46%和86.2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黄山地区单季中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以下简称“两虫”)偏重及以上发生条件下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方法]选择在“两虫”发生偏重的田块,通过环丙氟虫胺与不同药剂防治“两虫”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明确环丙氟虫胺对“两虫”防治效果。[结果]结果表明,于“两虫”低龄幼虫高峰期选择环丙氟虫胺防治一次,能有效控制水稻螟虫危害。[结论]强化监测,于“两虫”低龄幼虫高峰期选择对水稻螟虫高效的药剂环丙氟虫胺防控2次,能能有效控制“两虫”危害,达到控制水稻螟害,水稻增产增收的目的。该方法防治水稻螟虫用药量低,用药次数少,绿色环保,是植保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集成"埂边种植香根草+药剂拌种+布置性诱剂+药剂防治"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可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降低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3.
黄金涛 《农技服务》2015,(3):106-107
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俗称钻心虫、蛀心虫,是我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水稻分蘖期受害造成大量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时减产可达3—5成以上。近年通过对水稻螟虫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程度的系统监测和科学预测,采取绿色防控技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实行"防、避、诱、保、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因地制宜合理施用化学农药,有效控制螟害发生。  相似文献   

14.
2013年镇沅县首次在英德村建设66.7 hm2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1个,在示范区内将水稻健身栽培、灯光诱杀、黄板诱虫、稻鸭共育治虫控草、科学使用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进行集成,并对示范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不断提高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的质量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香根草对水稻螟虫的诱杀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学药剂防治水稻螟虫常易造成农田和水环境的污染及稻米农药残留超标。香根草植株挥发物对水稻螟虫的雌蛾有较强的诱集作用,且其植株含有杀虫活性成分,致幼水稻螟虫不能完成生活史,从而减轻虫害发生,降低农药使用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作物安全性,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开江县在实施粮油高产高效创建项目中,对严重危害我县水稻生产的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病三虫",推广应用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化学防控等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有效控制了水稻病虫为害,为开江水稻高产优质高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诱集植物香根草对二化螟幼虫致死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能够有效诱集水稻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雌成虫在其上产卵,但孵化出的幼虫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生活史。本研究旨在明确香根草对二化螟幼虫致死的作用机制,为开发以香根草为基础的水稻螟虫可持续控制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和硅胶柱层析方法提取香根草有毒活性物质,并利用饲料混毒法测定各提取组分对二化螟3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同时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水稻和香根草中营养物质含量以及二化螟3龄幼虫取食水稻和香根草后体内相关解毒酶和消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香根草石油醚萃取物处理二化螟3龄幼虫9、12、15 d后,死亡率分别为38.89%、57.41%、85.19%,显著高于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等其他提取组分处理二化螟幼虫后的死亡率。进一步从香根草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获得组分1(Fr1)和组分5(Fr5),对二化螟3龄幼虫的具有较高毒性,以0.05 g·mL~(-1)浓度混入人工饲料饲喂3 d后死亡率分别为85.00%和67.67%,说明香根草中含有对二化螟幼虫具有致死作用的有毒活性物质。香根草中总蛋白、纤维素、总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分别为9.45μg、1.61%、1.45%、4.00%,均显著低于水稻中相应营养物质含量,其中水稻中蛋氨酸含量是香根草中的7.0倍。而香根草中单宁含量则显著高于水稻中的含量,是水稻中的1.31倍。此外,二化螟取食水稻和香根草3 d后,取食香根草的3龄幼虫体内蛋白酶、淀粉酶、海藻糖酶和蔗糖酶等消化酶的活性显著低于取食水稻幼虫体内相应消化酶的活性;6 d后,取食香根草的3龄幼虫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显著低于取食水稻的幼虫;9 d后,取食香根草的3龄幼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的活性显著低于取食水稻的幼虫。与取食水稻的3龄幼虫相比,取食香根草的幼虫体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活性也有所降低,但是两者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香根草作为二化螟的致死型诱集植物,对二化螟幼虫的致死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香根草中含有对二化螟幼虫具有致死作用的有毒活性物质,这些物质通过抑制幼虫体内解毒酶CarE和P450酶的活性,使幼虫逐渐丧失解毒代谢能力,最终死亡;二是香根草相对水稻营养物质匮乏,二化螟幼虫取食香根草后营养不均衡,从而影响体内消化酶活性,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最终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和寻求高效安全的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甘蔗病虫绿色防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甘蔗病虫可持续治理体系。【方法】2016年选用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和虫酰肼等生物制剂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结果】在甘蔗生产上,以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6 hm~(–2)+0.05%阿维菌素·100亿活芽孢/g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1.8 kg/hm~2或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6 hm~(–2)+200 g/L虫酰肼悬浮剂1.5 L/hm~2结合使用最佳,宜在3月初安装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4月初按每公顷生物制剂用量对水900 kg稀释后均匀喷洒蔗株,对螟害枯心率和螟害株率的防效分别达69.98%和49.09%以上,显著优于对照农药3%杀虫双颗粒剂90 kg/hm~2的防效。【结论】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与生物制剂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或虫酰肼结合使用是防控甘蔗螟虫理想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与其他技术轮换或协调使用,可延缓抗药性产生和发展,值得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常受到鳞翅目害虫取食危害。性信息素迷向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防控方式,能干扰鳞翅目害虫的交配,控制其种群数量增长。本文作者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高剂量自动信息素喷施系统对水稻螟虫、高粱螟虫和新型材料装置固体迷向丝对柑橘潜叶蛾的防治,评价其在泸州地区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应用性信息素技术对防控水稻、高粱、柑橘鳞翅目类害虫有较好的效果,防效和迷向率高于60.00%,其中:实施迷向技术后,水稻白穗率极显著低于常规防治区,高粱农药区的百株虫量和虫穗率均显著高于性信息素技术处理区域;实施迷向技术后柑橘叶片平均受害率低于20.00%,小于自防区和性诱区。  相似文献   

20.
从防虫网防治灰飞虱与螟虫、灯诱技术、性诱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水稻绿色集成防控技术,分析了其示范成效,以期为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