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鲁家村田园综合体项目为例,构建田园综合体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组合确定指标权重,并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3方面对其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借鉴。结果显示:鲁家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初期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所占比重依次减小。鲁家村土地利用效益在田园综合体规划实施后有较大提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于2016—2017年增幅较大,2017—2018年增幅较小;生态效益在2016—2018年总体呈现稳定小幅增长。总的来看,鲁家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对当地社会发展、经济提升、生态保护等均有正向影响,且在短期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而生态效应提升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乡村是由人口、土地、产业等核心要素有机组合而形成的复杂巨系统。为了探究乡村人—地—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本研究基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县域面板数据,选取“人口—土地—产业”乡村发展三要素,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深度刻画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乡村人—地—业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乡村人口、土地、产业各子系统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差异较大、不均衡的特点;大部分县域乡村人—地—业发展处于协调耦合阶段,形成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东部岳阳市发达区域为核心并以圈层的形式逐渐向外扩散的空间格局,呈整体水平逐年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度呈现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和良好协调4个类型,乡村人—地—业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呈现出由初级协调向中度协调发展的逐年上升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笔者介绍了大棚甜瓜—豇豆—白菜薹—莴笋一年四熟高效栽培模式,并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为优质高效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抚州市临川区为研究区域,对其2005—2015年的土地利用/覆盖与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基于2005、2010、2015年3个时点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图及变更数据,利用ArcGIS10.2软件得到2005—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分析研究时期内临川区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区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以及利用Fragstats 4.2软件选取4个类型指标、5个景观指标,对临川区2005—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景观分析。结果表明,临川区2005—2015年,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化,有大量耕地、林地转化为了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水域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2005—2015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呈上升趋势;耕地、林地始终保持较大优势度,同时破碎度也不断提高。建设用地越来越集中分布,分散度不断降低。景观趋于丰富和复杂,异质性增加,土地利用朝着均衡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从资源禀赋水平、要素投入水平、科技装备水平、粮食产出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等5个方面构建了包含27项二级指标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对浙江省2013—2018年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8年,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总体保持增长趋势。其中,资源禀赋水平下降趋势明显,要素投入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增长态势良好,科技装备水平和粮食产出水平在波动中增长。相应地,从资源保护、要素投入、科技创新、产能提升、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提高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花生—西瓜—红薯套种栽培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复种指数,而且能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河南省东部沙质土壤的主要种植模式之一。为进一步优化其模式及技术,在2019-2021年开展花生—西瓜—红薯套种栽培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分析其生产成本、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套作与单作相比,生产成本可降低近千元,亩平均净收益为5 272元,其中西瓜占比最大,花生品种开农85收益稳定。试验结果为花生—西瓜—红薯套作栽培技术的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使该模式更加规范合理,适合现阶段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区域局限性、部分不合理性以及生态效益不够突出等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实证项目生态效益为合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为中等,综合效益为中等.尽管生态效益权重较大,但不能决定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其原因是生态效益的权重没有超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之和,因此,在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中,不仅要以综合效益评价其效果,而且要充分考虑单项生态效益,才能有效保护和改善土地整治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才能体现生态涵养型的整治目的,为建设生态宜居型的美好乡村创造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对粮食及粮食进口安全内涵加以界定的基础上,从粮食数量、粮食质量、粮食价格、粮食贸易、国家经济、生态环境6个方面分析中国粮食进口安全的影响因素,基于超效率DEA模型构建中国粮食进口安全评价模型。对1992—2015年中国粮食进口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2—2015年中国粮食进口处于安全状态,粮食进口对我国粮食价格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影响程度较小,对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贸易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高质量发展背景,围绕农业生产、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和社会人口4个维度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浙江省和省内不同地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宏观统计数据,从动态视角评价了2013—2017年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并静态比较2017年浙江省山区、半山区、平原区和海岛区等不同地形县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显示,2013—2017年,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但不同地形县域之间存在差异:半山区和平原区县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最高,山区县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最低。基于此,认为高水平构建农业体系、高水平推进绿色生产、高水平打造产业平台和高水平培育农业品牌是推进浙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基于浙江省县级单元的面板数据,测算浙江省2014—2019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表明:2014—2019年浙江农业产出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科技进步率的提升,至2019年,浙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30%。2014—2019年,浙江农业的狭义科技进步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主要依靠中性技术进步。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技术的应用和生产经营规模,从而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产生影响。将浙江农业划分为平原型、沿海型、山地型3种农业发展类型,资本和土地对山地型农业发展的影响较大,劳动力对平原型农业发展的影响最大,沿海型农业的技术效率变化率最大。  相似文献   

11.
探究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的土地利用效益,旨在有效协调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间关系,实现区域土地的综合高效利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同类型地区提供参考。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山西省交城县为研究区,基于交城县土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视角,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耦合协调模型对2006—2018 年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测度,揭示其时序演变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2006—2018年,交城县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中耕地呈现线性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现线性增长趋势;林地、草地、水域多年维持同一水平。(2)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呈现3种演变趋势,其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线性增长趋势,生态效益为“向上开口的抛物线”型增长趋势,社会效益为多年维持同一水平,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演变趋势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保持一致。(3)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之间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趋缓,研究期内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各子系统间长期处于失调状态,且以轻度失调为主,协调性亟待进一步提升。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及耦合协调度演变趋势与其脆弱的环境本底及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困难度有关。应注重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研究区土地资源效益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2.
杨俊  庄大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201-203
以2006—2015年湘西自治州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为基础数据,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3个方面选取10个指标构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对湘西州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5年湘西自治州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基本呈上升趋势,其中2006—2008年波动较大,经济效益是影响湘西州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刘红芳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466-2469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背景下,选择2001-2009年抚州市临川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土地产出效益,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抚州市临川区生态效益与各类用地面积的多元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目标规划法,建立抚州市临川区城市土地空间配置优化决策模型,使得生态效益最佳,同时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周炎  杨双  咸春龙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4):179-183
从影响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确权,在此基础上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对珠海市白蕉镇2008-2012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白蕉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上升的趋势,其中,经济效益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社会效益则处于波动上升中,生态效益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实施和推进庆阳市华池县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5年庆阳市华池县乔川乡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为"中等",经济效益为"良好",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均为"中等";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提高农民对土地整治的意识,参与项目的实施,加强对实施后项目效益评价以及水利设施等的维护。  相似文献   

16.
提升土地利用效益是当前建设"美丽国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从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四个准则层出发构建岳阳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利用2001—2010年岳阳市土地利用效益相关数据,对岳阳市土地利用效益及其障碍度进行分析。经分析显示:2001—2010年岳阳市土地利用效益在上下浮动中表现出较强的上升趋势,研究时间段后期年增长速度显著加快。岳阳市土地利用效益走过了较差(2001—2002年)、中等(2003—2007年)和良好(2008—2010年)3个阶段,其中中等阶段(2003—2007年)经历时间最长。总体来说,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岳阳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影响程度比较大,2010年以前地均财政收入是降低岳阳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障碍因子,2010年造林面积则跃升为首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广西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及其相互间的耦合情况,以系统论为核心指导,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土地利用规划分区两个维度,推演土地利用多功能机理并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广西及其各市2008—2017年土地利用各功能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2008—2017年广西土地利用各功能的综合评价指数由0.270 9上升到0.781 2,各功能均得到了长足发展与进步。广西土地利用各功能综合水平的排名为文化性功能 > 经济性功能 > 社会性功能 > 生态性功能,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性功能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广西土地利用各功能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的演变过程,在14个地级市中,以桂林、柳州和南宁为最优。广西土地利用各功能总体呈向好发展态势,各市土地利用的生态性、经济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功能的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区内土地利用各功能间尚未形成稳定、高效的协调发展机制。为提高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广西应以桂林、柳州和南宁为核心节点,以点带面,走以文化性功能为引领、以生态性功能提升为关键、统筹社会性和经济性功能的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胡慧  胡武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750-12753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方面构建了珠海市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与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运用了土地利用协调度模型,对2001~2010年珠海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珠海市土地利用协调度值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极不协调”渐渐过渡到“比较协调”。该市土地利用各效益系统也都呈增长趋势,其中经济效益增幅最大,生态效益次之,社会效益增幅最小。  相似文献   

19.
侯俊国  邵丽亚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441-15444
基于社会、经济、生态3大效益综合考虑,以重庆市荣昌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利用DPS线性规划模型对荣昌县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得出2020年荣昌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后耕地面积合理减少,满足荣昌县粮食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施农用地、生态用地、基础设施用地有所增加,利于荣昌县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有保有压,土地利用集约度大幅提高;未利用地减少29.70 hm2,土地利用效益水平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