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甘薯钾素营养及其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加工原料,钾是甘薯中含量最丰富的矿质元素,而甘薯也是对钾肥需求最多的作物之一。综述了甘薯的钾素营养及生理机制,探讨了甘薯的钾肥效应、钾与甘薯的生理代谢和抗逆性的关系,以及钾素营养的生理机制等,以期为甘薯的钾高效品质育种和原料加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不同钾肥处理对秋甘薯性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成薯00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钾肥施用量与秋甘薯性状及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钾有利于提高秋甘薯植株的同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茎叶徒长,增加干物质积累.施钾肥能增强地上部同化产物向地下块根运输的能力,从而降低T/R值,提高经济产量.块根干率和茎粗是由甘薯品种特性决定的,施钾与否对其影响不大.低钾能提高秋甘薯的大中薯率,增加秋甘薯的最长茎长和基部分枝数.而施钾后其干物率较不施肥下降.只施氮和磷的叶绿素含量高于施钾处理,同时均显著高于不施肥.秋甘薯在低钾水平土壤下以薯干和淀粉为目标产品的最佳施肥量在253.05~262.46 kg·hm-2,而以粮饲型生物产量和鲜薯产量为目标产品的最佳施肥量在316.05~321.59kg·hm-2.虽然使用钾肥能有效提高其生物产量和块根产量,但其对薯干的贡献在低钾和高钾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钾肥对甘薯钾素积累和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行研制的腐殖酸钾肥料,选用食用甘薯品种北京553,研究了不同类型钾肥对甘薯钾素积累动态和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钾素积累量随甘薯生长发育而增加,变化动态可以用Logistic方程拟合。施用腐殖酸钾显著提高了钾肥农学利用率和钾肥吸收利用率,而钾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钾素收获指数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钾肥对甘薯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钾肥对甘薯根腐病的防控效果,可以为甘薯根腐病的防治提供依据。以甘薯根腐病感病品种冀薯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薯根腐病发生的影响;并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钾溶液培养对甘薯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以降低甘薯根腐病的病情指数,明显提高防治效果,其中钾肥与有机肥配施效果最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钾浓度可明显促进甘薯秧苗不定根的生长,但是当硫酸钾浓度超过2 mg/L时会抑制甘薯根系的发育。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适当提高钾肥施用量来有效防治甘薯根腐病的发生,但是,应注意要合理施用钾肥。  相似文献   

5.
施钾量对甘薯产量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施钾量对不同主栽甘薯品种产量、产量构成及钾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以3种甘薯品种为材料,田间设置不同施钾水平试验。结果显示,各甘薯品种产量均随施钾量上升而提高,增施钾肥对甘薯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小于根系,施钾的增产作用主要表现在甘薯数量的增加,单薯质量则次之;甘薯茎、叶钾含量高于薯块,且增施钾显著提高甘薯茎叶和薯块的含钾量。甘薯品种间钾的吸收及利用对施钾的响应不同,相对高效的徐薯22钾素主要积累在根部,宁薯192及浙紫1号则相反。甘薯钾利用效率与植株钾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产量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增施钾肥可以提高甘薯产量,其增产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单株结薯数;甘薯含钾量对施钾的响应主要体现在根部,甘薯品种间钾利用效率主要受植株钾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施钾时期对甘薯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鲁薯8号为材料,在相同施钾量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生育时期施钾对甘薯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或封垄期追施钾肥有利于甘薯基部茎节发育和分枝、提高单薯质量和大薯比例,显著提高块根产量;其中,全部钾肥基施增产11.93%,1/2基施+1/2封垄期追施增产10.53%,全部钾肥在封垄期追施增产9.07%。高峰期追施钾肥可以提高后期叶绿素含量和中薯比例,但是产量增幅变小、干率下降。综合考虑钾肥产块根的效率、以及施肥的方便性,以全部钾肥基施为宜。  相似文献   

7.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甘薯新品种龙薯14产量影响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甘薯新品种龙薯14最佳钾肥施用量,优化甘薯生产综合施肥技术,采用田间试验,设计了7种在施用等量氮、磷肥的条件下,不同钾肥施用量对龙薯14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甘薯新品种龙薯14薯干与淀粉产量较高,薯形好,大中小薯比例适当,产量高,商品率达90%以上,抗病强,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适宜在福建省长汀县境内推广种植。在施用等量的氮、磷肥条件下,钾肥施用量对龙薯14的产量影响较大,鲜薯产量随钾肥施用量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亩施用18kg纯钾,即硫酸钾36kg时,龙薯14产量最高,达2 512kg/亩,取得的效益最好。这一结果为甘薯生产平衡施肥、配方施肥以及综合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钾肥对紫心甘薯品种‘龙紫4号’的高产栽培影响,以紫心甘薯‘龙紫4号’为材料,设置不施钾肥处理(CK)、施钾(K2O) 80 kg/hm2(K1)、施钾(K2O) 160 kg/hm2(K2)、施钾(K2O) 320 kg/hm2(K3)等4个施钾水平,在甘薯整个生育期内定期取样,测定甘薯地上部生物性状、地上茎叶和地下块根干物质积累量,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施钾肥处理的甘薯前期地上部茎叶生长比不施肥的快,分枝数明显多于CK,K2处理,茎叶生长速度前期快速,中后期稳定,利于后期地下部块根的积累;施钾(K2O) 160 kg/hm2对‘龙紫4号’地下薯块干物质的累积最合适,光合产物向地下根部转移的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过量增施钾肥对甘薯地下部干物质的累积效果不显著。试验中,施钾量(K2O) 160 kg/hm2是‘龙紫4号’高产高效的施钾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
甘薯根系深而广,茎蔓又能着地生根,吸肥力很强.在贫瘠的土壤上也能获得一定的产量.这往往使人误解为甘薯需肥性不强.实践证明,甘薯是需肥性很强的作物,并且施肥的增产效果大小顺序为:氮磷钾大于氮钾大于氮磷大于磷钾大于氮,这说明钾肥对甘薯的产量影响最大,氮次之,磷又次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甘薯的增产效果,为甘薯高效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苏薯8号为材料,采取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甘薯的增产效应.[结果]甘薯移栽后30 ~60d为地上部快速生长阶段,60d后地上部生长发育速度变缓,90~120 d为块根快速膨大阶段.在甘薯上氮磷钾肥的增产效果大小顺序是钾肥>磷肥>氮肥.但是,由于钾肥价格较高,磷肥经济效益高于氮肥和钾肥.[结论]甘薯茎叶与块根干物重的积累规律不一致,在施肥上要前促后控,以免因氮肥用量过大,造成后期地上部徒长,从而影响块根的生长.当土壤速效钾含量水平较高时,可以适当减少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11.
茄果类蔬菜施肥现状及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长期以来 ,安徽省菜地施肥主要以有机肥和氮、磷化肥为主 ,钾素出现亏缺。多年试验研究表明 :施用钾肥能提高茄果类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促进茄果类蔬菜对氮、钾养分的吸收。减少氮肥用量以节省肥料投资 ,增加钾肥投入以调整氮钾比例是当前茄果类蔬菜的主要施肥原则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甘薯市场的需求量增加,普兰店市栽植甘薯的面积逐年扩大。有的农户由于盲目施肥,特别是氮肥和磷肥用量过大(如尿素、磷酸二铵)忽视钾肥的施用,从而造成徒长、产量不高。甘薯是块根作物,根系发达,吸肥力强,其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比谷类作物高,栽插后从开始生长一直到收获,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总的趋势是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相似文献   

13.
甘薯是喜钾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钾素参加体内代谢,因此,科学地施用钾肥是甘薯高产的重要措施。其施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长期定位施肥对甘薯块根产量及其主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1980年建立的砂壤质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徐州点)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M)处理产量普遍高于化肥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施肥(CK)条件下淀粉和糖类积累速率比施肥处理干物质积累的速度快;施肥有利于淀粉积累,尤其是钾肥(K)在淀粉合成过程中作用明显,有利于淀粉型甘薯生长。施氮(N)有利于碳氮代谢,缺钾时干物质分配到块根中的比例小;氮肥能明显提高蛋白质含量,有利于改善鲜食型甘薯品质,蛋白质对钾磷肥效应不明显,M处理的蛋白质含量略低于氮钾磷(NPK)处理,但整体评价甘薯品质方面,M处理优于其他肥料处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氮肥(0、90、180 kg/hm2)钾肥(0、150、300 kg/hm2)钾肥(0、150、300 kg/hm2)对甘薯新品种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助于提高甘薯茎叶鲜重,氮钾配施能使T/R值较早地达到平衡。不同施肥处理间甘薯鲜产、干产和干物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施肥有利于提高鲜薯、薯干的产量,氮钾配施的效果优于施用单一肥料。甘薯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当施N 90 kg/hm2)对甘薯新品种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助于提高甘薯茎叶鲜重,氮钾配施能使T/R值较早地达到平衡。不同施肥处理间甘薯鲜产、干产和干物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施肥有利于提高鲜薯、薯干的产量,氮钾配施的效果优于施用单一肥料。甘薯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当施N 90 kg/hm2、K_2O 150 kg/hm2、K_2O 150 kg/hm2时,能取得最高的鲜薯产量(43.87 t/hm2时,能取得最高的鲜薯产量(43.87 t/hm2)和薯干产量(12.63 t/hm2)和薯干产量(12.63 t/hm2)。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钾、氮营养对食用型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3个氮处理(不施氮、中氮和高氮),副区设置3个钾处理(不施钾、中钾和高钾),共计9个氮钾组合处理,分别于收获期调查甘薯地上部性状,记录块根鲜、干重,分析淀粉、蛋白质、蔗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含量。结果表明:氮肥对甘薯单株最长蔓长、茎叶鲜重和茎叶干率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钾肥对单株分枝数和茎叶鲜重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氮肥和钾肥对甘薯块根鲜重和干重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施用氮肥75 kg·hm-2、钾肥300 kg·hm-2时,甘薯块根产量最大;氮肥对甘薯块根葡萄糖和麦芽糖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淀粉和蔗糖含量在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增施氮肥有助于蛋白质的积累,施用氮、钾肥则不利于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施钾量对淀粉型甘薯淀粉含量的调控效应及其与光合特性的关系,选取徐薯18和商薯19这2个淀粉型甘薯代表品种布设2年田间试验,设CK(不施肥)、K_0(不施钾肥)、K_(75)(施K_2O 75 kg/hm~2)、K_(150)(施K_2O 150 kg/hm~2)和K_(225)(施K_2O 225 kg/hm~2)5个处理,研究施钾量对甘薯淀粉产量和淀粉含量等的影响,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淀粉合成与光合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徐薯18的3个施钾处理淀粉产量分别提高了16.5%、25.7%和28.8%;商薯19的3个施钾处理淀粉产量分别提高了5.9%、11.9%和34.9%。2个甘薯品种的总淀粉含量随着施钾量的升高而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其中徐薯18各施钾处理分别较K_0处理提高0.4、1.2、2.4百分点,商薯19各施钾处理分别较K_0处理提高0.4、0.8、2.1百分点。增加钾肥施用量能显著提高甘薯直链淀粉含量,进而提高甘薯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甘薯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P_n)、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和电子传递速率(ETR)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甘薯淀粉含量与SPAD值、P_n、F_v/F_m、q_p、ETR呈显著正相关,与钾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P0.01)。综合甘薯产量和淀粉含量因素,推荐徐薯18的钾肥用量为150 kg/hm~2,商薯19的钾肥用量为225 kg/hm~2。研究结果可为淀粉型甘薯的钾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摸清冬油菜在传统施肥及测土配方施肥条件下对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效果,本研究开展了同田对比试验,测定了冬油菜对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结果表明,氮素肥料是油菜产量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其次是磷素,再次是钾素;传统施肥条件下冬油菜对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8.56%、6.68%和25.62%,配方施肥条件下对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是38.98%、17.27%和28.89%,配方施肥较传统施肥提高了冬油菜对氮、磷、钾肥料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0.42%、10.59%、3.27%。由此表明,根据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及其比例,结合油菜的需肥水平,开展测土配方进行科学施肥,能有效地提高冬油菜单产和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施钾对甘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有效钾用量对甘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设4个有效钾水平(0,150,300,450 kg/hm2),0 kg/hm2为对照,选用4个甘薯品种为试验对象,在其生长期分别对各品种主蔓长、总叶片数等生长动态进行观测,收获后对鲜薯产量及薯块内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及干物质等主要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钾肥对甘薯的茎叶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钾肥对薯块的增产效应显著,每公顷施300 kg纯钾时产量最高,同时钾肥可以改善甘薯的品质,即钾肥可提高4个品种的4种主要成分,但过高的钾肥用量会降低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甘薯施肥要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氮、磷、钾配合.并测土施肥。氮肥应集中在前期施用,磷、钾肥宜与有机肥料混合沤制后做基肥施用,同时按生育特点和要求作追肥施用。其基肥与追肥的比例因地区气候和栽培条件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