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文景之治时期,农业有所发展,社会进步。汉文帝听从晁错的建议,"除民田之租税"13年,为免除农业税开了先河。本文初步澄清当时的每亩单产、劳动力生产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全国粮食总产量等问题。还对汉代与现代的面积、计量作了比对。证明晁错所说的:"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比较切合汉代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关于西汉亩产量,《史记·河渠书》中记录有下面这条史料:“河东守番系言:‘漕从山东西,岁百余万石,更砥柱之限,败亡甚多,而亦烦费。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阳下,引河溉汾阳、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顷。五千顷故尽河壖弃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谷从渭上,与关中无异,而砥柱之东可无复漕。’天子以为然,发  相似文献   

3.
瓜与甜瓜     
俞为洁 《农业考古》1990,(1):283-284
先秦文献中往往用一单音词“瓜”。例如《管子》一书记载:“六畜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备具,国之富也”《诗经》言:“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七月食瓜”,《夏小正》则有“五月乃瓜”、“八月剥瓜”的记载。由《管子》一书看,此“瓜”字应是泛指瓜类,但《诗经》和《夏小正》所记之“瓜”是泛指瓜类还是特指某一种瓜,就当审慎思之。从《诗经》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和《夏小正》:“八月剥瓜”二条材料看,这种“瓜”是在八月收摘腌藏的。在西汉之前,中国食用瓜类中能腌菹的瓜有可能  相似文献   

4.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6,(2):118-124
有关我国古代饮茶方式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从王褒《僮约》“烹荼尽具”之句,可知当时饮用茶叶是采用烹煮方法。但到底是如何烹煮不得而知。有可能是和原始煮茶法一样,将摘下的新鲜野茶树叶直接放到锅里去煮。如唐代杨华《膳夫经手录》记载:“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直到唐代的江南还有人采叶煮茶,汉代当亦如此。当然也有可能是采用原始“烧茶”法,即像云南傣族、佤族那样,将鲜茶叶放在火上烧烤至叶色焦黄再投入壶中煎饮。烧茶的优点是可降低新鲜野生茶叶的苦涩和草青味,使其芬芳。还有一种可能是将茶叶在太阳光下晒干,…  相似文献   

5.
胡一民 《农业考古》2001,(1):272-273
梅以花贵战国始 梅,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早在西周时期,就有睹落梅丽思春、借梅子以传情的“爱情诗歌”;(《诗经·召南· 有梅》)晋人陆凯,曾折荆州梅枝,托驿使寄赠远在长安的好友范晔,后世遂有“梅枝传情”的美谈;(南北朝,盛弘之《荆州记》)果梅为我国重要的果品和调料,花梅则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观赏植物。 著名梅花专家陈俊愉先生认为:“梅以花名天下,约在西汉初叶”;(《梅花品种图志》)舒迎澜先生也认为: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梅作为观赏植物已被四川人民引种、栽培”;(《古代花卉》)梅于“…  相似文献   

6.
甘肃鲜食籽瓜产业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籽瓜也叫打瓜,属于普通西瓜的一个变种,是甘肃传统的名优特产品之一。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有种植,据1774年“皋兰县志”记载:“西瓜种类甚多,……又有一种籽瓜,籽黑而大,且多瓤不甚食,专取其籽收之”。  相似文献   

7.
正湘潭县湘莲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尤以"寸三莲"最著名。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06年的西汉高祖时,就有人把湘潭县白石铺产的莲子进贡朝廷,故湘潭县产的莲子俗称"贡莲",有"湘莲甲天下,潭莲冠湖湘"之誉。7月,走进湘潭县花石镇等产莲基地,满眼尽是荷叶涟漪、荷花摇曳,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画卷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8.
《齐民要术》中"宅田七十步之地"与"亩产百石"的粮食产量释读,受到历史时期和制度演变的局限。本文在综合运用文献史料,并充分借助前人对中国田制史以及度、量、衡的考古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宅田七十步之地"并非住宅中的田地,而是未仕士族的近郊之田;通过辨析北魏历史时期与各种制度演变的因素后,对贾思勰所述"七十步之地,亩产过百石"的产量验证,找到了合理解释。但"亩产百石"在不同的时期所指的产量值并不固定,因此与《氾胜之书》中的"亩产百石"只是一种数据巧合。这也为考证不同历史时期的粮食产量问题提供了可参考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饮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西汉王褒所著的《僮约》,记有“武阳买茶”一事。唐代,茶已成为许多人“一日不可无”之物了。如今,客来献茶,已成为交友待客的礼节。其实,茶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止渴饮料,在医学舞台上,它也大有用武之地。如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中记及:“茶叶味苦寒,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神农食经》亦记载:“茶叶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唐代顾况的《茶赋》认为:茶叶有助于消化,除油腻、祛暑和振奋精神的作用。宋代吴淑《茶赋》云:“涤烦  相似文献   

10.
素有“京北名果”之称的怀柔红肖梨又称红梨,以其糖度高、砂量小,色泽鲜艳,口感清脆好吃而闻名。肖梨史书上记载为“消梨”,后文人雅士将其改写为“肖梨”,也有因其在元宵佳节前后口味最佳,而称其为“宵梨”,因梨向阳一面成红色,故习惯称之为“红肖梨”。尤其是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产的红肖梨,更是此类中的上品,果实极耐贮藏,贮后风味更佳。  相似文献   

11.
冯林军 《甘肃农业》2004,(11):110-110
鲁迅先生曾称之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 ,同时又是一部文学作品 ,是历史和文学高度完整的统一体。但史家司马迁受秦汉以来逐渐发展完善的正朔观念的影响 ,利用纪日方式的变化 ,在史书中巧妙再现孔子思想 ,以达到他正名、定分、尊君的目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史书体例的完善 ,并违背了“直书”的传统史学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早在隋唐时期就发现了鱼类对萤光的正趋性自然现象,发明了“萤火捕鱼”技术。唐朝勋臣——李淳风先生著,袁天罡先生补的《增补秘传万法归宗》一书,记载着至刚道人秘术之四术——“萤火聚鱼”。此术为道教正宗秘传,只传给德高者,并不一定传给嫡派子孙,为修道之人养身之术,绝不外泄秘密。笔者抱着研究我国古代农业历史,发掘我  相似文献   

13.
豆腐起源于何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文华 《农业考古》1991,(1):245-248
豆腐的发明年代,是中国食品营养学史上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早在宋代,哲学家朱熹(公元1130—1200年)写过八首素食诗,其中一首是写豆腐的:“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自注曰:“世传豆腐本为淮南王术”。可知早在宋代就有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年)发明的传说。此后,明代的罗颀在《物原》中说:西汉时的古籍中有“刘安作豆腐”的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叶子奇在《草木子》中  相似文献   

14.
黄庭坚的家乡——洪州分宁双井(今江西修水杭口乡),位于修江上游北岸,是著名的产茶区。早在宋代双井就已经是“绿丛遍山野,户户有茶香”了,所产青茶(绿茶)“细者有白毛,状如银须,色碧,味隽。”故又有“白茶”、“龙须”、“云腴”、“风爪”,“雪芽”等佳誉,一时名噪京华,列为贡品,深受封建士大夫和文人们的青睐。《宋史·食货志》上说:“茶产于东南者,……隆兴之黄隆、双井,皆绝品也。”据与黄庭坚同时的欧阳修在《归田录》中的记载:“自景祜(公元1034——1037年)以后,洪州双井白茶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数十斤养之。用避暑湿之气,其品远在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江西武宁旧志上也记载有黄庭坚乐赠当  相似文献   

15.
江西柑桔栽培历史悠久,是江南柑桔栽培历史较早的省份之一。据古代典籍《禹贡》记载:“扬州……厥包桔柚锡贡。”江西最早属古扬州,后届吴,吴灭后属越,越灭后属楚。秦朝为九江郡,汉属豫章郡,唐宋后属江西(曾为江南西道)沿用至今。据辛树帜先生在《禹贡新解》一书中分析考证,《禹贡》的制作年代为西周的文、武、周公、成、康全盛时代,下至穆王为止。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十世纪,距今已有三千年了。谢承《后汉书》(公元前三世纪)中写道:“丹阳张磐,字子石。为庐江太守。浔阳(即现在九江)令尝饷  相似文献   

16.
杵臼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杵臼在我国出现较早,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以后,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在粮食及药物加工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可谓“杵臼之利,万民以济”。本文试就杵臼在我国发展演变及其用途,简谈一下我们肤浅的认识,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根据我国史书记载,最早发明杵臼的是雍父。《世本》云:“雍父作舂杵臼”。那么当时的杵臼是什么形式呢?《易·系辞》记载:“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这可能就是最原始的杵臼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重要绿肥作物根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绪言广种绿肥,大开肥源,这是迅速提高作物产量行之有效的农业措施。我国在世界上栽培绿肥最古,根据历史记载,中国利用绿肥来培养地力已足有四千年之久。礼记月令(公元前1134—547)有“仲夏之月,犁以杀草,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齐民要术(公元前385—533)有“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禾冀)种,七、八月犁掩杀之,为春谷田,则每亩收十石,其美与蚕天熟粪同”。从这些记  相似文献   

18.
常言道“不越雷池一步”,本指原地坚守,不要越过雷池地界,引申为做事不超过一定界限。但是这里的“雷池”究竟在哪里?据史书记载,雷池由雷水积地而成。古雷水从今湖北省黄梅县东流,经今安徽宿松县至望江县东南,积而成池,称为雷池。面积有100平方千米左右,约形成于三国时期,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历来为兵家必争的江防重地。  相似文献   

19.
古今包衣技术处理种子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播前处理是农业措施中最为简单易行,投资较少,效益较高的措施。早在西汉年间的《氾胜之书》中已有采用包衣技术处理种子的记载:“又取马骨剉一石,以水三石,煮之三沸、漉去滓,以汁渍附子五枚。三四日,去附子,以汁和蚕矢、羊矢各等分,挠令洞洞如稠粥。先种二十日时,以溲种如麦饭状。常天旱燥时溲之,立干;薄布数挠;令易干。明日复溲。  相似文献   

20.
武夷岩茶神奇的保健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大炎 《农业考古》2001,(4):343-345
武夷岩茶不仅有令人神往的“岩韵” ,而且有神奇的保健功能。其药理作用和营养价值是显著的。堪称万物之甘露 ,神奇之药物。自从我国第一部药物学《神农本草》(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距今约 2 4 0 0年 )问世以来 ,该书首载“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 (即茶 )而解之”。此后历代有关典籍 ,对茶的药理功能 ,从各个方面多有记载。如 :东汉华佗《食论》(约在 1 96 - 2 1 9年 )载 :“苦荼久食 ,益意思”。东汉增广的《神农本草经》载 :“荼味苦 ,饮之使人益思 ,少卧 ,轻身 ,明目。”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写道 :“茶之为用 ,味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