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古树名木是城市重要的绿色景观,拥有极高的历史、生态、科研价值,对其根系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是保护古树名木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利用美国Tree Radar公司开发的树木雷达系统(TRU)对上海地区常见的4种古树名木的粗根系采用非入侵式探测,检测了古树的粗根系水平、垂直分布特点,并依此提出了相关古树保护的建议。并重点研究了对根系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发现了银杏、香樟、广玉兰和桂花古树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粗根系的分布情况和规律,其中影响粗根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树木年龄,次要因素是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城市行道树根系分布和立地环境的关系,为城市道路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上海中心城区21条道路绿地,采用树木根系雷达仪对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榉树(Zelkova serrata)、银杏(Ginkgo bilob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女贞(Ligustrum lucidum)和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等7种主要树种直径2 cm及以上的粗根系分布及根型进行研究。【结果】7种行道树根型可分为4种类型:栾树为垂直与水平型,香樟和悬铃木为横走型,广玉兰、女贞和榉树为直角型,银杏为垂直型。在垂直方向上,香樟、悬铃木、银杏、女贞和栾树的根系密度占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榉树和广玉兰的根系密度占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水平方向上,所有树种的根系密度占比均随着与根基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根系集中分布在距离根基1 m处。针对乔—乔配置,硬质覆盖立地条件下的根系密度在水平方向上随着与根基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垂直方向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  相似文献   

3.
南阳银杏古树资源及其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南阳银杏古树资源进行较全面地调查研究,查清了南阳银杏古树的资源数量、生态状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南阳的自然条件,研究南阳银杏古树资源特征,对重点银杏古树的分布状况、立地条件、形态特征、生长状况、古树文化、保护现状和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保护上海古树,对古树生长点的土壤进行调查与测试,并进行了指标间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古银杏、古香樟的生长与土壤的容重、有效N、速效P和脲酶呈显著相关,由主成分分析划分的5个主成分可全面概括17项土壤肥力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将古树生长样点划为4种肥力类型,并对各土壤类型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5.
沂沭河流域银杏古树资源现状与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沂沭河流域银杏古树资源进行调研,从其分布和生物学特性方面分析了该区域银杏古树资源的特点,探讨了银杏古树复壮保护和健康生长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牧交错带柠条锦鸡儿根系与土壤水分空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秋季对其根系分布特征及土壤水分采用四分之一圆法分层采样分析,研究了柠条锦鸡儿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柠条锦鸡儿根系呈浅层化分布,根系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2)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且根系分布与同空间内土壤水分存在正相关关系,均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3)在垂直、水平方向,各实验地柠条锦鸡儿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均呈显著相关,构建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的经验模型,验证发现该模型可以很好地说明二者的关系。研究结果旨在为干旱区人工柠条林的栽植管理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上海主要古树树干腐烂状况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明巡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67-9369,9502
应用声纳无损探测仪,检测了上海地区100余株主要古树树种的树干内部腐烂状况,检测中形成3种内部截面腐烂状况类型,即空洞、腐烂、疏松,每种类型具有一定的面积,相应为S1、S2、S3,截面总面积计为S,3种类型的截面面积总和在截面总面积的百分比为R。通过图像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同种古树随着树龄的增长,其腐烂程度逐步加大;4种树龄相同的古树,其腐烂程度不同,悬铃木最易腐烂,广玉兰、香樟其次,银杏的腐烂程度最轻;根据R的大小,将古树的健康状况分为5个等级,即一级(0%≤R≤5%)、二级(5%R≤15%)、三级(15%R≤30%)、四级(30%R≤50%)、五级(50%R≤100%)。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银杏古树名木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了陕西省境内的银杏古树名木的数量、分布、生存、保护现状及栽培历史等.并在90株银杏古树名木中,发现了3株具有地方特色、适合陕西栽培的有推广价值的银杏优良单株.同时,对三秦银杏文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地上生长量、根系垂直分布和形态特征分析以及系统聚类分析,对11个树种在北京大兴沙地生长的适宜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树种的树高、直径、新梢生长量和相对生长以及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比根长等指标均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1)。其中,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楸树(Catalpa bungei)细根分化极强,皂角(Gleditsia sinensis)、圆柏(Sabina chinensis)和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根系分化能力较强,通过较高的土壤资源消耗体现抗旱能力;酸枣(Ziziphus jujuba)、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通过降低直径小于2 mm根系分化、提高直径2~5 mm和大于5 mm根系生长和分布深度体现出避旱特性;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则通过降低地上和根系生长体现出耐旱特性;果桑(Morus alba L.)和饲料桑(Morus alba L.)对沙地环境的适应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湖北省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查阅结合实际调查的方法,对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和生长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现有古树名木1 691株,共计78种,隶属31科55属;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呈明显空间聚集特征,并在中心城区东部及武汉北部地区形成了2个高密度核心区;武汉市古树名木集中分布在黄陂区、武昌区、江夏区和新洲区,四区所含古树名木株数占武汉市总数的89.59%;以武汉市古树名木中数量最多的朴树(448株)作为分析对象,发现朴树的树龄与胸径、冠幅与树高之间相关性显著,其余组别相关性较弱。通过分析发现,武汉市古树名木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少部分古树名木由于生存环境恶劣、病虫害等原因生长不佳。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分级保护、加强管养、增强民众认知等保护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广玉兰的生长与立地条件中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适合广玉兰生长的立地条件,为其广泛栽培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广玉兰的生长情况、根系的分布情况以及所生长的土壤的含水量、容重、有机质含量、pH值、剖面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广玉兰的生长与立地条件的关系。[结果]广玉兰适合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它要求土层深厚肥沃,其主要的有机质含量要高,结构要松散,通气性要好,排水性要强,不能积水。地上的枝叶生长也极其重要,它要求有充足的阳光,地上的枝叶要生长繁茂,这样才能使根部得到足够的有机物,促进根部的吸收和生长。[结论]该研究为广玉兰的广泛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毛白杨根系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沙地上不同年龄毛白杨人工林的根系,从形态、数量和分布密度3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其根系为水平斜生复合根型,14a生林木根系的分布深度可达4.5m,水平根幅达8m左右。以重量划分7,9,14a生林分的根系,分别集中在0 ̄60cm、0 ̄100cm和0 ̄100cm土层内,占根系总重的86%以上,树木周围2.0m范围内根系的重量占总根量的80%以上。以根系长度衡量,整个林地内根系分布较均匀,0  相似文献   

13.
豫南地区广玉兰抗涝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士林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63-3663,3665
我国中部地区夏秋季节广玉兰死亡率很高,主要是夏秋季节雨水较多,且土壤粘性太重,造成广玉兰沤根死亡。通过做抗涝和耐涝因子试验,找到了减少雨季沤根的方法,降低了豫南地区雨季广玉兰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层次分析法在贵阳市行道树选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贵州省贵阳市常用行道树进行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适应性、观赏特性和栽培管理特性3个方面出发,构建了贵阳市行道树综合评价体系.二球悬铃木、荷花玉兰、杜英、银杏、樟树等行道树在该评价体系中的分值较高,这与当前贵阳市应用最为广泛的行道树种类相符.本文试图为合理选择和应用行道树、行道树分级管理提供借鉴,也为保存和合理利用贵阳市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土钻法研究了青岛市城阳区悬铃木在四种立地条件下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细根根系主要分布在10~60 cm的土层中。在水平方向上随着离悬铃木主干的距离越远根系分布也呈现递减趋势。立地条件对悬铃木的根系分布特征有明显的影响。在公园绿地条件下悬铃木根系长势最好,其次是绿带,再次是草坪砖,长势最差的是硬质铺装,说明道路铺装对行道树的生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采用环刀法研究了四种立地条件的土壤容重,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说明土壤容重对根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以汉中市中心城区的主要常绿行道树为研究对象,选取形态、功能、抗性和管理指标中的14项评价因子,构建行道树的综合评价层次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层次因素进行权重计算,建立行道树的多级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对香樟、女贞、乐昌含笑、杜英、广玉兰、桂花和楠木7种常绿行道树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评价为优、良的树种分别为香樟、女贞,评价一般的树种为乐昌含笑、杜英,评价为差的树种为广玉兰、桂花和楠木。建议汉中市中心城区常绿行道树栽植应以香樟、女贞为主;对乐昌含笑、杜英、广玉兰、桂花和楠木等评价一般和较差的树种,应根据其形态和抗性等特点选择适宜的绿地环境进行布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台风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近年来气候变化引发的风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加强园林树种的抗风性研究直接关乎城市绿地体系的生态稳定性。  方法  本文通过对上海常见的25种园林树种的静态拉力实验、树木形态稳定性评价、树木木材测试以及土壤紧实度测量,综合评价了各树种的抗风性特征。  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各树种的抗拉力矩与抗拉角度呈对数函数关系;稳定性指数随着树木高度、冠高比、树冠不对称性指标的上升而减小;树木树芯的抗压强度与抗压弯度呈线性关系。  结论  将25种受试树种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广玉兰、梧桐、金丝楸、枫香为中心的静态拉力较大、弯曲角度较小的刚性树种,另一类是以银杏为中心的静态拉力较小、弯曲角度较大的韧性树种。   相似文献   

18.
间作条件下杏树吸收根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绿洲灌溉条件下杏农问作系统中杏树吸收根空间分布,以期为新疆南疆盆地杏农间作杏树水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剖面挖掘和分层取样法,利用WinRHIZO Pr02009a根系分析系统对间作条件下15 a生杏树吸收根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在水平方向上(0~300 cn),杏树株间吸收根根长密度随离树干距离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最大根长密度分布在距离树干0~50 cm,行间则是先略有增大后减小,最大根长密度分布在距离树干50~100 cm,吸收根根长总量株间仅比行间少1.11;;在垂直方向上(0~150 cm),杏树株间和行间吸收根根长密度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吸收根最大根长密度株间分布在20~30 cm土层,行间则分布在30~40 cm土层.[结论]绿洲灌溉条件下,杏-麦间作系统杏树株间和行间吸收根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但总量相差很小.行间距离树干0~120 cm的0~60 cm土层是杏-麦间作系统田间水肥管理的重要区域,盛果期杏树株行间施肥位置应在树冠冠下的2/3~4/5处,行间施肥深度(30~50cm)应比株间施肥深度(20~40 cm)深约10~20 cm.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宽窄行栽植模式下毛白杨?小麦复合系统中的细根根长密度(FRLD)分布及形态特征,为优化该系统的集约栽培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方法  在宽窄行栽植模式下的4年生三倍体毛白杨?小麦复合系统中,于小麦收获后,采取根钻法在3株平均标准木周围进行根系取样,取样位点为窄行距树75 cm、树行距树75 cm、宽行距树100、200、300、400 cm,取样深度为80 cm,共取得根样288个。对所有样品进行形态扫描和烘干称质量,得到不同深度、位点处的毛白杨和小麦细根的分布及形态数据。  结果  垂直方向上,毛白杨和小麦的细根均主要聚集在0 ~ 20 cm的浅土层,其中FRLD分别占总根长密度的68%和45%。毛白杨(R2 = 0.679 3,P < 0.05)和小麦(R2 = 0.922 9,P < 0.05)细根均随土层指数递减;两个物种的FRLD在浅土层没有显著差异(P > 0.05),在深土层中则表现出小麦的FRLD显著高于毛白杨的特征(P < 0.05)。水平方向上,毛白杨细根主要聚集在窄行的浅土层中,而小麦细根则在宽行中大量分布。二维根系分布结果显示,毛白杨和小麦有各自的细根密集分布区域且总体上互不干涉。毛白杨的平均细根直径显著高于小麦(P < 0.05),其比根长则显著低于小麦(P < 0.05)。  结论  在宽窄行栽植模式下的三倍体毛白杨?小麦复合系统中,毛白杨和小麦的细根分布产生了空间分离,密集分布区域重叠较少;此外,为了更有效地吸收土壤资源以占据竞争优势,小麦会生产更多吸收效率更高的细根。以上结果可为优化该栽植模式下农林复合系统的集约经营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