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晓宏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129-130,138
通过"3414"试验,综合比较各处理肥料投入、双季晚稻产量、经济效益和肥料利用率等指标,研究探索双季晚稻高产栽培精确定量施肥模式,建立砂泥田土壤的肥料效应方程,为进一步优化双季水稻施肥模式、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宁乡市晚稻配方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宁乡市晚稻产量、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常规施肥还是配方施肥,对晚稻产量影响最明显的是氮肥,其次是钾肥,磷肥的影响最小。配方施肥籽粒产量最高为7 008 kg/hm~2,比常规施肥增产424.5 kg/hm~2,增幅6.4%。晚稻100 kg经济产量氮养分吸收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配方施肥100 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99、0.62和1.15 kg。配方施肥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57.70%、32.63%和49.70%,分别比常规施肥高25.16、2.03和3.8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优化施肥提高晚稻肥料利用率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晚稻优化施肥与习惯施肥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晚稻优化施肥比习惯施肥产量增加7.1%;缺素均造成减产,缺氮区减产最严重;优化施肥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5.37、6.66、6.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在广西贺州八步区进行双造晚稻“3414”设计肥料田间试验,设氮、磷、钾3个肥料因素,每个因素设4个水平,共设14个处理,试验结果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每hm^2最适施肥量N、P、K分别为181.5kg、84.3kg、123.8kg,稻谷产量为8386.1kg/hm^2,此施肥模式为该地区晚稻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早稻中早39、晚稻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在黄岩区高桥街道进行肥效试验,探究传统施肥及配方施肥条件下的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早、晚稻667 m2平均产量为433.6 kg,比常规施肥的375.9 kg增产57.7 kg,增幅15.3%。配方施肥处理肥料氮磷钾养分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4.0%、10.6%和29.6%,比常规施肥提高了13.3、0.4、12.6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在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作业方式下的速效氮与缓控释氮合理配比,保证水稻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氮素流失,实现水稻的清洁化生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肥,T1:农民习惯施肥(施N量早稻150 kg·hm~(-2),晚稻165 kg·hm~(-2)),T2~T6: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施N量早稻105 kg·hm~(-2),晚稻132 kg·hm~(-2)),其中T2~T6处理的缓控释氮分别占总氮的0%、10%、20%、30%、40%。结果表明:在早稻季,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晚稻季,T3~T5处理的产量间差异不显著,T6处理产量显著低于T4和T5处理;与T1处理相比,T2~T6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提高了8.08~14.10(早稻)个和6.68~26.61(晚稻)个百分点。与T2处理相比,早、晚稻T3~T6处理氨挥发累积量分别降低了5.20%~38.20%、29.41%~35.60%,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下降了20.90%~38.22%、7.39%~29.14%,田面水铵态氮平均浓度降低了26.26%~46.09%、42.57%~45.61%,其中T4处理早、晚稻不减产,肥料吸收利用率达到37.93%(早稻)、61.32%(晚稻),氨挥发累积量、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和铵态氮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7.00%、30.48%、31.88%(早稻),35.58%、12.88%、52.58%(晚稻),综合效果最好。研究表明,在湖南双季稻生产中,采用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作业方式,缓控释氮占总氮的20%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双季晚稻配方施肥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明胜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7):78-78,82
通过双季晚稻田间测土配方施肥比较试验,综合比较肥料投入、双季晚稻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等指标,客观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效益。  相似文献   

8.
各施肥处理对双季晚稻生物学性状的影响非常大,总体而言配方施肥优于习惯施肥。从肥料效应看,每增施1kg纯量配方肥增收10.23kg稻谷,高于习惯施肥0.55kg,说明配方肥氮磷钾互作效应很好;而施用1kg纯量习惯施肥的肥料可以收获23.57kg稻谷,比配方肥多收0.85kg稻谷,进一步证明只考虑作物养分吸收量,忽视土壤基础养分,是片面的,从而导致养分的浪费。  相似文献   

9.
单季晚稻的简化施肥技术和施肥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郊区1985年恢复单季晚稻种植以来,施肥方法烦琐,肥料用量偏高,花工多,成本高,因此在当前农村经济改革的形势下对单季晚稻施肥技术和用量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该项研究所获得结果有三点:1.欲使单季晚稻每亩产量达425-500公斤,可在每亩施猪15担的基础上,施用纯氮15-20斤,分两次施用。总量的三分之二在移栽前作基肥全耕层施入,三分之一在幼穗分化前5-7天作追肥施用。2.该项施肥技术减少了肥料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3.该项施肥技术不存在养分平衡失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机械侧深施肥对机插晚稻产量及农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稳定性肥料的侧深施肥技术对机插晚稻产量和农学性状的影响,试验以甬优1540为材料,设置空白对照、中量稳定性肥撒施、中量稳定性肥侧深施、高量稳定性肥撒施和高量稳定性肥侧深施5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籽粒产量为10 234~11 134 kg·hm-2,高量稳定性肥侧深施处理产量最高。与人工撒施处理相比,采用机械侧深施肥可使水稻增产3.7%~4.2%,提高了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肥料侧深施处理下氮肥农学效率为14.6~15.1 kg·kg-1,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高于人工撒施处理。可见,机械侧深施肥能够增加水稻籽粒产量、改善水稻农学性状和提高肥料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