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三江平原多是农业县,每年都因干旱、冰雹、大风、暴雨、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多年来,各县级气象部门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服务,有效减轻了灾害影响。但总体来看,农村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不高,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进一步加强推进气象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既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民生的现实需要,更是做好农村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保护群众  相似文献   

2.
刘路花 《北京农业》2015,(6):183-184
对农业生产产生最大影响的因素就是气候,气象灾害会造成各种农业损失。基于此,根据气象灾害的种类特征,分别对不同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从重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方面提出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的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农业气象对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最大的就是气候因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气候灾害对农业生产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该密切做好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减少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预防农业气象灾害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6年~2020年运城市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降水量、苹果产量。苹果种植面积等气象、生产观测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运城市苹果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进行线性倾向估计,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运城市苹果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中冻害和热害为偶发性灾害,连阴雨害和干旱灾害为频发性灾害,其中冻害对苹果生产的影响最大;运城市苹果园应针对偶发性气象灾害做好预测预报防范工作,针对频发性气象灾害做好常态化防范工作;对苹果生产影响较大的冻害应提高防范意识,及时预防与补救。  相似文献   

5.
主要有旱灾、涝害和固体降水3种类型。这3类气象灾害与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要做好农事活动农业气象预报,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规律性的研究,更新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防手段,做好农业气象预报,减少农业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19,(1)
<正>近年来,盘锦市气象局立足本地农业生产,坚持把气象为农服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认真做好天气气候、趋势预测和灾害性天气的跟踪服务,依靠科技进步,全面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简称"两个体系")建设,积极做好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制作与发布,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及时主动地为盘锦市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提供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乳山市1971—2010年气象灾害情况进行普查,分析了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了农业气象灾害发展趋向。针对乳山市的农业生产发展现状,提出了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气象保障。  相似文献   

8.
对滕州市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阐述滕州市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滕州市农业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并提出加强气象观测体系建设,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加大气象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农业气象科技支撑能力;抓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做好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提升农业气象决策服务能力等方面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气象为农业科技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陈松  房稳静  陈天锡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510-6511
在当前气候变暖,气象灾害频发的条件下,驻马店近5年粮食连续丰产丰收,形成品优名牌特色,气象科技兴粮保障服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从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人影指挥作业系统、完善综合监测服务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气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并提出做好粮食安全生产气象服务工作思路及建议,对粮食核心区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超  王鹏云  黎成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171-172,193
围绕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以及气象为高原特色农业服务需求,在食用玫瑰生产基地建立农业气象自动监测站以及食用玫瑰的低温、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监测指标,形成面向产业的气象服务模式,将气象数据信息、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产品传递到食用玫瑰生产种植全程,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农业气象灾害的危害,为"三农"气象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刘岩  环海军 《农学学报》2023,13(9):81-87
为揭示淄博市农业气象灾害风险,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根据1983—2020年淄博市农业气象灾情资料和粮食产量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灰色关联法和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淄博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分布,并对灾害发展趋势及与粮食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淄博市农业气象灾害频发,从发生频率排序依次为干旱、大风、冰雹、暴雨洪涝、台风、冷冻灾害,灾害比重年际差异大。(2)4类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受灾率均以下降趋势为主,空间分布不均:干旱灾害高青、沂源受灾最重;暴雨洪涝灾害高青最为严重;大风灾害桓台和周村受灾最为严重;冰雹灾害高青受灾最为严重。(3)受灾率未来变化趋势为反持续性上升趋势;与粮食产量关联分析显示,干旱关联度最大,大风、暴雨洪涝灾害次之。未来淄博市农业气象灾害风险严峻,干旱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气候变化与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明  刘可群  毛飞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8):1646-1653
 【目的】研究气候和农业气象灾害变化。【方法】根据农业气象学原理和农业气象灾害指标,整合、统计相应的气象要素。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与以前的分析结论比较,经过延长10 a的资料分析,温度变化结论有所改变。【结论】气温变化呈增加趋势,降水变化呈增多趋势,日照变化呈减少趋势。26种农业气象灾害中,有17种呈减少趋势,有9种呈增加趋势。但并不意味着气候变化对农业有利。所得结论增强了气象部门为“三农”服务的针对性,也为政府和农业部门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姚清仿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1):52-54,89
运用贵州省1998—2017年水灾、旱灾、风雹、冷冻4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面积及主要农作物产量的数据,使用曲线拟合分析了贵州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同时,基于灰色关联度研究了4种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对稻谷、小麦、玉米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大小排序为:干旱>水灾>风雹>冷冻。4种气象灾害对贵州整个粮食单产的影响排序为:旱灾>风雹、冷冻>水灾。4种气象灾害对稻谷、小麦、玉米3种主要农作物单产的影响排序为:风雹>水灾>旱灾>冷冻。针对稻谷、小麦、玉米3种农作物,同一种气象灾害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发生频繁,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农村是气象工作最广阔的领域,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对农业农村发展影响深远。本文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例,重点描述了本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型,分析当阶段农村气象灾害的防御现状,并从政府、资金、队伍、科技、防御、科普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及为农服务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格尔木地区干旱、风沙、霜冻、洪涝和雪灾等主要农牧业气象灾害特征、发生规律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危害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农牧业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为当地农牧业生产防灾减灾、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桂林市罗汉果种植概况,分析了罗汉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结合新农村建设对气象服务的新要求,提出了加快罗汉果产业化发展的建议,并探讨了气象部门做好地方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该文采用长沙地区四个国家气象站198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与长沙地区地形高程资料(DEM),对影响长沙的六种气象灾害进行风险等级区划分析,以期为长沙市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防御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长沙市大部分地区为高温热害高风险区,干旱灾害、倒春寒灾害中等风险区,洪涝灾害、五月低温灾害、寒露风灾害低风险区。(2)大围山、连云山、伪山为洪涝灾害、倒春寒灾害、五月低温灾害、寒露风灾害次高或高风险区,干旱灾害、高温热害低风险区。(3)连云山与大围山之间的峡谷地带为洪涝灾害高风险区,长沙市区南部湘江河谷地带为倒春寒灾害高风险区。(4)通过K-means聚类分析,长沙市农业气象灾害气候风险可划分为高温热害、干旱,较高的倒春寒的气候风险区等六个区。  相似文献   

18.
采用农业气象、作物生理生态学方法,借助计算机技术,开发了农业气象情报服务系统,提供定量化的农业气象情报服务,建立了规范、定量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业务、服务体系,为制订宏观计划、指挥生产、防灾减灾、气候资源分析和评价、新品种的引进、新的种植方式和技术方法的实施等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农业丰收、农业产业带的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提供气象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