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方法】选取12月龄健康新疆褐牛、哈萨克牛阉牛各5头,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18个月后屠宰,利用体尺测定、屠宰测定和检测分析的方法对新疆褐牛和哈萨克牛体尺发育、肉用性能和肉品质分析测定。【结果】体尺测定新疆褐牛体高、十字部高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通过屠宰测定,新疆褐牛后腿围,大腿肉厚,胴体重,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新疆褐牛剪切力显著低于哈萨克牛(P<0.05);肉色亮度值(L*),红色度(a*),黄色度值(b*)新疆褐牛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结论】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相比在体尺发育和肉用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且肉品质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谷饲饲粮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荷斯坦奶公牛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为改善牛肉品质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选取90头体重197 kg左右和体况相近的荷斯坦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头。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饲喂低粗、中和高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各试验组饲粮的综合净能水平相同,精粗比(干物质基础)均为90﹕10。预试期10 d,正试期193 d。【结果】(1)试验Ⅲ组的眼肌面积比试验Ⅰ组提高了6.69%(P<0.05),各试验处理对屠宰率、肉骨比、净肉率及胴体产肉率无影响(P>0.05)。(2)试验Ⅲ组失水率比试验Ⅰ组显著降低了9.01%(P<0.05);剪切力及蒸煮损失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肉pH、肉色、色度及色相角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背最长肌常规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4)试验Ⅲ组的背最长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分别比试验Ⅰ、Ⅱ组降低了14.58%(P<0.01)和9.68%(P<0.05),且试验Ⅲ组的棕榈酸(C16:0)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Ⅲ组的背最长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分别比Ⅰ组增加了14.16%和17.42%(P<0.01),油酸(C18:1n9c)含量分别试验Ⅰ组提高了28.89%和30.19%(P<0.01);试验Ⅱ组单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M/S)显著高于Ⅰ组(P<0.05),试验Ⅲ组M/S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高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能够提高荷斯坦奶公牛眼肌面积,增加背最长肌MUFA含量,降低SFA含量,对奶公牛肉品质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用320只1日龄AA肉公鸡,研究谷胺酰胺和天冬胺酰胺对肉鸡部分脂肪性状、血脂指标及相关生脂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2种氨基酸对肉鸡脂代谢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试验鸡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1%的谷氨酰胺和天冬胺酰胺,试验期为42 d。屠宰后测腹脂率,游标卡尺测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厚度,比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固醇(HDL-C),RT-PCR技术检测肝脏、腹脂组织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CPT-1)、脂蛋白酯酶(LPL)、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α(PPARα)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饲粮中混合添加谷氨酰胺和天冬胺酰胺可显著提高肉鸡增重(P<0.05),对料肉比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提高肌间脂肪宽和皮下脂肪厚(P<0.05),对腹脂率和全净膛率无显著影响(P>0.05);谷氨酰胺组和天冬胺酰胺组可显著降低腹脂率(P<0.05),显著增加皮下脂肪厚和肌间脂肪宽(P<0.05);添加谷氨酰胺和天冬胺酰胺后可显著降低血液TG含量(P<0.05),提高血液TC含量和降低HDL-C水平,影响血脂代谢。3个试验组肝脏中ACC、FAS、CPT-1、PPARα基因转录表达显著降低(P<0.05);谷氨酰胺组LPL 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5)。3个试验组脂肪组织PPARα转录表达显著增加(P<0.05),谷氨酰胺组和天冬胺酰胺组脂肪组织ACC转录表达显著降低(P<0.05),混合组脂肪组织FAS、LPL基因转录显著降低(P<0.05),而CPT-1转录则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谷胺酰胺和天冬胺酰胺可提高肉鸡生产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腹脂沉积,改善胴体性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基因对新疆褐牛早期生长性能的影响,为新疆褐牛选育提高奠定分子遗传基础。【方法】以116头份新疆褐牛血样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GH基因第5外显子上AluⅠ突变位点(GH/AluⅠ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新疆褐牛早期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GH/AluⅠ位点在新疆褐牛群体中表现为VV、LV和LL 3种基因型,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138、0.397和0.465;新疆褐牛GH/AluⅠ位点的杂合度为0.4408,多态信息含量为0.3437;不同基因型与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的关系为:1~4月龄的LV和LL基因型个体体重、体长均较VV基因型个体的优,且差异显著(P<0.05),而出生体重、5~6月龄体重、体长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GH/AluⅠ位点的L等位基因对新疆褐牛早期生长发育性状有正向选择作用,可作为新疆褐牛辅助选择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持续黑暗下给予樱桃谷肉鸭不同强度的瞬时光照,对下丘脑、间脑、垂体和中脑中c-fos基因及相关生物钟基因的表达及血浆和肝脏中褪黑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144只健康且体重接近的1日龄樱桃谷肉鸭饲养至21日龄,22日龄时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持续黑暗7 d,期间自由采食和饮水,分别采用10 Lx和80 Lx的LED白光刺激1.5 h,暗适应1.5 h后立即从每个重复选取1只接近平均体重的肉鸭,检测下丘脑、间脑、垂体和中脑c-fos和生物钟基因的表达量,检测血浆和肝脏褪黑激素含量。【结果】10 Lx组的下丘脑和中脑c-fos表达量显著高于80 Lx光照组(P<0.05),间脑中c-fos的表达量显著低于80 Lx光照组(P<0.05),两组垂体组织中c-fos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与80 Lx组相比,10 Lx组下丘脑生物钟基因Bmal1Bmal2ClockPer2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Cry1表达量也有提高的趋势。10 Lx组间脑Bmal1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Bmal2ClockPer2Cry1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10 Lx组中脑ClockPer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80 Lx组(P<0.05),两组Bmal1Bmal2Cry1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强度的瞬时光照对垂体中生物钟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与80 Lx组相比,10 Lx组肉鸭血浆中褪黑激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脏中褪黑激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持续黑暗下,短暂高光强刺激可抑制下丘脑和中脑c-fos的表达,而提高间脑c-fos基因的表达,同时减弱了肉鸭下丘脑和间脑生物钟基因表达的振幅。  相似文献   

6.
【目的】诱导3T3-L1细胞分化为3T3-L1脂肪细胞,研究不同生物素水平对3T3-L1脂肪细胞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三联诱导法将3T3-L1细胞经诱导分化为3T3-L1脂肪细胞。当3T3-L1脂肪细胞密集后分别采用0(对照组)、0.2、0.5、1 μmol/L生物素处理,分别在12 h、24 h与48 h时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K mRNA、GLUT-4 mRNA、FAS mRNA及ACC1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在试验12 h时:各试验组GLUT-4、PK、ACC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1 μmol/L组与0.5 μmol/L组FAS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与0.2 μmol/L组;在试验24 h时:1 μmol/L组GLUT-4 mRNA与PK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1 μmol/L组ACC1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0.2 μmol/L组与0.5 μmol/L组ACC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在试验48 h时:1 μmol/L组GLUT-4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1 μmol/L 组PK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0.5 μmol/L组FAS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5)高于1 μmol/L组,1 μmol/L组FAS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1 μmol/L组ACC1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其它组。【结论】生物素的添加可以提升脂肪细胞GLUT-4、PK、FAS与ACC1 mRNA相对表达量,且当以1 μmol/L浓度作用时对GLUT-4、PK与ACC1提升效果最佳,以0.5 μmol/L浓度作用时对FAS提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新疆褐牛乳中体细胞数与产奶性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影响新疆褐牛乳中体细胞数(SCC)与产奶性状的非遗传因素,为有效指导并提高新疆褐牛的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协方差分析模型,利用SAS 9.2软件分析不同场、胎次、泌乳月及两两间互作效应等非遗传因素对262头新疆褐牛SCC与产奶性状的影响,并阐述各性状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采用Excel 2 013对新疆褐牛1 510条DHI数据进行整理,利用相邻两月SCC差值等级划分方法,绘制了不同牛场SCC变化趋势及其与产奶性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场和胎次对新疆褐牛SCC及产奶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泌乳月效应对产奶量和乳中SCC影响极显著(P<0.01),对乳糖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它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场、胎次、泌乳月两两间互作效应对新疆褐牛SCC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场和胎次互作效应对产奶量和乳成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场和泌乳月互作对乳脂率和乳中干物质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乳糖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胎次和泌乳月互作效应对新疆褐牛各产奶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新疆褐牛乳中SCC增加,乳中干物质含量增加,而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糖率下降;绘制泌乳期SCC差值与产奶量和乳糖率变化曲线发现,随着SCC差值升高,产奶量及乳糖率均降低,表明使用SCC差值等级法能够有效评价奶牛产奶量变化并及时判定奶牛乳房炎的发病趋势。通过比较新疆褐牛两个牛场的产奶量、乳成分以及SCC控制情况,发现二号牛场各性状均优于一号牛场,其产奶量较高、SCC较低,且不同胎次水平的乳脂率、乳糖率及乳中干物质均较高,体现较好的生产管理水平。【结论】针对新疆褐牛非遗传因素的研究表明,为有效提高和改善该乳肉兼用牛品种的产奶性能和奶品质,应着力改善牛场管理水平、优化环境卫生及规范挤奶设备等;一号牛场应加强生产管理水平和DHI监测记录,通过控制新疆褐牛SCC来降低和避免泌乳牛的乳房炎隐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形态锰及锰水平对肉仔鸡脂肪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2×2(两种锰源×两个锰添加水平)两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另加一个不添加锰的对照组。将240只1日龄AA肉公鸡按体重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分别饲喂不添加锰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对照组)和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0和200 mg•kg-1锰(源于硫酸锰(MnSO4•H2O)和氨基酸锰(Mn AA))的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添加锰对腹脂率无显著影响(P>0.10),但添加锰组有降低腹脂率的趋势(P=0.103);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及腹脂激素敏感脂酶(HSL)活性不受添加锰源及锰源与锰水平互作的影响(P>0.10),但受到添加锰水平的显著影响(P<0.10);添加100 mg•kg-1锰组FAS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10),添加100和200 mg•kg-1锰组肝脏MDH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个添加锰水平组间无显著差异(P>0.10);添加200 mg•kg-1锰组腹脂HSL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添加100 mg•kg-1锰组(P<0.10),添加100 mg•kg-1锰组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10);添加锰源及锰源与锰水平互作对肝脏FAS和MDH及腹脂FAS和LPL mRNA水平均无显著影响(P>0.10),但添加锰水平显著降低肝脏MDH mRNA水平(P<0.01),而对肝脏FAS及腹脂FAS和LPL mRNA水平无显著影响(P>0.10);添加100 mg•kg-1和200 mg•kg-1组肝脏MDH mRNA水平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是这两个添加锰水平组间无显著差异(P>0.10)。【结论】 添加锰可以通过降低肝脏FAS和MDH活性及提高腹脂中HSL活性来降低肉仔鸡腹脂沉积,而锰可能通过降低肝脏MDH mRNA水平来降低其酶活性,有机锰和无机锰在以上作用效果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疆褐牛(肉用类型)生产性能测定与选育,为培育新疆褐牛肉用新类型提供依据。【方法】在新疆褐牛核心育种场对290头新疆褐牛肉用新类型进行体尺测定和B超检测。【结果】5岁以上新疆褐牛体重、体高、胸围、管围、胸深、胸宽、腰角宽、髋宽均显著高于2014年测定结果(P<0.05);4岁新疆褐牛的体重、体高、胸围、管围、胸深、胸宽、腰角宽、尻长、髋宽均显著高于2014年(P<0.05);3岁新疆褐牛体重、体高显著高于2014年(P<0.05);24月龄新疆褐牛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胸深、后腿围、尻长均显著高于2014年(P<0.05);18月龄新疆褐牛体斜长、管围显著高于2014年(P<0.05);12月龄及6月龄体尺鉴定指标均有高于2014年的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2019年5岁以上、4岁、3岁新疆褐牛眼肌高度、眼肌面积、肌间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2014年测定值(P<0.05);2019年24月龄、18月龄、12月龄新疆褐牛眼肌高度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2014年的测定值(P<0.05)。【结论】2019年新疆褐牛各个年龄阶段的体尺测定指标与2014年测定的记录相比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宰后不同时间滩羊肉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并从游离氨基酸、蛋白质组角度阐释其机制,为生鲜羊肉的品质保持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6只6月龄健康舍饲滩羊公羊((18.30±1.41)kg),在宰后0.5、3、6、12和48 h取背最长肌,测定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2, 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 2-azinobis-(3- 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2, 2-二苯代苦味酰基苯肼(2, 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N, N-二甲基-对苯二胺(N, N-dimethyl-p-phenylendiamine,DMPD)总抗氧化能力、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蛋白质组变化。【结果】宰后48 h内,滩羊肉中FRAP总抗氧化能力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趋势,DPPH、DMPD自由基清除能力和ORAC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宰后48 h滩羊肉中FRAP总抗氧化能力、ABTS、DPPH、DMPD自由基清除能力和ORAC显著高于宰后0.5 h和3 h水平(P<0.05);宰后不同时间点滩羊肉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胱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的含量在不同时间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与FRA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的游离氨基酸有7个,包括邻磷酸丝氨酸(r=0.489,P<0.01)、亮氨酸(r=0.566,P<0.01)、酪氨酸(r=0.596,P<0.01)、异亮氨酸(r=0.374,P<0.05)、苯丙氨酸(r=0.499,P<0.01)、赖氨酸(r=0.375,P<0.05)和精氨酸(r=0.376,P<0.05);其中,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与FRAP、ABTS、DPPH、ORAC、DMPD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蛋白组学鉴定筛选出宰后不同时间滩羊肉中差异蛋白20个,与FRAP显著相关的差异蛋白有12个(P<0.05),钙蛋白酶抑制蛋白和未知蛋白2与FRAP、ABTS、DPPH、ORAC、DMPD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糖原蛋白1和蛋白激酶结构域蛋白与FRAP、ABTS、DPPH、ORAC、DMPD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滩羊肉抗氧化能力的升高与宰后肌肉中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等游离氨基酸的释放有关。宰后初期肌肉中钙蛋白酶抑制蛋白、未知蛋白2等蛋白表达量的下降和糖原蛋白1、蛋白激酶结构域蛋白等蛋白表达量的上升与宰后滩羊肉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肉品质与物种的遗传因素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新疆褐牛瘦素基因在不同部位中表达水平与肉质指标的关联性,为牛肉属性差异的品质标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测定新疆褐牛皮下、肌间、肾周、心周4个部位脂肪组织中的瘦素基因(lep-tin)的表达水平,检测活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全株构树青贮(whole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silage, WBPS)对务川黑牛的饲用价值,以期为构树饲料化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50头体重((108.06±14.51)kg)和年龄(约9月龄)相近的务川黑牛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A组、B组、C组、D组和E组),每组10头牛。按处理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一致,含不同比例WBPS的日粮(0%、17%、41%、66%和83%),试验期288 d。在试验开始、试验中期(第175天,第220天)和试验末期(第288天)分别测定各组采食量(DMI)、日增重(ADG)和料重比(DMI/ADG),试验末期测定体尺、瘤胃发酵参数和胴体品质。【结果】C组和D组的ADG分别在试验第0—175、175—220、220—288天和全期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DMI/ADG值较低(P<0.05),此外,日粮因子影响了各组参试牛的ADG时间梯度变化规律:随试验期延长,A组和B组的ADG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C组、D组和E组的ADG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D组的体高和体斜长增量较高,其次为C组(P<0.05);A组和B组的瘤胃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高于其余各组,但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以D组最高,是A组的5.27倍;试验因子对务川黑牛屠宰率和净肉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增加日粮中WBPS的比例降低了胴体脂肪率和肌肉剪切力(P<0.05);对各处理组务川黑牛肌肉氨基酸组成和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降低了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了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结论】WBPS替代全株玉米青贮作为务川黑牛日粮组成部分,具有提高务川黑牛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提高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降低胴体脂肪率、改善肌肉脂肪酸组成的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母鸡采食量限饲对子代脂肪沉积、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母体营养效应及子代后天的补偿作用。【方法】选择东北农业大学繁育的高、低脂系肉种母鸡各384羽,分别分为两个处理组。产蛋期,处理一饲喂正常日粮,处理二日采食量是处理一的75%。产蛋高峰期收集种蛋进行孵化。子代自由采食常规水平日粮。【结果】母鸡采食量限饲显著提高子代28日龄腿肌脂肪含量(P<0.05),56日龄时差异不显著(P>0.05);子代肝脏脂肪含量品系间存在差异,高脂系显著高于低脂系(P<0.05);品系与采食水平的互作对子代肝脏脂肪含量和28日龄胸肌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子代腹脂率品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56日龄时,子代肝脏FAS酶活性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品系与饲喂水平的互作对肝脏FAS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子代肝脏FAS mRNA表达丰度1日龄时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28日龄时,品系与饲喂水平的互作对肝脏FAS mRNA的表达影响显著(P<0.05);母鸡采食量限饲显著提高了28日龄子代肝脏FAS mRNA的表达丰度(P<0.05);56日龄时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母鸡采食量限饲影响子代脂肪的沉积,且品系间表现出不同的趋势;56日龄时,肉仔鸡肝脏FAS酶活性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且品系与饲喂水平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P<0.05);肉仔鸡肝脏FAS mRNA的表达丰度受母体效应的影响,并且在其后生长过程中表现出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伊犁马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肉质性状的影响,为专门化肉用马选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41匹成年伊犁马为研究对象,采集颈静脉血液样本及其三角肌、背阔肌、臂三头肌、腹外斜肌和臀中肌5个部位肌肉样本,提取伊犁马DNA样本并测定肉质性状,利用PCR测序法筛选LPL基因突变位点并进行多态性分析,结合伊犁马肉质性状数据与LPL基因多态性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所选马匹中共检测出2个突变位点(g.715T>C和g.12074C>A),均为内含子突变,2个位点均只检测出2种基因型,为低度多态位点。g.715T>C位点TT基因型马匹背阔肌和臀中肌失水率显著高于TC基因型马匹(P<0.05),背阔肌剪切力极显著大于TC基因型马匹(P<0.01),腹外斜肌剪切力极显著小于TC基因型马匹(P<0.05),三角肌和臀中肌剪切力显著大于TC基因型马匹(P<0.05);g.12074C>A突变位点CC基因型马匹臂三头肌和臀中肌失水率极显著低于CA基因型马匹(P<0.01),背阔肌和腹外斜肌失水率显著低于CA基因型马匹(P<0.05),臂三头肌熟肉率极显著高于CA基因型马匹(P<0.01),三角肌和腹外斜肌熟肉率与CA基因型马匹呈显著差异(P<0.05),臂三头肌和腹外斜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CA基因型马匹(P<0.01)。【结论】LPL基因g.715T>C和g.12074C>A位点是影响伊犁马肉质性状的潜在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在活体评估种公猪胴体与肉质性状中的准确性,实现对表型组进行智能测定,为种猪的选育和精细化饲养管理提供技术参数。【方法】选择体重相近((42.02±1.05)kg)、健康状况良好的杜洛克公猪40头,饥饿处理24 h后,采取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剂,实行全身性麻醉。将猪只按照头前尾后俯卧姿势置于CT扫描床上,通过16排螺旋CT平扫获取原始图像序列。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图像薄层重建与去噪、图像多平面重建和图像分割,进而对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B超活体测定和屠宰测定评估了种公猪的胴体组成、背膘厚、眼肌深度、眼肌面积、胴体直长和胴体斜长等胴体性状;以屠宰测定瘦肉率为因变量,CT活体测定背膘厚、眼肌深度、眼肌面积、胴体直长和胴体斜长为自变量,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构建种猪胴体瘦肉率的预测模型;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背最长肌、臀中肌和半膜肌样品中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并与CT活体评估对应部位肌内脂肪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对CT活体评估与屠宰测定瘦肉率、脂肪率、骨率、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