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农业生产技术,它主要以农业机械化为主,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减少对土壤的扰动,提倡秸秆还田,残茬覆盖于地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效融合,促进各个方面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解决现阶段我国土壤流失,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耕作层变浅的最有效措施,同时也是顺应自然的一种发展方式。1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我国重要农作物,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采用保护性耕种技术,能够对实施耕地区域进行保护,以此来扩大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保护性耕种技术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在免耕、少耕的基础上提高土地养分,促进玉米的有效生长。本文从山西省汾阳市出发,对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应用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技术应用特点,提高玉米实际产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种植保护耕作技术的应用对我国种植粮食的高产种植及构建市场化的农业种植体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对我国而言,由于起步建设较晚,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水平低下,导致实际成果科技含量较低,且玉米种植技术体系的构成融入国际化的发展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现实情况下,面对农业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强化技术高水平应用的基础上,促进整个种植工作,一方面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同样对保护土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与传统耕作的对比,保护性耕作具有明显的节本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措施,是农作物现代一体化的新型耕作体系,有效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环境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结合地区土壤的自然条件较符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通过项目实施、技术宣传、政策引导可得到大面积应用。本文简要阐述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或意义),并系统介绍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通过免耕、少耕、作物残茬覆盖来增加土地的修养生息,以及各种营养的汇聚,近几年来,这项技术在吉林省得到很好的推广,2006年吉林省开始对这项技术大力推广应用,并组织培训学习,本文将通过对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述、吉林省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展望吉林省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全国耕作技术的意义这几点的论述、探析,希望能够有助于广大学者对于玉米耕作技术的研究,以及提高玉米产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能够改进耕作制度,实现节本增效。本文就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的介绍,提出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玉米种植区的推广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玉米种植工作提供参考以及借鉴,进而促进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对完善市场化农业种植体系有着重要促进作用。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发展较晚,需要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强化该技术的应用,在保护区域土壤及地理环境的基础上提高作物种植效益。为了实现农业强国,需要在研究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作用基础上尊重客观规律,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农机深松作业是保护性耕作的一项重要技术内容,而保护性耕作作为农业耕作技术的一场新变革,是农业部近年来主推的一项重要工作。新疆地处我国沙尘暴西北源头区,大力开展保护性耕作,对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改革农业耕作制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农机深松作业技术1.1农机深松作业技术的含义深松方式可选用局部深松或全方位深松。1.1.1局部深松选用单柱式深松机,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条件进行相  相似文献   

10.
<正>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是依靠机械化作业手段,通过免耕、少耕达到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耕作模式,是一种机械化程度要求较高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朝阳县在大田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中,按照"免耕播种、秸秆还田、杂草及病虫害防治和土壤深松"的技术要求,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作用,保护性耕作不仅能够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可以"有效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借这次会议的机会 ,就垦区农机更新推行保护性耕作、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讲几点意见 ,有些问题提出来 ,同大家一起探讨。1 什么是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一种相对于传统常规土壤耕作的新型旱地耕作法 ,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 ,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 ,并利  相似文献   

12.
<正>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长期推广应用,农田地表微地形状态有所改变,进一步影响了农田土壤状态效应,加剧了农田杂草和病虫害发生。农田杂草、病虫害的发生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保护性耕作病虫草害防控措施的研究,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法,对推动保护性耕作的良性发展,促进现代农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  相似文献   

13.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按照农作物栽培要求,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利用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保护土壤,以有效培肥地力,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尘暴,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耕作技术体系。麦积区通过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技术试验示范,尤其是通过实施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2012-2013在5个乡(镇)实施保护性耕作0.29万hm2,节约生产成本255.14万元,增产增收202.99万元。取得节本增收综合效益458.13万元,提高土壤含水率12.2~22.4 g/kg,增加土壤有机质0.1~0.4 g/kg。在增产增收、维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严重,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新型耕作技术越来越受关注。北方气候特点决定了其干燥大风的农业作业环境,频繁的耕作使土壤沙土化严重,这也影响了农业生产质量和产量。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有助于农业生产作物产量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讨北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与推广手段,以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15.
因地制宜的推广旱田保护性耕作是实现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早在2003年,我省的农业部门就将旱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了农机推广的一个重点项目。我市更是被省农机局作为了省级的旱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区,并且伴随着旱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市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除此之外,因地制宜推广旱田保护性耕作对于实现我市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结合我市推广旱田保护性耕作的情况,简要谈谈其对实现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玉米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耕作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或秋季保留玉米根茬固土,减少土壤遭受风蚀、水蚀,提高抗旱能力和土壤肥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玉米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环节。利用玉米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地完成侧深施肥、清理种床秸秆、整理种床单粒播种,覆土、重镇压等工序。  相似文献   

17.
2015年,公主岭市进行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大力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从源头上杜绝玉米秸秆焚烧污染,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板结,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农业市场也处于快速发展状态中,农业耕作给人们提供赖以生存的粮食,现阶段,我国已经开始推广使用保护性耕作这种方式,它具备了保土、保水等良好的生态效益,是我国农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础。但是目前,保护性耕作的推广效果并不好,许多农民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调查走访结果,基于保护性耕作的内容特点,详细论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现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耕作是影响土壤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农业生产系统中,合理耕作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以及防除田间杂草等,相反则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如破坏土壤结构、加速土壤侵蚀和使土壤有机质、肥力流失并中断土壤水分等。目前,农业生产中最重视且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利用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产生有利影响,进而有益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并减缓环境问题。本文综述保护性耕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土壤的影响,为找到适宜的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保持适量的地表覆盖物,尽量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充分利用水资源,大大缓解了传统耕作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压力,尤其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实现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以及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