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科院校在强调专业教育的同时,没能同样重视审美教育。加强对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有助于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人文精神; 有助于形成独立完善的人格,提升人格境界;有助于培养个性和谐、德智体美全而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一代大学生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良好的人格特征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务之急是实现学校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2):216-217
在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环境中,对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提出新的挑战。以广东科技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新工科专业建设思路,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以及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在科工科背景下,探索实施CDIO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专业信息素养是创新能力发挥的基础,研究工科大学生专业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案,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实现科技创新,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工程教育作为实现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开展新工科内涵建设和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创业方面,"新工科"更加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和综合性,注重信息通讯、电子控制、软件设计与传统工业技术的融合,满足新时代创业人才需求。创新方面,"新工科"要突破传统工科专业细分的范式,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核心专业能力,还要强调跨界思维和技能的培养。基于此,提出了以"新工科"和"双创"教育两翼驱动的新时代人才"一脊两翼"平台培养路径。"新工科"以跨专业、多学科的"合"为导向,"双创"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创"为核心,在专业核心能力和通识教育的脊柱根基之上,实现学生跨界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破知识到能力有效转化的瓶颈,最终实现"新工科"和"双创"教育相得益彰的人才培养格局。  相似文献   

6.
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大多以专业教育为主,难以适应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形势和需求。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发挥美育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在工科院校开展美育教育的现状和不足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几点措施,并在朔中北大学州校区进行了实践和应用,学生参与率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合理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三创"(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对于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新时代工科人才"三创"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查找与新工科理念下的工程教育差距,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训实习基地和评价体系4个方面,构建"三创"能力培养体系,旨在为新工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等工程教育现有实践培养环节及组织形式存在一定局限,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需求。为此,燕山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探索满足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为目标,在OBE和CDIO教学改革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三阶递进式"创新创业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课程群教学体系-模块化综合实践-创新创业综合训练"逐层递进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成果表明"三阶递进式"培养体系,对提升工科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及创业理念,推进创新型工科人才培养专业改革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心身合一"的整体观为指导,为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提供客观依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人格特征、体质类型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据。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试图分析大学新生人格、身体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影响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有传统教育、教育环境和实践环节。指出金工实习的教学环境和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管理和考核方式有利于培养和加强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是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学生公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具有高职特色的文化活动,实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通过活动,培养大学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以公寓文化建设为载体,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创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农业院校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创业教育列入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实训基地,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开展“三走进三了解三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  相似文献   

13.
学生公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具有高职特色的文化活动,实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通过活动,培养大学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以公寓文化建设为载体,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等问题。鲁东大学水产养殖学、园艺、农学等农学类相关专业,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覆盖全体师生、过程导向、能力为本的农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优化创新创业课程、强化实践教学内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通过开展"实践导向"的课堂教学、推行学业导师指导下的"三位驱动"生产实习模式、改革考核方式,构建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打造高素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立大学生农业创业园、办好创新创业竞赛,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施,较好地促进了科教融合,大学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学术界对创新能力和创新潜能的模糊认识,对其进行区别辨析,明确了创新能力是通过创新作品的高价值性来确定的本质,提出个体创新能力形成的模式并遵循这个模式,从培养大学生专业兴趣、完善创新潜能、建立创新意识淘汰机制、尽早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探索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在专业硕士培养中开展“双创”教育研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措施。通过分析研究生“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农艺与种业领域专业硕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以期为专业硕士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课外科技创新竞赛对大学生成才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在校大学生参赛功利性严重、综合素质水平低、科研平台利用率低以及缺乏有效的支撑服务机制等问题,着重从构建科技竞赛实践化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育立体化课程模式、教育教学全面化考评机制以及健全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体系等方面出发,探索农业院校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升农业院校工科人才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孙泽华 《河南农业》2019,(24):13-14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对人才需求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与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是一致的,各高校也都致力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经管类专业是大多数高校开设的专业,作为典型的文科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一直处于没有技术特长、没有行业优势、缺乏动手能力等比较尴尬的境地,很难得到学校和其他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因此,变革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根据专业特色构建务实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多措并举使创新创业教育精准化,才能更好地推进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是我国预防腐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课题组通过调研广东省佛山市4所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发现各高校都比较重视大学生廉洁教育,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也存在学生对学校开展廉洁教育的认可度不够高,廉洁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学生反腐倡廉的社会责任感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为此,需要建立大学生廉洁教育长效机制,建立可持续的大学生廉洁教育课程,创新教育载体,拓展教育阵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廉洁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20.
从人格的界定,大学生人格的现状,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特征及功能,构建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教育理念等方面探讨新时期大学生人格教育问题,以期对新时期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