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在生产过程中可降低土壤养分淋溶,从而既保证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养分流失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构成的环境风险;另一方面,有机农业还有助于避免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文章阐述了有机农业在控制土壤养分流失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所起到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2.
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在生产过程中可降低土壤养分淋溶,从而既保证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养分流失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构成的环境风险:另一方面,有机农业还有助于避免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文章阐述了有机农业在控制土壤养分流失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所起到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崇明岛稻田里设置3个水平(当地正常水平,该水平的70%和50%)的施肥处理进行试验,利用静态箱/气象色谱监测体系,对3种温室气体(CO2、CH4以及N2O)进行动态监测,分析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土壤温湿度以及有机质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寻求在不影响产量的条件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施肥措施.研究表明,施肥水平显著影响CH4和N2O的排放通量,CO2排放量与水稻生长特性有密切关系;施肥水平的提高没有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在70%施肥水平下,样地的干物质积累及实际产量与100%施肥水平未有显著差异,且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降低.本文结论可对农田生态系统固碳及降低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加土垫圈这一传统措施对控制畜禽粪便存贮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添加黄土与古土壤对猪粪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猪粪处理相比,添加黄土或古土壤处理的CO_2累积排放量降低了42.4%~64.3%,CH_4累积排放量降低了99.8%以上,但N_2O累积排放量增加了1.8~18.0倍,这与土壤对养分的保蓄作用及土壤添加后碳、氮底物的变化有关。总体而言,添加黄土或古土壤处理的全球增温潜势为猪粪对照的38.1%~67.0%,有效减少了猪粪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施用黄土相比,添加古土壤具有更好的减排效果,这与古土壤中具有吸附能力的物理性黏粒和游离态氧化铁含量较高有关,说明添加物类型的选择对减少畜禽粪便存贮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炭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质炭可降低土壤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目前有关生物质炭对土壤温室气体减排的机制研究较少,文章从对土壤元素的吸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影响土壤功能微生物种群结构与活性三个方面探讨了生物质炭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对C/N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土壤碳氮比(C/N)是影响微生物活动导致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养分有效性变化的关键因素,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则是调节农田土壤C/N的重要措施。为了探讨土壤C/N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通过在土壤中添加等量秸秆配以不同数量N素,在室内培养条件下测定分析了土壤不同起始C/N条件下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活性碳氮的变化动态。研究发现:不同C/N条件下,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土壤CO_2排放速率和DOC含量均表现为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培养前30 d下降幅度较大,30~75 d降低缓慢,75 d后基本平稳;土壤N_2O的排放速率和DON含量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N_2O的排放速率在第7 d达到最大后逐渐降低直至平稳,土壤DON含量在第14 d达到最高后逐渐降低。土壤起始C/N越低,有机碳矿化率和净氮硝化速率越高,CO_2和N_2O排放量越多;土壤CO_2和N_2O的排放速率及累积排放量不但与土壤DOC和DON含量显著相关,而且与土壤DOC/DON比值显著相关。土壤硝态氮的含量变化表现为与土壤起始C/N相关,当土壤起始C/N在20~30时,硝态氮先升高后降低;土壤起始C/N大于40时,硝态氮先降低后升高。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中,秸秆还田后合理配施氮肥调节土壤C/N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作物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为了掌握适宜的配施量和施用时期,有必要针对不同作物农田系统继续进行田间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罗天相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0):148-150
简述了土壤食微线虫在温室气体排放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食微线虫在养分释放、促进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稳定性、根系激素效应等方面均起了显著作用,特别食微线虫的选择取食、主动迁移和代谢分泌行为,不仅对土壤整体及根部产生影响,也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产生差异。不考虑根际微型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和根系的相互作用,就不可能对土壤微量气体代谢和调控机制有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紫外辐射增强与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豫豆19为材料,通过室外盆栽试验研究地表UV-B辐射增强20%对土壤-大豆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结果]在大豆营养生长期,UV-B辐射增强对土壤-大豆系统CO2和N2O的排放影响不显著;在大豆生殖生长期,UV-B辐射增强显著降低了土壤-大豆系统N2O和CO2的排放,降低了该系统的呼吸速率。UV-B辐射增强主要通过影响大豆的光合作用及N代谢过程影响土壤-大豆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如降低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改变其硝酸还原酶活性及硝态氮含量等。[结论]UV-B辐射增强对土壤-大豆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和植物生长及其氮代谢过程等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CH4是引起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之一,土壤是CH4的重要排放源和汇,土壤CH4的研究对控制CH4排放、延缓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土壤CH4产生与排放机理的基础上,概述了土壤理化特性、土地利用方式、农业管理措施等对土壤CH4排放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CH4及其他温室气体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农田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硝化抑制剂可有效调控土壤氮素的转化,降低氮肥淋溶损失,降低CH_4和N_2O排放,提高农作物产量。双氰胺(dicyandiamide,简称DCD)具有易分解、无污染、用量少、价格低廉、抑制作用时间长、抑制效率和成本效益高以及改良土壤等特性。在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回顾了国内外DCD的研究历史及特性,全面评述了DCD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机理,以及对农田温室气体CH_4和N_2O排放、综合温室效应(GWP)、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净生态系统经济预算(NEEB)的影响等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DCD在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王璐  肖健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7):162-165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碳库是全球碳库中最活跃的部分,土壤可以通过团聚体-有机物的固碳作用降低大气中CO2浓度,从而缓解气候变暖。有机农业因其只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的保护性开发利用,不仅能够改善土壤形成和结构,增加养分和能量循环,而且与常规农业相比土壤的固碳能力有所增强,对缓解气候变化起到积极的作用,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有机农业能够实现结构优化、产业产品升级,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能够真正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但同时,我国现阶段发展有机农业还存在很多难题,需要加大研发和宣传力度,更好地发展有机农业。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过多的施用化肥不仅造成土质恶化而且破坏了生态环境。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利用有机肥料 ,较好地解决了培肥地力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两难问题。古农书保存了大量的有关有机肥的种类、积制、施用方法及施肥原则等记载。吸收利用这些宝贵的农业遗产对于今天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检测方法方面指出在测定有机肥料的有机质、氮、磷、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前后测试结果,结果表明:对测试过程中如样品如何风干、火焰光度法测定钾时流量要求是多少等细节严加把控后,测试所得的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补偿实践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友好型农业是兼顾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典型的正外部性。发达国家通过生态补偿措施来激励农民采取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政策措施实用且有效,推动了可持续农业的快速发展。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开展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补偿的实践及其效果,并基于我国在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生态农业和生态标记等方面的生态补偿实践,指出了制约我国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补偿发挥更积极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补偿金额、补偿期限和补偿方式。同时,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建立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清单等政策建议,对于加快我国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补偿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关于有机肥料中重金属安全限量标准的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有机肥料和农用有机废弃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安全限量标准,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机肥料安全控制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有机农业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其生产过程中要求既不大幅度增加环境负担,同时也达到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改良农业土壤、改善种植区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生产目标。为在广大石油农业、常规农业种植区推广、应用有机种植模式,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有机种植实践,根据有机种植理念初步探索与构建了包括农业耕作技术、农药和肥料选用技术、病虫害防控等农业技术在内的有机种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烤烟品质,利用作物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从而改善烟叶品质是当前烟区的研究热点。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秸秆还田也是有效利用秸秆资源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秸秆还田能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增加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以及微生物的数量,还可以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保证粮食作物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之一,又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技术。笔者就秸秆对植烟土壤性状改良的原理、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作一阐述和分析,为更好地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发挥秸秆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潜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现代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采集了某地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种植模式下的土壤进行了有机质的测试分析,并对有机质测定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测试方法污染小、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大批样品的分析,基层环境检测单位的分析工作者可以参考使用。有机质测试数据显示,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现代农业高35%,这说明生态种植模式显著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生态农业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优于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9.
崔旭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0):93-95
以山西省陵川县主要农田为采样区,对表层土壤的5种重金属元素Hg、As、Pb、Cd和Cr含量进行了分析,参照《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和《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标准》,对土壤环境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完全满足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和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的质量要求,不适宜发展有机农业生产。该研究可为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和有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20.
试论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 《北京农业》2012,(3):27-28
在现阶段下,土壤、肥料、植物营养、栽培等不合理运用产生了一系列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现代农业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及相关思路,要思考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要考虑到在农业种植结构中,农业种植各因素的有效利用要适应中国有机农业的新技术。要依靠科技,提高栽培农作物的单产量,奠定种植业的调整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