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阐明小兴安岭两种原始红松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采样分析了云冷杉红松林与椴树红松林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两种林型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垂直分布特征一致,均自上向下逐渐减少;土壤总有机碳与易氧化碳含量表现为:云冷杉红松林 < 椴树红松林,同海拔高度变化(云冷杉红松林 < 椴树红松林)一致(仅10—20 cm土层,云冷杉红松林的两个因子高于椴树红松林,但差异不显著),两种林型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差异在不同土壤层次有所不同,但差异均不显著;两种林型间土壤活性碳占总有机碳比率的差异在不同土层无一致的规律性;两种活性碳、总有机碳与土壤全氮、C/N之间为显著(p < 0.05)或极显著(p < 0.01)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原始红松林对降雪融雪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定量研究森林的雪水文过程,采用冬季野外直接观测法,从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以凉水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类型原始红松林内13次降雪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类型原始红松林内雪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和林内积雪的影响主要与林分组成和郁闭度有关,在不同类型的原始红松林中,云冷杉红松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最大,截雪率为40%左右,是枫桦红松林和椴树红松林的近2倍。不同类型原始红松林之间的截雪量大小与降雪量有关,降雪量越大,差异越显著。(2)云冷杉红松林内积雪厚度最小,3月中旬达最大值32 cm,而枫桦红松林和椴树红松林分别为42 cm和40cm。(3)不同类型的原始红松林内积雪完全融化的时间在45 d左右,云冷杉红松林对积雪的保持时间相对较长,而无林地融雪时间仅为25 d。因此,原始红松林,尤其是云冷杉红松林可以有效防止春季融雪洪峰的产生,延长春季融雪径流时间,对于增加春季枯水期河水流量,减轻下游春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对比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带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磷沉降、溪流、河流和渗透水输出磷含量动态特征,以及磷沉降和水系统磷输出对红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椴树红松混交林、枫桦红松混交林和白桦次生林5种林型土壤全磷和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通过降雨产生的年磷沉降量约为0.888 kg hm-2,7月除红松人工林外,其他4个林型穿透雨磷浓度均高于大气降雨的磷浓度。7月枫桦红松林、8月白桦次生林和红松人工林A层土壤渗透水磷浓度低于林内雨磷浓度,表层土壤对穿透雨中磷有固定作用。在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内,森林系统内小溪流、凉水河和凉水森林系统外永翠河水磷浓度均较林外降雨及穿透降雨磷浓度高,表现为永翠河水>土壤A层渗透水>凉水河>小溪>穿透雨>大气降雨。表明土壤中部分磷素通过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流出森林生态系统,并汇集于林中小溪,最后进入河流,造成磷在小溪和河流中的富集。大气磷沉降、森林水系统磷输出均与椴树红松林A0层土壤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红松人工林B层土壤全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落叶松人工林A0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原始红松林对降雨水化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小兴安岭林区不同类型原始红松林对降雨水化学特性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穿透雨中K+、Mg2+含量在红松人工林中最高,年均含量分别为6.803,1.352mg/L;Ca2+、Na+、Cl-含量在枫桦红松林中最高,分别为12.200,2.513,3.436mg/L;Fe、Mn、SO24-、NH4+含量在椴树红松林中最高,分别为0.036,0.011,3.598,0.483mg/L。树干茎流中K+、Na+、Mn、SO24-、Cl-和NH4+平均含量在枫桦红松林最高,分别达9.138,6.180,0.338,9.861,7.209,2.181mg/L;Ca2+、Mg2+、Fe含量在椴树红松林中最高,年均含量分别为17.860,3.320,0.131mg/L。各红松林型穿透雨中K+、SO24-、Cl-含量在秋季达最高值,Na+、Ca2+、NH4+含量在春季达最高值,Mn、Mg2+、NH4+含量在夏季达最低值。树干茎流中K+、Na+、Mg2+、Mn、SO24-、Cl-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春季含量高、夏秋季含量低的趋势,其中Na+、Mg2+、Mn、SO24-夏季含量与秋季含量差异较小(P>0.05)。不同元素大气降雨、穿透雨、树干茎流三者间关系不同。Mg2+、Fe、Mn、SO24-含量呈现树干茎流>穿透雨>大气降雨的趋势。各林冠对Ca2+春季产生淋溶作用,夏季产生吸附作用,秋季枫桦红松林和椴树红松林表现为吸附作用,云冷杉红松林和人工红松林为淋溶作用。各林型穿透雨中NH4+含量均低于大气降雨,树干茎流中NH4+含量均高于大气降雨,其中3种原始红松林树干茎流中NH4+含量明显高于红松人工林。春季除椴树红松林外,其他林型对Na+产生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黑龙江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人工云冷杉林、人工兴安落叶松林、人工红松林三个群落的土壤革螨进行调查分析,获得土壤革螨24种,216只。其中优势种2个,常见种11个,稀有种11个。人工红松林土壤革螨种类和数量最多,人工云冷杉林的次之,人工兴安落叶松林的最少。平均密度为2400个m-2。土壤革螨栖息层次的表聚性很强,组成成分以人工云冷杉林和人工红松林的相似性最大。文中采用多个群落D IC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进行分析。土壤革螨的多样性与丰富度呈正相关,与优势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栓皮栎林人工恢复与天然恢复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内栓皮栎林人工恢复天然恢复的差异,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相同恢复年限的栓皮栎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的物种组成、重要值、多样性指数和土壤性质等群落特征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栓皮栎人工林群落具有维管束植物12科18属24种,次生林群落具有维管束植物27科40属48种,两个群落相似性较低(0.36);(2)栓皮栎次生林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的重要值比人工林低,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数较人工林多;(3)栓皮栎人工林与次生林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Mag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相比均较低,人工林的4个多样性指数大小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天然次生林指数大小表现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4)栓皮栎次生林的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比人工林均较高。研究表明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内,相同恢复的年限,栓皮栎天然次生林无论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均优于栓皮栎人工林,天然恢复比人工造林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在天然红松混交林3种不同林型(椴树红松混交林(TP)、云冷杉红松混交林(PAP)、枫桦红松混交林(BP))内,各选取小、中、大3个代表性的林隙,将其作为试验样地,并分别以各自的郁闭林分作为对照。2012年6月,在TP林隙及郁闭林分内不同位置的土壤表层埋设3种不同树种的凋落物(红松、椴树、枫桦)分解袋。2012年6-9月测定各林型不同大小林隙及其郁闭林分0-10cm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结果表明:TP和BP林隙内及其对照的WSOC均表现为小林隙大林隙中林隙,而PAP表现为大林隙中林隙小林隙;TP和PAP林隙内WSOC郁闭林分,BP则相反;除7月3种林型林隙大小对土壤WSOC影响均不显著(P0.05)外,其他月份林隙大小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PAP和BP林隙内土壤WSOC随月份的变化均为不对称的"V字型"曲线,6月达到峰值,前者7月而后者8月达到谷值。然而,TP林隙内土壤WSOC在生长季内呈持续上升的趋势,9月达到最高值;TP林隙内枫桦凋落物分解袋下的土壤WSOC明显高于红松和椴树凋落物分解袋下的。3种凋落物下土壤WSOC在林隙北部均为小林隙和中林隙的郁闭林分林隙内,而大林隙则相反;TP和PAP林隙内及其对应的郁闭林分土壤WSOC和土壤含水量均为正相关,然而BP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阿什河源头不同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与其土壤水文特性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实地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松花江干流南岸支流阿什河源头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的枯落物及其土壤水文特性。结果表明: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总储量从大到小顺序为红松纯林(12.57t/hm~2)、水曲柳—红松林(9.96t/hm~2)、黄檗—红松林(8.27t/hm~2)和胡桃楸—红松林(6.35t/hm~2)。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391.87%~573.93%,降雨有效拦蓄率为262.71%~409.61%,大小排序均为胡桃楸—红松林、黄檗—红松林、水曲柳—红松林和红松纯林。各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持水量及持水率随浸水时间呈对数形式增长,吸水速率随浸水时间呈幂指数关系下降。在0—30cm土层,土壤平均容重以胡桃楸—红松林(0.99g/cm~3)最小,红松纯林(1.04g/cm~3)最大,土壤总孔隙度均值以胡桃楸—红松林(58.77%)最大,红松纯林(56.22%)最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均值范围为2.96%~5.85%,从大到小依次为胡桃楸—红松林、水曲柳—红松林、红松纯林和黄檗—红松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的均值以胡桃楸—红松林最大,分别为587.67,58.47t/hm~2;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和渗透系数的均值也以胡桃楸—红松林最大,分别为3.64,2.78,1.10mm/min。综合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特性,林分保水蓄水能力以胡桃楸—红松林最强,红松纯林最弱。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地区的水土保育提供论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地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松花江干流南岸支流阿什河源头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的枯落物及其土壤水文特性。结果表明: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总储量从大到小顺序为红松纯林(12.57t/hm~2)、水曲柳—红松林(9.96t/hm~2)、黄檗—红松林(8.27t/hm~2)和胡桃楸—红松林(6.35t/hm~2)。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391.87%~573.93%,降雨有效拦蓄率为262.71%~409.61%,大小排序均为胡桃楸—红松林、黄檗—红松林、水曲柳—红松林和红松纯林。各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持水量及持水率随浸水时间呈对数形式增长,吸水速率随浸水时间呈幂指数关系下降。在0—30cm土层,土壤平均容重以胡桃楸—红松林(0.99g/cm~3)最小,红松纯林(1.04g/cm~3)最大,土壤总孔隙度均值以胡桃楸—红松林(58.77%)最大,红松纯林(56.22%)最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均值范围为2.96%~5.85%,从大到小依次为胡桃楸—红松林、水曲柳—红松林、红松纯林和黄檗—红松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的均值以胡桃楸—红松林最大,分别为587.67,58.47t/hm~2;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和渗透系数的均值也以胡桃楸—红松林最大,分别为3.64,2.78,1.10mm/min。综合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特性,林分保水蓄水能力以胡桃楸—红松林最强,红松纯林最弱。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地区的水土保育提供论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法和静水崩解法测定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以云冷杉红松林(PA)和椴树红松林(TP)的林隙和郁闭林分为对照,分析了小兴安岭地区2种林型由掘根倒木形成的不同丘和坑微立地类型及其土壤性质对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的影响,旨在揭示它们与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种林型下由掘根倒木形成的丘和坑微立地上,土壤砂粒含量均较高,其抗侵蚀能力均较弱,而对照却相反;2种林型下丘和坑微立地的土壤容重均与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呈无显著的负相关(P>0.05),而PA对照的土壤容重与它们均呈不显著正相关(P>0.05),TP林隙的土壤容重与它们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郁闭林分的土壤容重与它们呈极显著负相关;2种林型下丘和坑微立地的土壤有机质均与土壤抗冲性和抗蚀性呈不显著正相关,而对照则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抗侵蚀能力随着林型和微立地类型而变化,TP丘和坑微立地的土壤抗侵蚀能力不显著高于PA,而PA对照的土壤抗侵蚀能力却显著高于TP的对照。由此可知,丘和坑微立地的形成会造成土壤抗侵蚀能力大幅下降,导致土壤养分的流失,土壤黏粒含量减少,土壤恢复过程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秦岭火地塘林区3种主要林型林冠层对不同pH值降雨水质的影响过程,为研究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基础。[方法] 以林区油松林、华山松林、锐齿栎林为研究对象,自制人工降雨器模拟降雨,分析各林分林冠穿透雨水化学物质浓度随降雨时间及降雨酸度的变化规律。[结果] ①模拟降雨10 min或20 min 3种林分林冠穿透雨中NH4+,NO3-,K+,Ca2+,Mg2+,Pb,Zn,Cd浓度达到峰值,降雨20~30 min后浓度降低并趋于稳定,随降雨时间延长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并趋于稳定的规律。②针叶林、阔叶林不同的叶组织特性影响林冠中化学物质淋洗量。相同pH值降雨淋洗,油松、华山松林冠穿透雨中NH4+,NO3-,K+,Ca2+,Mg2+,Pb,Zn,Cd浓度多表现为大于锐齿栎。③酸雨能促进林冠中化学物质淋失。对于同一树种,不同pH值降雨淋洗,林冠穿透雨中NH4+,K+,Ca2+,Mg2+,Pb,Cd浓度值及浓度变化幅度大小大体表现为:pH4.0 > pH5.0 > pH7.0。[结论] 根据林冠穿透雨水化学物质浓度随降雨时间动态变化规律,将林冠对穿透雨水质影响过程划分为降雨淋洗(降雨开始至降雨10 min或20 min)和降雨淋溶(降雨约20~30 min以后)两个阶段。降雨淋洗阶段,林冠层对水质变化影响大。  相似文献   

12.
森林土壤是森林植被生存和恢复的基础,干扰不仅影响森林土壤生物与非生物的动态变化,进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研究选取黔中地区3种干扰类型(清除凋落物、割脂和火灾)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在每种干扰样地周边设置未干扰马尾松林样地作为对照,揭示不同干扰类型对马尾松林土壤性质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层间马尾松林土壤性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体现在表层土壤(0—20 cm)养分含量显著高于下层土壤(20—40,40—60 cm),这表明马尾松林土壤养分具有"表聚"效应。不同干扰类型对马尾松林土壤性质存在一定显著性影响(P<0.05),割脂干扰下,马尾松林土壤的养分含量和脲酶活性升高,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清除凋落物干扰下,马尾松林土壤pH、有机碳、全氮含量和脲酶活性降低,容重、全磷、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差异,有效钾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火灾干扰下,马尾松林土壤的容重、有效钾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含量和脲酶活性则表现为下降趋势,有机碳和有效磷含量变化不显著。不同干扰类型下,土壤酶活性与化学性质存在显著相关性,表层土壤的显著相关性大于深层,脲酶活性主要与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机碳含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不同干扰类型下,土壤养分变异存在一定差异,pH为弱变异性,其余大部分土壤养分为中等变异性。综上,不同干扰类型对马尾松林土壤性质有较大影响,应对该地区马尾松林的利用与保护给与足够的重视,对其合理管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油松人工林重度火烧后凋落物分解及水文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北京市重度火烧迹地油松人工林为对象,基于原位采样法和室内浸泡法于2020年7-12月在对照样地和火烧样地采集凋落物样品并测定分析其现存量、持水量、有效拦蓄量等指标,探究林火干扰下凋落物的分解及水文效应,为更好促进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以及水土保持功能提供依据.结果 表明:(1)油松人工林半分解和完全分解层凋落物平均现存量分...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松山天然油松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北京市松山地区天然油松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研究区天然油松林的碳固定和碳储量管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京市松山天然油松林生态系统为研对象,设置标准样地进行乔木。灌木。草本。凋落物调查,采集并分析0—100cm土层土样,根据相关方程计算出生态系统以及各个层次的碳储量。[结果]植物体含碳率变化在42.39%~49.95%,0—100cm土壤含碳率变化在0.26%~1.31%。天然油松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47.24 Mg/hm2,其中植被碳储量为57.14 Mg/hm2,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36.7%,植被各层碳储量的顺序为乔木(54.93Mg/hm2)灌木(0.45Mg/hm2)草本(0.29Mg/hm2);土壤碳储量为66.35 Mg/hm2,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46.30%,分别是植被碳储量的1.16倍和凋落物碳储量的2.79倍,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凋落物碳储量为23.75 Mg/hm2,占生态系统碳储量17%。[结论]松山地区天然乔木对植被碳储量的贡献率最大,松山地区天然油松林植被含碳率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凋落物。  相似文献   

15.
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枯落物蓄积特征及持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计划烧除对枯落物蓄积特征及持水性的影响,为科学实施森林计划烧除措施和评价计划烧除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枯落物蓄积量采用样方调查法计算,枯落物持水量采用室内浸泡法测定,枯落物年输入动态调查采用野外定位收集器法。[结果] ①计划烧除样地燃烧剩余物蓄积量为3.84 t/hm2,仅为未烧除样地枯落物蓄积量的21%;未烧除样地枯落物蓄积量为18.64 t/hm2。②计划烧除样地燃烧剩余物最大持水量14 t/hm2,未烧样地分枯落物最大持水量60.62 t/hm2,计划烧除和未烧除样地枯落物层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符合对数函数关系,枯落物层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③计划烧除和未烧除样地枯落物年输入总量相似,最大输入量在4月,占全年增加量的20%~24%,1 a后计划烧除样地的有效持水量恢复到未烧除样地的73%。[结论] 云南松林计划烧除后,短期内枯落物蓄积量减少,枯落物持水能力降低,枯落物输入量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6.
油松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研究辐射能量在其冠层中的分配、收支及传输,是构建森林冠层辐射传输模型和生态过程模型的理论基础,对阐明森林植被群落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贺兰山生态站油松林通量塔定位观测获取的上、下行长短波辐射、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以及气象数据,分析2021年4—9月不同天气和季节条件下油松林冠层的辐射能量截获及传输特征。结果表明:(1)晴天条件下太阳总辐射的日变化表现为光滑的“单峰”曲线,但多云条件下则呈现不规则的“多峰”曲线,且减弱48.3%的太阳总辐射能量到达冠层顶部。(2)太阳总辐射以下行短波辐射为主,晴天的上行短波辐射日变化虽也呈“单峰”形态,但仅占下行短波辐射的8.1%,上行和下行长波辐射随昼夜交替略有波动。(3)太阳短波辐射的季节动态特征表明,上行和下行短波辐射在6月最高,而上行和下行长波辐射在7月最高。(4)在冠层上方(25 m处)呈规则“单峰”形态的PAR日动态曲线,经过冠层截获和传输作用后,在冠层下方(7 m处)变为不规则曲线;PAR的透过率为32.2...  相似文献   

17.
以黄土丘陵区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沙棘(H.rhamnoide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混交林(H_rP_t、H_rR_p)及油松(P_t)和刺槐(R_p)纯林为对象,测定叶片、凋落物和0—100 cm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探究混交造林对不同组分间养分协同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比P_t,H_rP_t中油松叶片C、N、P含量(p0.05)及N∶P(p0.05)增加,C∶N和C∶P降低(p0.05),表明H_rP_t有助于缓解N限制,加快其生长速率;相比R_p,H_rR_p中刺槐叶片C、N含量及C∶P和N∶P降低,P含量及C∶N增加(p0.05),表明H_rR_p增强刺槐对P的吸收,但降低其对C和N的固存;(2)相比P_t,H_rP_t凋落物C、N、P含量及N∶P增加,C∶N和C∶P降低(p0.05),表明H_rP_t有助于加快凋落物分解,促进养分归还;相比R_p,H_rR_p凋落物C、N、P含量及其计量比均有所增加(p0.05),表明H_rR_p对凋落物分解无显著作用;(3)相比P_t和R_p,H_rP_t和H_rR_p土壤C、N、P含量增加,但C∶N和C∶P降低(p0.05),表明H_rP_t和H_rR_p均有助于提高N和P利用效率,改善土壤养分状况;(4)叶片、凋落物化学计量指标间具有较强协同效应,且N、P相比C在不同组分间的相关性更明显。综上,相比H_rR_p,H_rP_t更有助于改善养分限制因子供给,加快组分间养分转化。研究结果对于揭示黄土高原地区人工混交林生态系统养分供应潜力及合理制定营林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近自然经营方式对旺业甸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为该地区油松人工林制定合理的森林经营方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旺业甸林场近自然经营条件下的油松人工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为研究对象,以常规经营和未经营作为对照,对油松人工林碳储量开展了比较研究。[结果](1)植被、乔木和枯落物碳储量表现为:未经营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虽然近自然经营的低于未经营的,但是高于常规经营的,近自然经营相对于常规经营来看,有利于碳储量的增加。(2)林下草本层碳储量表现为: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未经营,近自然经营有效的改变了林分结构,促进了草本植物的生长和碳汇量的增加;(3)林下灌木层碳储量而言,由于林下灌木种类少,株数低等因素的影响,其碳储量无显著性规律。[结论]总体来看,如果从增加森林碳汇方面考虑,未经营利于森林碳汇的积累;常规经营更有利于提高森林木材质量,如果两方面都考虑,近自然经营方式是最适合的。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土石山区油松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华北土石山区51块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标准地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主成分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标准地进行分类,通过构造综合评价指数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选样本可分别被判定为Ⅰ级优质健康、Ⅱ级良好健康、Ⅲ级一般健康、Ⅳ级亚健康和Ⅴ级不健康5级,Ⅰ级优质健康的油松林标准地共有6块,其中5块为很少有人为干扰的天然林,1块为人工林,其他健康级别全部为人工油松林,依次为12块1、1块、18块和4块;评价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地反应所调查油松林的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达到定量化评估华北土石山区油松林生态系统健康的目的,对该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经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不同类型马尾松林枯落物层持水特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不同林分类型马尾松林的枯落物持水性能,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泡法,对马尾松纯林(Ⅰ)、马尾松+香椿混交林(Ⅱ)、马尾松+檫木混交林(Ⅲ)、马尾松+盐肤木混交林(Ⅳ)、马尾松+槲栎+檫木混交林(Ⅴ)、马尾松+光皮桦混交林(Ⅵ)、马尾松+木姜子混交林(Ⅶ)7种马尾松林分类型枯落物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不同林分类型马尾松林枯落物储蓄量为5.39~11.77t/hm~2,枯落物总厚度变化范围为2.14~3.73cm,枯落物总蓄积量排列顺序为ⅢⅣⅥⅡⅤⅠⅦ,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11.94~23.42t/hm~2,最大持水率变化范围为198.53%~266.17%,7种类型马尾松林枯落物有效拦蓄量范围为8.34~15.90t/hm~2,有效拦蓄率范围为135.79%~195.81%,不同类型马尾松林枯落物有效拦蓄量排序与最大持水量排序相一致,均表现为ⅢⅤⅣⅠⅡⅥⅦ。而枯落物有效拦蓄率排序除了类型Ⅶ和类型Ⅱ,其他类型大小顺序与最大持水率保持一致。7种类型马尾松林枯落物持水量随着浸泡时间延长呈对数形式增加,浸泡5min时,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吸水速率最大,浸泡1h后,不同层次枯落物吸水速率均呈现缓慢下降。吸水速率V与浸泡时间t以幂函数拟合效果较好,吸水速率随着浸泡时间延长以幂函数形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