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赵树理延续了“五四”问题小说的创作思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更注重现实人生的切实方面的创作姿态,把“问题小说”作为他实现其使命意识的最佳方式。文章在提出问题的性质、问题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三方面对赵树理与“五四”问题小说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有自我意识的并形成潮流的元小说创作始于马原。元小说写作对中国以现实主义为主体的小说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传统小说叙事观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以为,解“叙事性”是“马原式的叙事革命”的意义之所在。它通过叙述的自觉,实现小说从“写什么”向“怎么写”转变;通过写作小说的寓言,实现小说在“写怎么写”上的创新;通过互文性写作,实现小说对虚构本质的哲学反思,创作出“写写写……”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3.
赵树理·张爱玲·五四文学传统·民间立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云鹏 《云梦学刊》2002,23(4):54-57
在五四文学传统视野中的赵树理和张爱玲,赵与五四文学传统的关系是:(一)对启蒙(救亡)立场的传承;(二)艺术形式方面的民粹立场,则绕过或远离了五四文学创作传统的主流。张与五四文学传统的关系则表现为:(一)基本上排斥和放弃了五四知识分子(作家)的启蒙立场;(二)呈现出一种反“现代”的态势;(三)艺术形式上既吸取了中国传统小说全知全能的叙事方式,又广泛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和心理分析等艺术手法,形成了一种新“传奇”体小说。另外在民间理论的观照下赵树理和张爱玲创作中的民间立场及其形态得到了呈现。  相似文献   

4.
李爱红 《理论界》2007,(12):136-137
《海上花列传》以极富表现力的吴语写就,虽限制了读者范围,但成功表现了人情物态,并带动了吴语小说的崛起。作为狭邪小说的“压卷之作”,它以有别于传统狭邪小说而颇似五四现实主义文学的近真倾向,打破了中国古代言情说部的叙事常规,在“平淡而近自然”的白描中凸显出的市民意识。作者在创作中自觉因袭六部“奇书”的艺术精华,但不墨守成规,而是根据小说的内容特色自觉活化为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和孙犁均是延安文坛的代表作家。与“五四”一代作家相比,他们更多地继承了民族文学自身的传统。在创作主题上,他们坚守着中华民族数千年一脉而来的道德伦理和性情本色。在艺术方式上,赵树理主要将传统的话本评书资源纳入小说创作的现代建构;而孙犁则将古典诗词散文的审美格调和韵致作为小说创作的内在诉求。不同的路径选择带来了两人不同的命运变迁。  相似文献   

6.
叶诚生 《东岳论丛》2011,32(11):103-107
如何叙写革命、如何呈现解放区的现实人生,在解放区文学实践中有着值得总结的丰富性。赵树理和孙犁分别表征着解放区文学的两种最具个性价值的文学实践。由于在创作对象和价值立场上一直有自觉的选择,赵树理的小说往往既能印证解放区文学的目标期待与宗旨,同时,其特殊的问题小说意识及其形成的"问题叙事"还能表现出某些尖锐的思考。孙犁则以不凡的创作实绩构筑起一个革命"史诗"之外的抒情叙事体式,显示了乡土叙事形神兼备的新进境,也确保了解放区文学理应具有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叙事技巧和程序的革新与实验是中国现代主义小说最大的艺术成就。小说中“心理—情绪”型叙事结构的采用 ,展示出人类灵魂深处的颤抖 ,打碎了叙事整体感以及因果逻辑链条 ,动摇了中国传统小说“情节—性格”结构一统天下的地位。“限知型内视角”、“呈现式”叙事口吻以及“跳角”的使用 ,从根本上瓦解了中国小说编排叙事视角的传统 ,使文本呈现出多义性、模糊性特点。叙事时间刻度的模糊和时间转换语的消除 ,不但为文本带来强烈的象征效果 ,而且使文本本身成为一个大的意象 ,产生多元化的意义 ,迫使读者必须与文本进行横向“对话”,调动了读者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意识流小说的叙事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流小说家认为小说的首要任务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真实”,要求“作者退出小说”,专注于人物的主观世界,把多层次的意识活动直接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自己来观察、体验和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淡化叙事情节、弱化叙事主体和转换叙述视角等叙事美学思想,对当代文学创作和美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至70年代的合作化小说叙事中被嵌入了强势的主流权力话语,致使合作化小说叙事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文学创作的审美特性,文学自身的主体性被剥夺而处于被政治意识形态压抑和规训的状态。但是,这又不能一概而论,在赵树理、周立波等少数作家笔下还是能够发现其小说创作中潜隐着与主流话语相龃龉的"民间"话语。从而在合作化题材小说叙事话语中呈现出了一定的复杂性与"潜在"的张力结构。  相似文献   

10.
五四小说自觉追求"个人性"文体,主体审美处于突出地位,身体叙事得到空前重视。五四小说以身体的符号化世界来寻找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意义,并且辐射到民族性、文化和政治等领域。在五四作家那里,身体是"非理性"的经验形式,始终处于文化建构过程而被不断塑造。正是因为过于看重身体的可塑性,造成五四小说身体叙事的过度政治化和过度虚无化。考察五四小说想象、处理、呈现身体的方式及其得失,可以揭示出丰富的文化、历史与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创作中出现影像化潮流,主要体现在小说的叙事中,本文通过分析杨争光的小说<越活越明白>在叙事结构,语言展示及叙事情境等方面的特点来揭示当代影像化小说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2.
马原的先锋小说代表作《冈底斯的诱惑》显示出独特的叙事方式,使得读者和评论家对小说的解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冈底斯的诱惑》中采用了"不在场"的叙述方式,通过虚构、混乱、感觉缺失等语言技巧,表达马原竭力走进西藏却又不能理解西藏的焦灼,彰显了马原式的先锋特色。  相似文献   

13.
吴子林 《河北学刊》2006,26(5):142-147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的过程中,从叙述结构、叙述节奏、叙述观点等方面,总结出了小说叙事的诸多“文法”,这些“叙事成规”与当代叙事学理论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它们的提出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小说叙事艺术独立性、自足性的认识,是建构中国叙事学理论可资借鉴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14.
张洁的小说表现的是一种“评价性的现实”,即在故事的叙述中,不时穿插着叙述者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这样一来,全知全能的外聚焦叙述与人物内聚焦叙事相结合就形成了特有的意义空间。张洁总是在同一个作品中写几个人物的故事,通过共同的主题形成多人物、多故事的拼盘组接结构。张洁较少注意故事情节的曲折性,而是注意在小说中自觉地设置一些有象征意味的事物或抽象的观念,将读者引向对问题的发现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罗紫鹏 《理论界》2014,(10):139-142
民国初年各类书信尺牍的出版一度高涨,而其中的艳情尺牍因其骈四俪六的绮艳文风尤为一时风尚,特别是以徐枕亚等人为代表的旧派小说家陆续发表的一些"创作型"、"代言体"书牍,在一笔操办往复书信的过程中,竟使其具有了小说的情节和架构,具有了类似于《玉梨魂》一派写情小说的特点。然而到底是此类艳情尺牍的创作和出版催生了《玉梨魂》一类兼具书信体特点的小说的出现,还是民初《玉梨魂》等写情小说的流行刺激了艳情尺牍的出版和流行呢?笔者通过比较明清以来言情小说的基本情况,认为尺牍在小说中的运用一直存在,民初艳情尺牍的出版和风行应该是源自于写情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临川四梦"直接或间接地取材于唐代小说.汤显祖在改编唐人小说之际,对其叙事视角也加以改造.相比之下,唐代相关小说<霍小玉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离魂记>显示了丰富多样的视角操作艺术,并以多视角叙事为主,汤显祖则根据戏剧舞台演出的需要,在叙事视角上通过五种手段将叙述者隐身于戏剧人物之中,使戏剧中的许多人物具有了显在的叙事功能,这种替身的叙事在本质上是一种全知叙事,由此可以窥见汤显祖戏剧叙事艺术之一斑.  相似文献   

17.
姚达兑 《阴山学刊》2010,23(3):38-44
《梼杌萃编》历来被埋没在故纸堆中,不受重视。近年有陈平原将其放在谴责、狭邪两类小说中讨论,王德威将其放在"梼杌"所具有的史鉴和"溢恶"两方面进行探讨,但都未对此书作整体性分析。此书继承了两大小说类型后,有意对其优缺点进行继承规避。其中,最突出的但被忽视的是此书对滥恶溢淫倾向规避的叙述。钱锡宝熟知官场,故能避免滥恶,反而在叙述中多有怜悯。钱氏对滥恶溢淫规避的表现,是将叙述由官场转向私域来探讨,一边规避,一边借以呼唤"真性情"。  相似文献   

18.
余华小说中重复叙事艺术的运用是其小说创作的一个突出特征.重复的叙事艺术在他的小说中用的较多,也比较讲究.不断地重复使他的作品产生了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叙事也有了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其文学价值在于,在简单与复杂的叙述突围中这一叙事手法大大提升了小说的艺术境界,在冷酷与温情中他为我们抒写了一种温情基调,在扬弃与重建中作者保持着他对艺术精神的一贯追求.余华用最简单的外在艺术形式来表现内在容量复杂的小说艺术世界,既推动了叙事的向前发展,又充分表明了他叙事艺术的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9.
《史记》以朴素平实、简洁形象的语言在"本纪"、"世家"、"列传"中不仅以纪实的方法完成了对历史性事件、人物的表现,更为重要的是司马迁充分运用形象思维,在实中有机地融入了"虚"——合理虚构的成分,以天才的艺术思维和高明的表现技巧创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历史叙事中所表现出的突出的文学色彩,显示了有别于传统史书的历史人物叙述方式,在"史"的叙述中有着浓郁的小说因素,为后来的小说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任现品 《齐鲁学刊》2005,(1):112-114
“胜利大团圆”是十七年小说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叙事模式。作为这种叙事模式的一个范例,《亲人》的 战争叙事以集团利益替代个人利益、以阶级爱替代血缘情,通过个体的牺牲而使“胜利大团圆”成为可能。《亲人》 的战争叙事模式体现了特定的文化语境对小说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