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的物质基础,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是社会保险系统的“免疫系统”。法律制度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所作出的设计和安排,是社会保险法律制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法律制度安排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完善和创新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所谓弹性原则,一是社会保险制度不能成为固化社会等级、妨碍社会流动的因素;二是社会保险制度要为个体的自由选择留有空间;三是社会保险制度要平衡好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关系,在进行制度设计时要注意:一项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社会政策,一项好的社会政策也是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3.
山东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与发展对策陈迪桂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11年的改革与发展,山东的社会保险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认真分析和研究山东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深化全省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  相似文献   

4.
吴向红 《学术研究》2000,(10):73-76
社会保险制度是现代化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配套工程。广东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本文论述了广东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模式的改革发展和选择王莲蓉,贾长舜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一、我国社会保险统筹制度的现状和改革发展趋势建国后,我国按照前苏联模式,建立并完善了社会保险统筹的管理体制。改革十四年来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虽然经过了多次变革和发展,但其社会统...  相似文献   

6.
邹艳晖 《兰州学刊》2012,(4):141-145
社会保障行政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部分组成。逐一评述我国台湾地区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其中重点阐述社会保险制度,并与我国大陆的相关制度加以对比。在此基础上,探求台湾地区的社会保障行政制度可资借鉴的经验,具体而言,包括:社会保障行政制度"立法先行";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履行保障人权的国际义务;社会保险从"综合性"逐步向"单一性"转变;提高社会保障领域立法的层次和适时调整社会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计划型”社会保障制度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巩固新兴社会制度 ,显示和巩固国有经济地位等方面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缺点是 :存在不公正性 ,不能调节经济结构 ,缺乏必要的论证 ,带有阶层歧视色彩。 80年代以后 ,我国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扩大了社会保险覆盖面 ;2 .保险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 ;3 .确立了失业保险制度 ,建立了社会保险基金 ;4.“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逐步确立。在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目标方面 ,应坚持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指导思想 ;在如何实行“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细节上 ,应建立“附合保险型”模式 ,即以社会保险为主 ,以社会福利为辅 ,以社会救助为补充 ;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问题上 ,应开征社会保险税 ,改行政性收费为强制性收费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下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探索李国清社会保险系指国家与社会按照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原则、在立法基础上对因某种原因(如衰老、疾病与失业等)导致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主要是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制度。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与社会的变革时期...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三项改革要在今后十年内放在重要位置,一是住房制度改革,二是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三是医疗制度改革。这三项改革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行社会保险采用以社会保险费形式征收经费的模式。针对"收费难"问题,理论和实务界主张以社会保险税代替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模式。然而,通过比较"税"与"费"的本质既可发现,税的本质在于义务,而"费"的本质则在于权益。由于此种本质差异的存在,现行社会保险费模式更适应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本质和我国国情需要。而社会保险税的改革不仅不会从根本上推翻运行良好的社会保险制度,制度转轨成本过大,而且还会使我国重蹈西方高福利国家负担过重的覆辙。  相似文献   

11.
雷定安在《西北师院学报》1988年第3期著文认为,改革和发展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应遵循五项原则.(1)普遍性原则,就是把我国社会保险的范围扩大到全社会、社会保险的对象扩大到全体劳动者的原则.坚持普遍性原则有利于保障我国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消除劳动者的身份差别。它是和社会保险制度的功能一致的,也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险关系不能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转移和衔接,已经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应逐步建立相对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筹集社会保险转账储备基金,实行社会保险待遇同缴费贡献程度挂钩政策,改革社会保险关系管理制度,加快社会保险立法等改革,为社会保险关系顺利转移衔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保险法》于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这部法律的颁布,结束了我国没有社会保险法典的历史,填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社会基本法的空白;实现了我国社会保险概念的新突破,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险的全覆盖;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险的法律原则;构建了我国社会保险的整体法律制度框架;明确了用人单位、个人和政府对社会保险的法定义务。但是,《社会保险法》仍然存在缺陷,需要立法机关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障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流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关系的连续性特征,要求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关系能够随之进行转移。而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分割和区域分割,以及社会保障网络在全国还做不到对接和流通,全国缺乏较高层次上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机制,使得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还存在诸多障碍。这些障碍的化解,有赖于提高统筹层次,规范与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转移机制,建立统一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做实个人账户,提高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手段等途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险立法值得关注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社会保险立法的讨论已有不少,但一些问题尚未引起立法者和学界的关注.社会保险制度一方面要扩大其覆盖面,同时应考虑个体工商户的特殊性,对其实行与一般企业不同的制度.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结构不够合理,基金大量结余,因此,应该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提高社会保险基金使用效率.社会保险立法还应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体制,提高社会监督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16.
凌文豪 《北方论丛》2006,(4):121-124
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重要的生力军。但是,民营经济中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小、条块分割严重、管理分散和社会保险统筹比例高等因素,严重地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民营企业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必须采取加快社会保险立法和执法,加强社会保险宣传,提高企业和职工参保意识,积极探索新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婷婷 《西部论坛》2012,22(5):17-23
在我国,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推进,如何保障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成为迫切需要解决一道难题.对此,学界和实务界关于社会保险是否应当费改税一直存有争议;而2010年10月出台的《社会保险法》采取了保守做法,依然沿用了通过缴费筹集社会保险基金的方式.然而,从长远计,社会保险费改税的制度变迁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有坚实的现实需要.因此,应积极面对我国当前社会保险费改税的现实障碍,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制度之间的协调,适时地、渐进地推动社会保险费改税,以全面缓解和克服目前因社会保障缴费体制不合理所带来的问题,更好地推动我国“普惠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险权的法律属性与社会保险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保障权利谱系由社会救助权、社会保险权和社会福利权构成,社会保险权在这个权利谱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我国社会保险法应以保障社会保险权为立法理念和逻辑起点,细化有关社会保险权的法律规定,合理确定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明确政府在社会保险方面的积极作为义务,完善社会保险权的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9.
屈延东  陈广军 《理论界》2005,(6):198-199
社会保险基金如何得以保值增值是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对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稳定与发展,社会的安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对我国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的运作模式进行了剖析,认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是基金保值增值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有关农民工社会保险的险种、实施等制度或政策层面的设计,不仅关系到农民工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护,也关系到农民工"市民化"以及我国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当前,农民工社保险种选择中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工伤和医疗保险覆盖面低,养老保险机制缺乏,失业保险难以实施,生育保险进展缓慢,社会救助层次尚低等方面.其成因,既有法制因素也有经济因素,既有行为因素也有观念因素.政府要深度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应当创设地区间社会保险参保联动机制,构建社会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险系统机制,全面打造农民工的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