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物—物”类型、“物—我”类型和“存在物”单一类型三种典型的价值现象分析,揭示了主客体二维价值结构的不足,提出了价值结构不是主客体二维的,而是由价值载体、价值受体、价值评价主体三维构成的。这种三维价值结构既承认价值的客观基础,又承认价值的主观性,因而与主观主义价值论和客观主义价值论相区别。并且,由它得出的价值定义与主客体二维结构的价值定义相比,更具哲学普适性,且有利于克服人类中心主义、个体自我中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
勾振东 《理论界》2009,(7):88-90
政治经济学的"价值"与哲学"价值"二者内涵不同,是一个同形词而两个范畴;使用价值与哲学"价值"在内涵上强调重点不同,且涉及的外延大小有别;日常生活和一些社会学科中所说的"价值"比哲学"价值"外延窄.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价值论对价值本质的认识是片面的;哲学"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作用;其价值尺度具有主体的原则性和积极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价值哲学理论中,有的学者持人道价值论,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价值是人或价值是人本身。人道价值论,重视人的主体价值,即人道价值,重视人的生命存在,尊严、自由、权利的价值,批评主体价值关系论重视人的客体价值,忽视人的主体价值的缺点,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人道价值论否定主客体关系论,认为价值是人,是一种唯主体论的单极思维;这种观点从需要出发,从评价结果出发理解价值,实质上是一种西方流行的主观主义价值论和脱离实践的理论价值哲学观点,这是其局限。  相似文献   

4.
刘奔是我国价值哲学的开拓者之一,对我国价值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是:20世纪80年代初,价值哲学刚刚在我国兴起,刘奔、李连科合作写了一系列研究价值论的论文,特别是1982年他们提出了关于真理观与值观的统一的见解,对我国价值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刘奔、李连科还深入研究了实践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刘奔认为,价值论问题首先是一个历史现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念作何种理解,从最本质的意义来说,是关系到能否完整准确地把握唯物史观的重大问题.刘奔认为,价值关系是现实世界对人的发展的关系,也就是说价值是现实世界对人的发展的作用问题,这是对价值本质的精辟概括.他认为价值关系是人作为主体的特有存在方式,价值是相对于人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而言的.价值的本质在于促进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刘奔对价值哲学的又一重要贡献是有力地促进了中日两国价值哲学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5.
盛庆 《人文杂志》2005,(6):21-26
在价值论中,至少有下列四种理论:(1)价值是主观的;(2)价值是客观的;(3)价值是非主观的,又非客观的,而是关系的;(4)价值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本文认为,这四种学说,都不够周延,所以提出一种新的主观主义价值论,即认为价值是主观的,因为价值必须有一个主体,但我们都在追求对许多价值的共识,如果对某一价值的共识度很高,那么主观的价值看起来像是客观的,这样的价值称为“准客观”;同时认为价值具有统计性。文中论述了价值与效用、评价、幸福等名词有区别,并批评了客观主义价值论、关系价值论等非主观主义价值论。  相似文献   

6.
李德顺先生从解读实践的主体性,解读主体的内在尺度和需要与价值的关系出发,用实践思维去理解价值,得出价值是对主客体关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它概括的是主体性的内容和尺度,价值就是客体是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他旨在批判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以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但却没能摆脱单极思维的陷阱,最终陷入了唯主体论的片面理解.李德顺先生对价值本质的这种理解反映了当时我国哲学界流行的理论思维的一种局限性,也反映出在价值哲学理论上的自发性.今天,我们重新反思过去,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和价值范畴,不论是对理论还是对实践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哲学价值范畴和主体客体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价值范畴和主体客体理论高齐云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一般的本质、涵义,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基石和核心。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其它原理都是在价值一般的基础上和围绕着价值一般而展开论述的。所以,科学地理解哲学价值范畴,对于理解、阐述马克思主义价值论问题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8.
主客体价值关系模式的方法论特点及其缺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主客体价值关系模式,或称价值关系的主客体模式,是目前国内价值论研究所遵循的主要方法论模式,——虽然哲学界对“价值”概念有不同的定义,对价值的本质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人们通常都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特定价值关系中,去考察对象的价值,去理解各种价值现象。主客体价值关系模式能否说明所有的价值现象?换句话说,是否所有的价值现象都可纳入价值关系的主客体模式之中?这个问题恐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实证主义和解释学的方法论争论揭示了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事实与价值、理解与规律、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的方法论问题,由此,应采用一种超越实证主义和解释学的方法论立场,反对主观与客观的二元论,反对实证主义对事实与价值的区分,社会科学的知识应当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基于理解的或然性的因果规则,社会科学尽管并不拒斥自然科学的归纳方法,但它与自然科学依然有着重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杜运辉  邵军永 《文史哲》2013,(1):50-56,166
张岱年既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价值哲学的重要创立者,也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价值热"思潮的重要参与者。张岱年价值哲学包括一般价值论和人生价值论,其"形性功能"价值范畴体现了辩证唯物论与中国古典价值论的融合,内外价值论开现代生态伦理学之先河。张岱年价值哲学为世界价值哲学提供了一种宝贵的本土化理论资源,这有助于我们从价值哲学的角度重新评价张岱年在中国哲学史和世界哲学史上的卓越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科学体系中,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占有十分重要的中心地位。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把研究哲学和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反对主观主义、客观主义的斗争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关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的哲学思想,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2.
舒也 《浙江社会科学》2012,(1):93-102,158
对于美的理解,大致有认识论美学和价值论美学两种路径.价值论美学是对认识论美学的挑战.与将美认识论化的倾向不同,价值论美学主张美是客体相对于主体的一种审美价值属性.价值论美学主张美是主客体关系的统一,认为审美价值是人类在长期的主客体审美活动当中确立起来的事物属性之一,作为主客体统一论美学,价值论美学是一种相对论美学,只有在确定的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审美实践当中,审美价值属性才表现为有条件的客观性.价值论美学主张,审美价值并非是与功利价值、道德价值、宗教价值等其它价值完全割裂的,而是一个开放性的复合价值构造,它主张审美价值是一个开放的、融合了多方面要素的综合性价值构造,需要从具体的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出发综合各方面要素来探讨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赖金良先生在近年的价值论研究中提出了“人道价值论”的新见解。他把目前国内所流行的价值论体系概称为“效用价值论”,并认为它是以具有“重大缺陷”的主客体价值关系模式为前提的;坚持这一模式及其效用论观点,必然导致一系列理论问题。那么,主客体价值关系模式到底能否成立,“人道价值”是否越超了这一方法论模式,坚持这一模式及效用论观点,真的造成了理论上的各种混乱吗?以下,对这些问题作以辨析。一在方法论上要不要坚持主客体价值关系模式,其前提是价值范畴是不是反映了主客体之间的某种关系,价值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关于价…  相似文献   

14.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是一种宇宙论的观念体系,是对实在的一种全面理解。过程哲学又被称为有机哲学,认为世界是现实实在的统一体。在本体论上,怀特海之过程哲学把整个宇宙抽象为密不可分的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两个部分,进而把评价作为两个世界的中介。在怀特海看来,"理念"就是两个世界的共同因素。同时,怀特海运用作为本体论的价值论对个性同一性问题做了较为全面的阐释。怀特海价值论本体论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利用新的科学成就和术语逐渐形成的一种泛价值主义。  相似文献   

15.
杨颖琛 《南方论刊》2014,(10):38-39
刑法学中对于错误论的分析主要有具体符合说和法定符合说两种学说,通说采纳法定符合说,但对于采纳原因的探讨还不够深入。本文认为,刑法学中有客观主义思想与主观主义思想双重价值,客观主义强调罪行相适应与一般预防,主观主义强调针对犯罪人危险性格的特殊预防。而法定符合在客观主义的基础上融入了主观主义的思想,在同样满足罪行法定原则的基础上,不再拘泥于纯粹客观主义的定罪,综合了报应主义、一般预防、特殊预防等多重价值,在实现了客观主义的价值基础上,也满足了主观主义的价值取向,真正实现了罪刑相适应。因此法定符合说比具体符合说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理解价值以及价值本质必须了解主客体关系的本质,主客体关系是理解价值问题的理论前提,主客体关系的本质深刻体现了价值实现过程与价值的本质。认识关系是主客体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价值活动中不仅具有中介的作用,而且决定了价值活动的范围和价值活动的全过程,因而认识关系也是把握价值本质的理论依据和出发点。从主客体关系到认识关系是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本质的一种框架,通过这种框架可以清晰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客体关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本质、理解认识关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评价问题研究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一般价值论的兴起才开始的。真正使评价问题突出出来的是英国哲学家G·E·摩尔,他在批判“自然主义谬误”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客观主义和直觉主义。他的直觉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如何认识价值的评价理论。这种评价理论的提出得到了一些哲学家的拥护,如牛津大学的卡里特(Carritt)、普里查德、罗斯、约瑟夫(Joseph),剑桥大学的布罗德、阿伯丁大学的莱尔德等等,形成了直觉主义的评价理论。在直觉主义之后,西方影响最大的评价理论是针对直觉主义而提出的自然主义和非认识主义。现代自  相似文献   

18.
论法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价值范畴的哲学含义与法的价值本质哲学上的价值范畴,指的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合乎规律的变化,具有与主体的存在和发展相一致、符合或接近与否的性质。这种性质是主体内在尺度作用的结果。它的肯定表现即价值,它的否定表现即负价值。(参看李德顺《价值论》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8页)为了说明法的价值本质,必须从法的价值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中去寻找。(一)、法的价值主体及其特征法的价值主体是指在主体客体的价值运动中的价值承担者。通常是指人,但与一般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相对主义和一元论的客观主义直接对立,它有着在二元论和多元论两种哲学基础上的差异性理解。相对主义认识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其进步性甚是明显;但这仅是相对主义这一历史中的哲学观与批评观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其局限性也是明显存在的。唯物辩证法的相对的认识论是一种科学的认识论。我们反对的并不是文学批评或其他思想文化中的相对性认识,而是把这种合理性的相对认识无限夸大的哲学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20.
道德价值:研究方法的评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价值作为伦理学与价值哲学的交叉问题 ,已日益引起学界关注 ,并基本上形成了六种研究方法 ,即元价值法与反元价值法、理性分析法与直觉体悟法、主客体法与超主客体法。应该说 ,这六种研究方法都不无成功之处 ,但比较而言 ,超主客体法由于其抓住了道德与价值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真正结合点 ,因而它能够更科学地揭示出道德价值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