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美银 《江海学刊》2012,(5):90-96,238
农民职业多样化引起了农民阶层的分化。不同阶层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不同,从而对农村土地产权产生了不同偏好。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较高,对土地产权的生产性收益权、保障性收益权、农业用途使用权偏好较强;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对土地的流转收益权、非农业用途使用权、转让权、抵押权偏好较强;许多农民对土地的剩余控制权、剩余收益权、继承权等偏好较强;大部分农民并没有表现出对土地所有权的强烈偏好。未来的农地制度改革应该针对不同阶层的农民,提出不同的改革措施,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提高制度改革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2.
农民阶层分化与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产权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农民群体逐渐分化为不同职业的农民阶层,由于职业选择的不同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农民在经济收入、产权偏好等方面都出现了巨大的差异,这导致他们对土地流转意愿与决策行为的选择也出现分化,因此,研究由于农民职业分化导致的产权偏好不同及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不同阶层农民的收入、教育程度、职业等的不同,导致他们对土地产权的偏好也不尽相同.对于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的阶层,他们更看重承包权的稳定性、继承权等;而对于以非农收入为主要来源的阶层,则比较着重土地的转让权和抵押权.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强化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增强土地产权的稳定性;提供多样化制度供给,完善土地产权结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调查研究表明,在江苏南京,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现行征地制度不满,征地矛盾比较尖锐,征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农民土地产权认知是影响农民对土地征用制度评价的重要因素。土地所有权、土地增值收益权、土地征用谈判权认知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农民征地意愿的分化,且当土地产权更多地指向农民时,农民反对土地被征用的意愿更强烈。因此,必须根据农民对土地产权的认知改革和完善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特别是要在征地政策中凸显农地所承担的社会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4.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的阶层及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社会发生了众所周知的分化,其中之一是阶层的分化.国内外学者曾经对此作出深刻的研究,但是,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土地流转等因素的加入,农村阶层分化出现了新的状况.依据农户与土地的关系,可以将农村作如下阶层划分:脱离土地的农民阶层、半工半农阶层、在乡兼业农民阶层、普通农业经营者阶层、农村贫弱阶层.不同阶层的农民对土地收入依赖程度、对土地流转的态度、对待乡村秩序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只有深入对分化的农民进行研究,理解不同阶层农民的政治、社会、文化态度,理解中央政策对不同阶层的不同影响,才能真正出台好的农村政策,而不至于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5.
秦雯 《学术研究》2012,(7):85-88
农地流转行为意愿及劳动力转移行为意愿与农民的异质性密切相关,职业分化、人力资本分化及收入分化分别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地流转行为意愿及劳动力转移行为意愿;促进劳动力转移并不一定会加速农地流转,农地流转行为并不是劳动力转移行为的主要动因,对于不同特征的农民,农民分化、农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的内涵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土地还承担着农民社会保障的功能.随着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农业生产功能和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一是土地的保障功能与生产要素功能的矛盾;二是发挥土地保障功能与土地保障功能弱化的矛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替代农民对土地的保障依赖是消除农民后顾之忧,促使农民放弃土地承包权,确保土地流转,加强土地集约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撂荒问题.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8,(1):56-65
本文尝试构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理论框架,重点探讨经营收益、风险偏好对农户微观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劳动力受限是农户选择土地流转最直接的原因。农业劳动力的缺失会直接导致土地流出。(2)经营收益之差是农户选择土地流转的根本原因。非农收益与农业收益差越大,农户越倾向将家庭劳动力配置向非农部门倾斜,减少农业劳动力投入,从而产生土地流转行为。(3)不同于固定租金式的传统土地流转,在土地托管模式下,农户在保留经营收益权的同时承担了一定风险,风险偏好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有可能选择土地托管模式。  相似文献   

8.
已经严重分化的农户及其对土地程度不同的依赖和存有差异的流转意愿是任何形式的土地流转在农村推行的社会基础,再考虑到这些农户在我国宏观结构中的弱势地位,农户家计就为土地流转划定了应然限度.资本下乡流转由于其自身特性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对绝大多数农户的家计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过密型农业仍将长期维续的前提下,对于这种流转模式必须谨慎对待.而完全出于自愿并使流转双方互利共赢的农户自发流转与大部分农户家计的要求较适应,对于这种农户智慧创造的制度创新应该给予足够的尊重和重视.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农地流转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关系,农地流转制度的设计必须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要求.要进一步搞好承包土地“确权”工作,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将土地流转制度与户籍管理改革结合起来,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城乡统一、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形成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强化对土地流转的服务和监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在土地的生产要素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的冲突中间进退失据.这种矛盾集中体现在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流转方式、流转收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设计上.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应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基础上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由流转的法律制度,以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