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传统农村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与此同时,中国农村经济出现了某种新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解体(即纺与织的分离)、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解体(即耕与织的分离)和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这说明中国已经被纳入世界市场轨道,从而导致被迫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均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俄罗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背景出发,将普通教育机构公民教育发展的历史变迁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解体前的萌芽期、解体之初的多方探索期和新世纪以来的国家权力回归时期。俄罗斯中央与地方之间教育权力的移动和民主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相互作用是影响不同历史阶段普通教育机构公民教育发展的两对重要张力。  相似文献   

3.
传统邻里在城市变迁中解体的后果、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许多社会学家都注意到,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嬗变过程中,出现了初级群体普遍衰落的趋势。这种趋势在城市变迁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传统邻里群体的解体。它通过邻里关系次级化、邻里观念的淡化和邻里互动频率的减少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华民族凝聚力产生的历史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宏观的历史学角度探索中华民族凝聚力产生的历史原因,分析民族凝聚力与地理环境、政治传统、思想文化、民族因素间的关系。中华民族有一股强大的凝聚力,这股力量维系着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它是全民族在共同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群体力量,在历史的积淀中它不断组合变迁,成长壮大。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和割据的时期,然而统一始终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因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抵制了分裂和内耗。凝聚力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带来了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5.
汪华 《社会科学》2007,18(10):154-161
大量慈善组织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上海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与普遍的社会贫困固然是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但创办慈善组织的慈善家群体的目标诉求当是其一个更为重要的促成因素。慈善家群体的职业构成、慈善组织的资产体系及其运作等几个方面因素,使得近代上海慈善组织创办者在提供慈惠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利益性目标诉求,而这正是近代上海慈善组织大量兴起的重要动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侯强 《理论与现代化》2004,2(4):63-66,77
就世界范围而言,现代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人类社会的文化环境培育与法律发展只有在各自结构的变迁、转型和因此而产生的相互催动中,才能一体化地、携手并进地完成从传统向现代化的历史性嬗变。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对法律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与法律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化环境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传媒变迁过程中诸多负面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解说,认为媒介低俗化等负面效应的产生与市场化改革虽然有着高度相关性,但市场化改革并不必然带来传媒的低俗化现象,这是一个尤其需要澄清的问题。国家(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动态均衡,是确保市场有序运行的前提条件。当今中国政府、市场与社会之关系表现为一种非均衡的状态,这是中国媒介变迁过程中诸多负面效应产生的结构性根源。  相似文献   

8.
我国“校漂族”群体的生存现状与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校漂族"这一群体的人数也呈上升态势."校漂族"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校漂族"群体的实地调研和定量研究,对这一群体的基本特征、媒介信任度、利益表达方式、生活满意度、以及社会公正感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对解决这一问题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在经历了几十年计划体制和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的新的发展模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然不仅仅是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而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今天的中国,正处在社会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伴随着社会转型,中国当代社会的文化呈现出一种“变迁和抗拒”的复杂状态。一方面,改革开放使中国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确立现代化工业社会文化精神的社会文化变迁成为一种必然。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自身的特点和实现现代化所面对的复杂时空背景,使得这种社会文化变迁充满着极为复杂的冲…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妇女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和家庭结构变迁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她们面临着农业和家庭劳动强度大、生活和婚姻质量低、精神和生理压力大、健康状况较差、劳动技能单一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其社会关系简单,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有限,所得到的社会支持也非常单一。营造支持和关爱留守妇女的社会氛围、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农村妇女的就业能力和健康水平、有效保护农村妇女合法权益是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关键。本研究以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为例,主要研究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的现实状况、面临的问题和实际需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旅游发展在不同时间阶段所产生的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问题进行探讨 ,从时间延展层面上总结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一般特征和阶段发展模式。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时序特征主要体现在旅游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时间发展上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49年以后,革命文化借助国家力量,以一种风行草偃之势"迅速地从一种局部的、边缘的和地区性的文化变为统领全中国的主流文化".当革命文化由农村而城市,与都市文化相遇的时候,二者之间的互动与消长,抗拒与变迁,以其复杂多态牵动着当代中国文化的整体变迁.以多元文化为主体的上海都市文化在1949年后,也迈入革命文化一枝独秀的时代.尽管如此,作为一种隐性构造,上海都市文化不仅没有消失,而且使革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上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前正处在体制快速转轨、社会快速转型的急剧变迁和发展时期,随着经济成分、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重大变化,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差异的效能累加正成为转型时期逐渐显现和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冲突和群体事件的触发根源。直面和解决中国快速转型时期严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性社会冲突已成为当前中国政治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对于群体事件,结构功能学派的斯梅尔塞提出了"价值累加理论",即从有利的结构、结构性紧张、普遍情绪或共同信念的产生、集体行动的诱发因素、参加者的行动动员、社会控制能力六个累加的流程来分析群体冲突,为我们全面掌握由于利益差异的效能累加而引发的群体冲突的发生机理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诠释框架,也为我们直面当代中国政治和公共管理实践必须解决的这一重大现实课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对策机制。  相似文献   

14.
苏联意识形态思想形成于列宁时期,历经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等几代领导的变迁对苏联社会产生重要作用,苏联意识形态的崩溃是苏联解体的先导。所以,研究苏联社会意识形态变迁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建设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丧失、文化复兴及功能转型是祠堂研究面向当代变迁的三种解释路径。尽管三者的理论基础及观点不同,但都持有内群体理论预设,将祠堂限定于同族、同村等小范围社会。这在增进对祠堂认识的同时也限缩了研究视野。社会变迁及内外群体互动背景下,祠堂的社会意义问题难以在内群体假设下寻找到合适回答。探讨祠堂的公共转型,从日常生活角度考察祠堂中的内外群体互动,有助于更全面认识祠堂变迁过程及其之于行动者社会联系、社会团结的意义,克服内外二元论认识视角的不足,从而实现对内群体假设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海洋社会学是社会学领域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在海洋活动中个人、群体及其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规律性的科学。海洋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理论、范畴、方法等对海洋社会进行分析、研究,围绕实现沿海社会和谐发展这一主题,探讨海洋区域社会结构变迁的规律。海洋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将为海洋发展的战略选择提供科学的政策依据,为建立健康、和谐的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上海是中国之经济中心,近代中国之职业会计师最先即由此兴起。这一新兴行业的产生有极其深厚的市场及制度背景。在从业者稍有扩大之后,上海的会计师联合成立了会计师公会。上海会计师公会对于会计师社会地位之提高、职场之拓展、兼职问题之解决、行业监管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以上海会计师公会为首的各地会计师公会既是会计师群体发展的组织象征,也是近代会计及会计师制度建立的重要推动者。  相似文献   

18.
王莉  王国军 《兰州学刊》2023,(3):126-142
农村中老年群体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在现代化社会代际关系逐渐疏远的背景下,“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方式遭受冲击。代际关系变迁是否会促使养老方式由家庭养老转向社会养老?文章以农村中老年为研究对象,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开展实证分析,从个体代际关系亲疏的微观视角来分析传统家庭代际关系变迁这一社会宏观发展趋势对社会养老保险参与的影响。研究表明,代际关系疏远带来的养老焦虑会促使农村中老年群体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果仍然稳健可靠。机制方面,代际关系疏远会降低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由此引发中老年群体社会养老需求。异质性方面,中西部地区中老年群体、“以房养老”及“自我养老”能力较低的群体、风险意识较高的群体在面临代际疏远导致的家庭养老风险时,通过参与社会养老保险来解决养老问题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9.
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由西语西学为中心的新知识系统、西书报刊及学校为载体的西学传播网络、社会生活与商务活动的实用需求为社会基础、士商合一的新知识群体、西语西学热形成的西学时尚氛围等,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知识生态空间。这一空间的形成,及其所产生的效应,使晚清时期的上海,在整个社会传统知识仍占霸权地位、朝野主流一直对西学鄙视排斥的大环境下,成为一处西学新知迅速生长、并日渐占主导强势地位的小社会环境,为当时全国首屈一指的西学新知生长的温床,新文化的发展基地和传播中心。其形成的社会文化效应,对于新文化在中国社会的产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社会结构不断变迁的转型时期实现社会系统的均衡、和谐,这正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在理论上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童星的《发展社会学与中国现代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对此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在《发展社会学与中国现代化》一书中,童星首先对迪尔凯姆、韦伯、帕森斯等人的经典社会发展理论进行了梳理,回顾了社会学的大师们对“社会为什么是可能的”、“社会为什么是变迁的”、“变迁的动力和机制是什么”等问题的解答,从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审视了“发展”这一概念。在该书的第二部分,童星从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视角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