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汪家寨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五个结合",全面推动新农村示范建设工作,创新思维,创新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的关键一环。通过政府和农民共建农民城可以使相当一部分农民变成市民。而在乡农民的土地产权则需实现家庭化,同时避免农村土地的反复调整,才能更好地维护农民的生存权和养老保障权。长期改革的实践证明,近些年来的农村政策和改革、发展思路难以使内陆广大农区富裕起来,多数个体农民的发展遇到严峻挑战。这就要求政府调整有关“三农”的各项政策特别是财政、金融政策,既支持农民向城镇转移,更支持在乡农民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走股份合作或协作的道路,帮助有条件的村发展第二、三产业,富裕农民。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本文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认为"新农村"的"新"体现在目标新、方针新、举措新、方法新、理念新.新农村建设从当前看,要搞好规划,从广大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从长远看,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城镇化发展,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此外,建设新农村,要防止几种偏向,以健康有序地推进.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涛 《兰州学刊》2008,(4):113-114
解决“三农”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文化进步的问题;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从以往农村改革的实践经验看,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和目标,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利用和依靠文化、教育和科技等力量,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从而加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5.
郭锴 《理论界》2008,(5):33-34
本文是在课题组成员深入农村进行大量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并结合规范分析方法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完成的。在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大众传媒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应继续采用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加强涉农传播。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此,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思路:以搞好科学规划为前提条件;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中心;以培育新型农民为核心;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组织保证;强化农村社会保障措施;努力构建资源整合机制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是循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步伐,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其基本观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方向是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保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必须以乡镇企业为依托,以小城镇为载体。这一思想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关键在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之源.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关键在人",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农民、为了农民的一切、为了一切农民的原则,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激发农民的创业激情.当前,"人"的素质现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启动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从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此为导向,我们应该从关系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全局及长远目标出发,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工程,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因此,如何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系统是保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必不可少的一个体系,本文在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系统内涵构想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建立和完善的主要思路,以及应处理好的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改革现行土地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形势,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出发作出的一个战略决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身就是一场改革,改革不适应的体制机制.当前的农村土地制度,作为一项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适时地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体现,其本质内涵在于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治本之策,也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提供科学指导。几年来,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就现实与发展的角度看,财政支农在总量、结构、体制、方式等方面仍有待完善。国家财政部门进一步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通过改进财政支农方式和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等措施,公共财政必将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以集体经济为基础、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化、农村经济比较繁荣、农民生活宽裕、村容整洁、基础设施健全、乡风文明和谐、管理民主的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和发展集体经济是基础,内部的公司化管理和外部的市场化运作是制度保证,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市化是根本途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府大力帮助是必要措施,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8位“革命前辈”故乡村的调查,运用托达罗人口流动行为模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选择外出劳动力占本村总人口的比例(DLF)作为被解释的“人口流动规模”的一个替代变量,并从外出劳动力预期收入差距(EID)、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AET)、本村非农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比重(PNI)和人均政府投资总额(AGS)四个方面,分析了各因素对农村人口流动产生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四个因素对农村人口流动都有显著影响,但是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AET)的系数为负,与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具有相反的意义,主要原因在于“革命前辈”故乡村具有重视教育事业的历史传统。我们还发现,由于受政治“名人”效应的影响,样本村庄人均政府投资总额(AGS)对人口流动规模的影响非常显著。因此,“革命前辈”故乡村充分合理地利用这种政治资源,以促进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层面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重点从五方面进行,即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树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政府是主导的观念;制定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保证其得到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农村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高效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一套合理严格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凸显了发展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找到了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出路,实现了从“消灭农村”向“建设农村”观念的根本转变,彰显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趋向的必然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举措,勾画了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社区建设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模式。要通过政府主导建设农村社区,加强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开展农村社区建设项目,完善农村社区自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调查研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领导干部对农村现状不了解,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原则、要求不熟悉,新农村建设中一刀切的方法不能因地制宜等问题,指出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综合运用开会调研、实地调研和文献调研的调查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