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家明1951年生,197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数学系,1980年考取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专业实习研究员,现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民政研究}杂志副主编。自1979年初至1984年,主要从事社会学方法的研究,参加了“武钢调查”和“武汉中知调查”的问卷和委托计算方案设计,发表了《社会调查与社会研究法》、《从“炼钢调查”看社会主义社会学研究法》、《毛泽东同志的农村调查方法仍然是现代社会调查的主要方法》、《社会主义社会学研究法刍议》、《论解放思想与调查研究的辩证关系》、《十年来我国社会学方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论文。出版专著《现代社会调查方法》。1984年以后侧重于社会管理的研究。发表了《社会学要研究社会管理》、《社会管理与社会学研究对象》、《关于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社会管理研究三题》等论文,组织和协助主编了《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乡镇管理》  相似文献   

2.
张江明同志所著的《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理论与应用》(1990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理论与应用》)一书是作者近10年来在社会主义辩证法园地辛勤耕耘的成果。该书视角新颖、思路开阔,在许多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首先,这本书在社会主义辩证法理论体系的建构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如何建构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理论体系,目前学术界意见不一,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强求一致。虽然如此,《理论与应用》的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与探索,提出建构这一学科体系的理论出发点:“社会主义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新情况、新特点、新矛盾、新观点的哲学概括,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矛盾辩证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与应用》第412-413页)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以非对抗性矛盾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有机体的矛盾发展及其辩证运动的规律,其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非对抗性矛盾,而它的最大特点是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成为它们之间的桥梁和连接点。《理论与应用》一书所展示的社会主义辩证法  相似文献   

3.
肖永明 《船山学刊》2007,63(1):66-69
张载对《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书非常重视与推崇,对《四书》思想资料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与发挥,并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加以应用,从而使《四书》成为其理论体系建构的重要思想资源与学术依托。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在病理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病理学课堂教学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讲授《充血》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学生在知识意义建构、基本技能、应用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和创新能力、交流合作、组织管理和社会责任心方面较强。此外,还对实施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出版了。学习毛泽东同志进行社会调查的思想方法,其中包括如何研究家庭,从家庭认识社会的方法,它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中国今天的家庭和社会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体性,是近年来妇女与社会性别史研究中的重要命题,但是利用近代报刊媒体来探寻女性主体性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本文以民国时期天津《益世报》的《妇女周刊》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传统史学材料分析和后现代文本解读等方法,吸收和借鉴报刊史、妇女史等研究领域中的相关理论,重点从女性社会史、社会性别等研究视角切入,对媒体与女性主体性建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集中探讨。本文不仅从经验主体、思维主体、言说主体三个层面分析女性主体性的建立,而且进一步探讨了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下,女性如何从这三个层面确立其主体性。通过对《妇女周刊》中有关华北地区社会调查、媒体报道、口述访谈、女性书写等诸多层面的综合分析,客观揭示城市中不同阶层的女性是怎样向男权秩序抗争,在与男性的互动过程中,复杂地建立起女性主体意识的历程。而对民国时期华北社会性别史进行区域研究,一方面弥补了北方经验、立场的缺失,另一方面是对社会性别史研究中南方经验的回应和比较,最终客观呈现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女性的实际生活体验和感受,发掘或恢复其身份认同和自觉意识,重现其主体性和自我肯定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居民幸福感、幸福取向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动力、终极目标与深层战略的判断,运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及方法,建构了城市居民幸福感测评指标模型,在大样本的"南京居民幸福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分析基础上,对当代城市居民幸福感水平、特征及其多元影响因子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提出了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的主导型战略与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美合作两城考古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丰实 《文史哲》2003,(2):96-102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研究重点由谱系建构向社会和人的行为方面转变 ,探索与之匹配的聚落考古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1995— 2 0 0 1年 ,山东大学和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山东省东南沿海的两城地区开展合作考古研究 ,对考古调查、发掘、记录、分析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其成果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对康区(尤其对今四川甘孜州地区)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社会调查,撰写了数量众多、内容翔实、覆盖面相当广的社会调查资料。这些调查资料有其不同特点及重要研究价值。对编辑《康区藏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辑要》一书的相关问题也作了必要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21,(2):97-106
《国朝山左诗钞》是一部收录清朝山东诗人的地方性诗歌总集,编写者为德州卢氏家族十二世孙卢见曾。《国朝山左诗钞》在艺术建构与诗史建构上均有独到之处。在艺术建构上,卢见曾以“钞而非选”作为原则,具有回避诗歌流派相竞、退出文艺审美之争的意味,彰显了编写者书写清初易代至康乾盛世山东诗史的艺术建构理想。本文以《国朝山左诗钞》的诗史建构为中心,首先对作者身份与诗歌内容进行研究,通过对科第、家族、师承、诗歌流派、时代书写五个角度的梳理,分析《国朝山左诗钞》以社会性复现为中心的艺术建构;其次对《国朝山左诗钞》总体选诗原则及其收录过程中的优先性策略进行分析,发现《国朝山左诗钞》在选择诗人的原则上,重于存人而非存诗;在选择诗作的原则上,重于事义而轻文辞;在判明诗人等第的原则上,使用“史、人、文、典”作为评价标准,并通过为诗人分等、依序按量收录诗歌的方法,确立了山东诗史的秩序之纲。通过《国朝山左诗钞》的编撰,卢见曾提出了以“建立诗史”为中心的新的选学标准,替代了以诗论、艺术论的旗帜作为诗选学标准的方式,彰显了自己的艺术评价建构体系。这背后隐含着编者对以诗选学为战场展开的艺术论争的不满与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