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理路。后者从康德到黑格尔始终坚持着建构主义理论倾向,即我们只能认识自身建构的世界。在观念论的传统中,康德、黑格尔与马克思都是建构主义。黑格尔用概念来构建和理解历史,马克思借助费希特富有主动性的主体来构建资本主义世界,从而使主体能够认识和改变这个世界。从这一意义上说,马克思是一个观念论者。因此,恩格斯所开拓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哲学思想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的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解释不同,笔者认为,在1843年前后,马克思经由了一个"从国家到市民社会"的转变过程.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唯物史观,从根本上说得益于他借助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完成了这一转变.黑格尔与斯密之间具有继承关系,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是以国民经济学为背景的经济学范畴,<法哲学>就相当于黑格尔的国民经济学.马克思之所以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比黑格尔还黑格尔地坚持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分,是因为马克思接受了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经济规定.马克思放弃黑格尔的国家哲学转而去研究国民经济学的真正契机是市民社会概念,坚持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分的立场对于马克思完成从国家到市民社会的转变以及走向创立唯物史观具有重要意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的思想局限在于,当时马克思对于市民社会的认识在总体上还笼罩于黑格尔的国家观之下,还没能摆脱黑格尔左派的国家批判和宗教批判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3.
郑海侠 《兰州学刊》2004,42(3):63-65
当今,日益恶化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学界探讨的热点,从哲学的层面上看,学者们将问题归结为自笛卡尔以来的近代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分理论及建立其上的理性主义和主体性传统.本文通过哲学史的解读认为,问题的核心并非在于单纯的"理性"和"主体",并非是"主体理性",而是"理性主体",即对人的抽象化理解.但西方现当代哲学却未能突破这一理论悖论,而马克思以"实践"为核心,将社会实践归结为主体(人)的本质,建立起的"实践主体"哲学突破了"理性主体",从而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4.
西方传统实体主义哲学的特点是"主客二分",古典哲学中康德的"物自体"理论和现代哲学中拉康的"他者"理论堪称其典型形式.如果说康德是从客体上提出并论证了存在着我们不可认识的物自体,那么拉康则第一次从主体上彻底提出并论证了我们自身的不可能的存在之真.实体主义哲学的"主客二分"的思维定势,与西方独特的宗教情结脱不开干系.拉康的他者理论实质上是一种隐性实体主义.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在对各种主观性思想进行详尽批判的基础上,取消了"现象"与"物自体"的二分,明确了真正的无限性,以"实体即主体"的原则确立了关于事物自身活动的客观思想的辩证法.马克思一方面继承了黑格尔的这一功绩,另一方面又以对现实的开显为己任,把黑格尔思辨的主体——绝对精神——变革为人类活动的历史主体——社会,以感性的对象化超越思想中的对象化,研究作为思辨哲学存在前提的"现实".马克思辩证法使现实得以开显的两种方式即批判和革命:理论上的批判为实践上的革命寻求必然且合理的道路,无产阶级作为主体爆发的革命让具有未来指向性的现实获得实现.  相似文献   

6.
唯心主义的主客二分模式把认识的对象、客体就是主体意识创造外部世界的活动作为认识的对象、客体。旧唯物主义的主客二分模式把自然存在作为认识的对象、客体。马克思的主客二分模式的认识对象、客体是物质实践活动。这种新主客二分模式为马克思的哲学变革提供了根据,科学地揭示了意识的起源、本质和动力,揭示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统一的基础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变革意义。理解这种新主客二分模式必须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方法。  相似文献   

7.
主客关系在历史上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主客未分、主客二分和后主客式关系。对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主客关系进行梳理,通过物我区分的打破和生活世界的建立两方面阐释后主客式关系这一最新发展阶段,提出重新认识和构建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在后主客式哲学视野下,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探索,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人类事业"和"治理性"补救向"自觉性"保护转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与“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对"主客二分",在现代西方哲学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都是一个时髦思潮."主客二分"是一元论和二元论共同的思维方式前提,"主客二分"的思维可以导致二元论,但不一定是二元论,也可以是一元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都是以"主客二分"为前提的.马克思主义新世界现是"新唯物主义",它坚持并发展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反对"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必然导致否认唯物主义,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现.  相似文献   

9.
现代西方哲学以向传统哲学的逻辑主义提出彻底挑战而确立起自己的根本范式。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以存在主义、意志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现代哲学对西方哲学传统的彻底反省,理解为一种努力超越和转换传统哲学主客二分式的自然主义范式的文化运动。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分式的自然主义信念突出地表现为:本体论上的实体主义、认识论上的理性主义、方法论上的科学主义。现代哲学超越传统哲学就是超越主客对立,具体表现为存在主义哲学的超越实体主义、意志主义哲学的超越理性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超越科学主义。这是研究现代西方哲学范…  相似文献   

10.
陈晓 《南方论刊》2007,(1):59-60
从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万物本原是数,到后来的笛卡儿“我思故我在”奠定西方现代哲学的基础,到而后的黑格尔,康德就更不用说,把理念,绝对精神发挥到了极至。从而,西方形成了与中国的万物同构说引起的“非理性思维”。这种非理性思维与西方的理性思维最终形成的是哲学意义上的“主客同一”和“主客二分”。而这种思维方式影响了中国的各个方面。而两者所形成的思维路径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打破了传统本体论的思维方式,集中体现了主体能动性,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被阐释为一种主体哲学,因为,这种阐释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了黑格尔哲学的一个因素,无法达到更不会超出过黑格尔哲学的高度.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与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自我意识理论,把神秘的主客同一体从纯粹的思辨领域推广到了人的感性的实践领域,从而创建了实践唯物主义.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论,就必须指出和强调实践的内在结构——主客同一的实践论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哲学以天人合一为主导,西方传统哲学以主客二分(包括主体性原则)为主导.中西传统哲学的主导思想之不同带来了两者一系列不同的特征,其中有的特征又有共同之点.中国传统哲学因重天人合一,不分主客,故较少关于主体如何认识客体的认识论,不重自然科学而侧重于讲人如何生活于世界之中的人生哲学和人伦道德哲学;中国哲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因重天人合一,而又把封建道德原则的义理之天与天人合一紧密结合在一起,于是造成了中国传统哲学长期以“天理”压人欲的特征.这两个特征可以简单归结为缺乏科学与缺乏民主两者.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因重主客二分,故注意发挥人对自然的主体性和人对统治者的主体性,这两方面的主体性在近代哲学中就表现为科学与民主这两个概念的明确建立和发展,这也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两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张文喜 《江淮论坛》2001,4(2):53-59
由于不同的文化所比较感兴趣的思想可能性不同 ,中国哲学没有像西方哲学那种严格意义上的主体间性哲学 ;随着特殊性的凸现、主体自由的被肯定及其后工业“陌生人”社会的来临这一深刻的时代背景 ,和康德、黑格尔哲学中的普遍主义倾向的内在矛盾 ,出现了西方近代的主体性哲学向现代的主体间哲学的转向。现代西方现象学和解释学的主体间性理论 ,承继了康德、黑格尔的思想 ,并作了重要开拓 ,但他们的研究终止在哲学解释层面上 ,仍是认识主义的思考。本文认为 ,主体间性问题应着重从人的实践、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类存在的作用方面去理解。  相似文献   

14.
"主客二分"是人之为人的起点和标志。但人之为人的意识的特点,不仅在于主客二分,而且更在于由此而进入主客的结合。只有主客的结合,才有自由的可能。求知意识以主客关系为基础,主客间的结合还具有外在性,客体及其规律仍外在于主体,是对主体(自我)的一种限制,限制就是不自由。道德意识作为人生追求自由而成为"完全的人"的一个更高境域,虽然在结合主客的程度上前进了一大步,但对于实现人的自由而言也有其局限性。人生意识发展的最高境域是审美意识。只有审美意识才完全超越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而进入到主客融为一体的领域。审美意识,依主客结合程度之高低深浅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中,"超理性之美"既是审美意识的最高层次,也是人生整个意识发展过程的最高峰,"主客符合"意义的求知意识和"应然"意义的道德意识都在它的门前终止。"新的万物一体"("万物不同而相通之一体")主张主客的最终融合,在这里,真善美融为一体。人能达到此境,就是一个既美且善且真的"完全的人"。一个"完全的人"所处之境,就是"有我"而又"忘我"之境。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2021,(1)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是用黑格尔概念辩证法重新解释希腊原子论的文献。为了回应近代哲学中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现象与本质的二元对立,马克思将德谟克利特阐释为近代经验论的代表,将伊壁鸠鲁阐释为近代唯理论的代表。在马克思的阐释之下,二者的原子论具有了近代哲学二元纷争的意味。马克思用概念辩证法将原子改造为既具有物质性规定又具有观念性规定的整体的辩证原子概念,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整体的哲学思想,跳出了主客二元对立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美学在根本上是一种主客二分的美学,其根本的基点在于从一个纯主观的教条——"理念"出发,衍生出"心灵"高于"肉体"的美学观,而其"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不仅在"时间性"上把"美的理念"体现为一个具有自身内容的孤立发展"过程",从而不可能把"审美生活"的"时间性"理解为"主客不分"的"整体性",而且这一美学观也必然忽视"身体"诸感官在"审美生活"整体中复杂的"时间性"构成,因而,黑格尔美学在整体上呈现为仅仅能够描述与阐释一小部分纯粹艺术品的"艺术美学"、"视听美学"或"残象美学"。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黑格尔的作为规范和标准的"真正的自由"概念,建立在互主体性哲学模式之上,是一个伦理实体的自由概念.在这一自由概念中,黑格尔完成了古代伦理实体与近代道德主体之间的综合,并把它表现为概念各个环节的辩证发展,从"家庭"经过"市民社会"到"国家",体现着自由意识的发展."市民社会"对于黑格尔的伦理概念及其辩证运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正是在伦理概念的运动过程中,"市民社会"表现出了深刻的辩证性质,黑格尔结合古代与现代熔于一炉的伦理实体的自由概念才真正是可能的,或者说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8.
"真理"概念在不同的逻辑形式中具有不同的内容。在形式逻辑中就已经显现出关于真理的两种不同的态度:经验的和先验的。在康德哲学的先验逻辑中,这种倾向进一步明显化。黑格尔哲学的辩证逻辑在试图克服这两种对立倾向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真理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逻辑,真正科学地把人类历史纳入到了"真理"概念之中。  相似文献   

19.
人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其与对象世界之间经常构成主客相对待的关系,这也就是天人关系区别于一般事物之间关系的标志所在.主体性随着人类生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演进,至近现代进入最辉煌的阶段,同时也引发了各种危机.当代学界有关"主体间"的倡扬,正是为了克服片面伸张主体性的弊病,但"主体间"的理念要得到落实,必须立足于万物一体和多元共生,而这又必然会带来主体性的重构.天人关系在主体性问题上还有一个取向,便是促成主体的自我超越,即由主客二分向着天人合一复归.  相似文献   

20.
汪炜 《理论界》2008,(8):87-88
黑格尔的辩证法遭到人们误解的地方正是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方。本文从著名的、也可以说是整个黑格尔哲学之导论与先声的《精神现象学》序言入手,着重于分析其中的“直接性”概念,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给出新的诠释和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首先不单纯是一种思维方式或哲学方法,而且就是实在事物本身的原初结构,具有存在论的意义。然而,黑格尔的辩证法也不是一种教条化的三一式结构,或所谓的否定辩证法,更是一种直接性。黑格尔的辩证法虽然大大超越了笛卡尔传统和主体形而上学,然而却又以某种方式回归这一传统。本文的后半部分即试图以当代哲学的思想视阈对黑格尔辩证法及其真理观的这一缺陷做出新的阐释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