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包括社会和谐的价值理想;阶级斗争理论和对阶级社会阶级对立不和谐现象的批判;对资本奴役劳动这个当代社会最大不和谐现象的分析批判;对人与物关系种种不和谐现象的批判;追求人与规律、必然与自由关系的和谐等。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当代意义在于指导我们对商品、市场、资本努力用其利而避其弊,从而为符合马克思理想的和谐社会到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在马克思思想理论中具有独特性地位,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揭示了社会有机体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由诸多要素构成且要素间是互相联系、彼此制约、不可分割、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笔者试图从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思想渊源、发展轨迹和思想内涵三方面,全面认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基础,科学理解和深刻探究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内含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理论资源。实现每个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体现了马克思社会理想观的理论观念。马克思对共同体的理解经历了从自然共同体、虚假共同体到真正共同体的转变。真正的共同体集中体现了追寻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统一的境界之“和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义”所在,就在于其哲学思维所采用的实践思维方式与实践逻辑。马克思的“和谐共同体”思想就是立足于它的哲学思维,在实践的内在规定性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过程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统一而形成的集合体。和谐共同体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内在相关,并成为引导当今中国走向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参照和价值路标指引,这一问题理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桑春红 《理论界》2006,1(8):18-20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理想人格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谐社会的理想人格形象必须突出地体现该时代人们的文化理想、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人格是独立人格、和谐人格和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5.
作为整体性的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揭示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方式——社会生产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内在机制和基本规律,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奠定了最重要的思想基础,也是当代中国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的称谓问题、马克思视域中"人的生产"概念及其特性、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和当代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提出尚需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周淼 《理论界》2008,20(4):27-28
马克思从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个人尺度出发。提出了“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在这一思想中,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制度基础和路径选择。这一思想对我国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廓清中国共产党从“革命马克思”向“和谐马克思”重大历史转变的脉络和走向,澄清曾经被历史误读过的“革命马克思”的“经典”诠释,重新认识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的本质特征,全面引领当代中国“和谐马克思”的核心价值取向,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对美学的研究原本起步较晚,而其间又遭种种干扰,遂使这块刚刚开犁破土的处女地复归荒芜。三中全会的春风给美学研究带来了生机,使其由复苏而步入方兴。从不太精确的统计中,我们看到了如下的事实:从建国到1976年近三十年,共发表各类有关美学的文章220余篇,专著10本;而1979年至1982年仅四年间,此类文章就达460余篇,专著17本。其中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关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研究文章,后四年居然为前三十年的四倍多。如果说只用数字还不足以说明目前我们对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的态势,那么,从研究内容和特点上概要地回顾一下近几年的研究情况,就可以了解大致了。  相似文献   

9.
当代社会发展召唤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主要包括生产力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首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整体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标志,社会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是通过当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代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及马克思社会和谐发展思想的内在品质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理论层面上的创新与进步作了阐述,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对马克思未来和谐社会设想的突破,同时也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现代化架构的突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的丰富和提升。作者还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概念:富裕、公平与永续发展进行了论述。文章最后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的几重关系。  相似文献   

11.
白立强 《南方论刊》2006,1(3):13-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概括说来,主要有四个方面: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来源;西方关于社会发展的相关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借鉴意义;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的生长土壤。  相似文献   

12.
宋朝光 《江淮论坛》2007,42(1):76-80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是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产物,其原因,除了历史为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创造了理论前提外,从理论逻辑方面看,那就是马克思始终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原则:坚持科学与价值的统一、发展和批判的统一、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的统一。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方法论对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社会理论蕴含着冲突与和谐、对抗与合作的对立与统一。理论本身的多面性和历史实践的不同需要,使人们将马克思社会理论的不同方面分别提到了首位。当前,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凸显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创新,阐扬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更好地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哲史研究会于1982年12月10日至13日在广州召开年会。主要讨论了马克思早期思想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问题。一、关于马克思早期思想。1.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一种意见认为,异化理论主要是马克思用来考察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们物质生活关系的一种理论,它是在马克思实现世界观的根本转变和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从批判改造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观开始,到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从其量上看,也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多到少的演变。这当中,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经过了“两次转折”而逐步发展到唯物史观。因此,那些把马克思异化思想混同于黑格尔的异化观;视之为马克思主义两个伟大发现的理论基础;把它无限扩大使用的做法和理论都是不对的。另一种意见则认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化自然"思想的梳理,挖掘出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阐明马克思这一思想的理论价值在于它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高度,全面、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内在本质,为唯物史观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进一步指出这一思想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社会有机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体.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从哲学上提供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导,指出应用关系思维与和谐理念来认识社会.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实现自然、人、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目前,尤其应做到坚持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人的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祥林 《江汉论坛》2006,1(1):24-26
提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如同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样,都是从社会的整体或整体性的社会,而不是从社会的某一层面或领域来考虑的,因而对构建和谐社会应当作全面把握。马克思阐发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最切近的理论基础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系列中就已经蕴含着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初步精神,它们体现或展示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构成内容。胡锦涛同志对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的精辟概括及其展开论述,闪耀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思想光辉,是我们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理论资源有三个层次:一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示和借鉴价值的中外思想家的社会和谐思想,无论是中国先人还是西方思想家的和谐社会理想都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二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理论基础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思想。根据马克思的和谐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必须遵循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底蕴。三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指导性的我党最新理论成果,包括“科学发展观”、“科学执政理念”和“和谐社会理论”三个最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和谐内涵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读分析了马克思辩证法思想,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具有批判和革命的本性,也内涵了和谐的维度。马克思辩证法和谐内涵的彰显在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了理论根据的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了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20.
追求和谐是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理想境界,在现实生活中有赖于相应的制度保障,法治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保障形式,通过法律的实际运行来实现人类的和谐理想.马克思自由法律思想与其共产主义理论在本质上一脉相承,都以和谐为本.在当下中国,马克思自由法律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为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的内在关联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维度,二是丰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依法治国的理论内涵,三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依法治国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