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旅游业发展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是在产业内外驱动因子的推动和引导下,以产业构成中的行业共同体为基础,以协作和联合为主导,构建动力机制,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组织再造,从而形成具有发展旅游和文化双功能的新型产业.企业行为取向、旅游者多元化需求、政府引导、中介机构发展、市场机制作用等因素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实现融合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旅游业与文化业融合运作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文化旅游圈融合运作模式;项目开发融合运营模式;文化旅游节庆与会展推广模式;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吸引模式等.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模式有效运行的对策:强化政府职能,为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运作提供政策保障;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的氛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的步伐;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既有助于推动吉林省新型产业发展,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实现吉林省文化旅游强省目标.参照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吉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实证结果显示,近12年两产业的的融合发展处于严重失调和中度失调阶段,故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文旅产业融合是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必然趋势。深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内涵机制,分析文旅产业融合动力因素,包括内在驱动因素:文化要素、消费需求、经济利益,外在推动因素:技术进步、行政管制等。长株潭地区结合自身特点,采用文化产业旅游外显、旅游产业文化内化的融合模式,提出“资源-产品-产业”的融合主线,提出红色沃土、乡村特色、工业体验、文化创意等文旅融合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互动融合发展.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加快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展示"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建设广西旅游强区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广西文化产业大发展,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和壮大广西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要求。为此,应从战略的高度规划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重视对文化旅游人才资源的挖掘及引进,加快文化产业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强文化旅游的多元投资和主体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6.
黄刚 《南方论刊》2011,(1):13-1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正逐步成为世界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潮流和新趋势。本文分析了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新增长理论下对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进行研究,可以促使两者融合发展.目前,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资源优势突出,但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仍处于低水平重复开发状态,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基于新增长理论发展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应注重科技创新,打造民族文化旅游新业态;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以保障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市场体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形态,在贵州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在实现旅游业结构转变、功能提升,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融合,为实现工业化开辟新路径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是贵州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相似文献   

9.
文化变迁可作为思考媒介技术(互联网)与产业发展(商业模式创新)二者关系的连接中介,这也是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逻辑、技术逻辑和经济逻辑统一发展的必然要求。融合文化是对互联网时代文化变迁的一种范式描述,是产业发展特别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参照。融合文化的本质在于文化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在文化消费层面表现为个性化、社会化、生产化和跨媒体化四个趋势。在此背景下,文化产业价值创造、价值获取以及核心竞争力也相应发生变化。融合文化的扩张使得文化产业呈现个性化和中心化并存的发展趋势,如何因势利导以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是互联网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中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产业间相互融合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呈现出了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汽车产业作为吉林省的支柱产业,为其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基于产业融合的角度,吉林省汽车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缺乏互动发展,在融合发展中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较低、资金和人力资本投入不足、设计和服务水平落后以及管理体制限制等问题,因此应着力于以文化创意促进汽车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汽车产业的品牌价值、增加汽车产业的文化价值等路径促进二者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工业反哺农业并不必然发生在工业化的后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中期就开始调整工农关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依据修正后的霍利斯·钱纳里模型来判断,我国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工业化中期,目前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过渡时期;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是政府对农业“予大于取”的界定以及“取”“予”的强制性,对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农业税和财政农业支出进行比较后发现,我国工业反哺农业起始于工业化中期的21世纪初,最晚不过2004年.先行工业化国家一般是在城市化率接近或超过50%、农业就业比重下降到45%以下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而我国是在农业就业比重为46.9%、城市化率为41.76%时开始工业反哺农业的,反映出就业结构转换和城市化的滞后.因此,还应加快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体制、机制,促进新型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产业链集聚与产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本文根据投入产出表计算并制作了中国产业链图谱,在此基础上划分了三种产业链类型,而后采用江苏采掘和制造业数据,测算了其产业集聚度和相对竞争力指数,按产业链三种类型分别分析了区域产业集聚度与竞争力的关系,得出了以下结论: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必须强调产业链条上各链环产业的集中度配比合适、发展协调,不能推动单个产业的所谓的跨越式发展,但产业链交叉链环有着较高的集聚度选择弹性;选择哪些产业链或交叉链环重点发展,取决于当地的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等多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四川井盐生产经营历史久远,分布广泛,反映盐业生产经营的盐业投资契约种类多,内容十分丰富,在我国盐业文化和法律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盐业投资契约所揭示的投资方式、经营模式、风险责任的负担等内容和特点,对于今天的投资领域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盐业析产契约在自贡盐业契约中占有较为突出的地位,对现今的家庭析产制度之建立与完善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从盐业析产的种类、析产准备、析产内容、法律特点以及析产与继承的关系方面进行了逐一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需要澄清的认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亦亮 《兰州学刊》2010,(12):51-53
目前人们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形式、联动发展的前提、联动发展的保障以及联动发展中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地位等问题存在认识误区,实施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必须走出这些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航空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通过对江西省航空产业在全国区际分工中的现状和地位的分析,得出了可以重点发展江西具有比较优势若干航空产业的结论。指出了具体的发展措施,为我国其他地区航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的特征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范畴,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商品生产已经渗透到精神与意识领域的时代的产物。文化产业具有精神属性和市场属性两个基本特征,使之不同于其他的物质产业。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其精神属性与市场属性两个基本特征及其辩证关系认识不足。当前,应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意识,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产业政策,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资产专用性角度分析日本产业组织的特征 ,并对日本主导产业转换滞后的原因及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主要因素作出解释。日本产业组织的特征是 ,日本相关企业组成企业集团来维持长期性交易关系 ,而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则是终身雇佣制。这些制度安排曾经有力地推动了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和腾飞。但到了 2 0世纪 90年代却成为日本主导产业变更的障碍 ,致使主导产业转换滞后。日本经济将面临缓慢而痛苦的结构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19.
周琴  赵勇 《学术探索》2012,(9):102-104
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给电影产业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和挑战。地处西南的昆明,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大格局中,也逐渐走出了一条新路径,取得了历史性的变化。本文主要从影院建设、院线经济、票房等几个方面梳理了昆明电影业的发展状况,探讨了昆明电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这个词大概是在<启蒙辩证法>这本书中第一次使用的.此书由我与霍克海默(Horkheimet)①合作,1947年出版于阿姆斯特丹.在草稿中,我们使用的是"大众文化"(mass culture),后来我们用"文化工业"取代了这个用语,旨在从一开始就把那种让文化工业的倡导者们乐于接受的解释排除在外:也即,它相当于某种从大众当中自发产生的文化,乃是民众艺术(Volkskunst)的当代形式.但是"文化工业"与民众艺术截然不同,必须严格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