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山区,特别是边远山区,人民生活贫困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也是党和政府一直关心和重视的问题.最近,国务院专门成立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并提出了“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十点意见”,要求在五年内解决大多数地区的温饱问题.本文就边远贫困山区经济开发的基本途径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边远艰苦地区人才流动工作的思考莫军一、边远艰苦地区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广西是一个地处边疆、经济发展滞后、贫困人口较多的民族自治区。全区除东部和南部少部分地区自然条件稍好、经济发展较快外,大部分地区属贫困山区。这些边远艰苦地区由于受自然、经济条件的限制和...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农村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项目,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各种相关资源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对于全面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合理地域功能、改善农村面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有效途径。基于以上思考,本文拟通过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内涵、特点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的阐述,提出适合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以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促进和推动。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发展滞后,现有基础设施供给水平难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已成为制约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瓶颈,并严重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构建统筹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通过法律形式,规范农村基础设施所有者、投资者、经营管理者与使用者的责权利和行为活动,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与经营方式并存,资本型、实物型、价值型农村基础设施有机结合的经营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增强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站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上,通过对贫困山区农村集体经济基础、客观发展环境、人才支持体系等方面的分析,阐明了龙胜县之所以探索在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中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现实景背和理论依据,然后结合龙胜县的实践情况,提出贫困山区农村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对于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是贫困山区农村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推进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建设与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良性互动发展的必然方向,值得探索、引导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边远贫困山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我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边远贫困山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未得到妥善的解决,劳动的价值难以实现大幅度增殖,整个农村经济没有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当务之急,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怎样尽快地有效地把剩余劳动力从种植业转移出来,使农村逐步脱贫致富。就贵州农村来说,单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难在短期内把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种植业转移出来和实现经济起飞的,必须借助外界的力量,充分利用农村以外的资金、技术、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结构层次低、建设用地指标缺口大、新农村建设资金匮乏、中小企业融资难、欠发达县市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县域发展不平衡、小城镇建设停滞不前等.破解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难题:将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以破解建设用地缺口大、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的问题;以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建设和打造"企业联合体"为重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以建立"县域经济统筹发展基金"、加大对欠发达县的转移支付力度为重点破解欠发达县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和县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以统筹县乡村基础设施、膨胀县城和中心镇规模为重点破解小城镇建设停滞不前的问题.同时,加快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动力;加快构筑以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为重点的县域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县域民生质量.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农民即是实施主体又应是受益主体。全国农村普遍开展以来也已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在一些老少边穷,特别是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的贫困山区,暴露出一些迫切需要认真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定为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问题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成为新农村建设首要障碍.文章首先从乡风文明的角度分析了新农村环境规划与建设的误区.然后对新农村环境规划与建设的双核驱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阐明了新农村基于乡风文明建设的环境规划与建设的基本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环境规划与建设的要素提炼方法,为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环境规划与建设提供直接的依据,最后提出了新农村基于乡风文明建设的环境规划与建设的构想.文章旨为新农村基于乡风文明建设环境规划与建设提供战略方法上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面向农村创业视角探讨了鼓动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义,并对大学生面向农村创业作了理论界定,分析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所面临的困境,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者素质,营造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创新大学生农村创业教育体系、鼓动大学生将创业项目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扶持创业的制度与机制,降低大学生面向农村创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快速分化,已经形成五大社会经济等级,十大阶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正迈向多元社会,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导致各阶层之间处于一种相对松散的、缺乏紧密联系的无序状态,尤其是农民与其他阶层之间的社会差距日渐增大.为缩小城乡差距,推动社会融合,把农民再度吸纳进国家现代化进程之中,国家近年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位于社会分化不同板块上的农民和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公共领域里找到了相互联系和紧密结合的契机,二者的有机结合为修补横梗在城乡之间的社会裂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有助于社会融合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加快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者的有机结合,结果是从城乡分隔到逐步实现城乡融合.后发地区的城镇化跨越式发展道路是一种以高级形态带动低级形态,以低级形态促进高级形态的后发型的发展方式.后发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政府转型主要是通过制定政策,形成鼓励要素和产业集聚、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导向,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有序流动,保障人的身份、就业选择、迁徙、居住、受教育等自由,建立城镇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县、乡、村党组织的决策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遵循科学发展观,选准发展路子;农村基层党建必须与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选准载体,整合资源,必须始终把为农民群众谋利益放在首位,把改善生态环境和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作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新农村建设,应以规划为先导,统筹推进科学规划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应该立足现实,放眼现代化,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指引下,结合各地实际,全面科学规划,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与政府作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的作为是加强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结合农业的工业化和农村的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转变行为方式、明确定位、突出重点、体现效益.  相似文献   

17.
陈威 《理论界》2009,(3):54-55
我国政府在本世纪初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战略决策.它不同于以往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政府与农民之间在更高程度的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型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要求我国政府成为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要求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并在新农村建设中转变成为新型农民.做到这些的政治基础就在于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并进一步践行宪政.宪政能够维护政府与农民的新型关系,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认为,要保障新农村建设的政治基础,就应该进一步加强宪政建设,转变政府职能,保护农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同步而行,也是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目标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和难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在实践中把握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本校坚持"太行山道路"的经验和做法,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对于涉农高级科技人才的需求重要性,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在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新农村建设具有多重任务,核心也是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又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动力和目标的合为一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所在,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所在.文章借助实施结构理论,深入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的参与各方的角色、互动及行动结构和影响.从分层动员一响应行动模式角度,分析了上级号召、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行动响应模式面临的新问题和困难,全面阐述了解决新农村建设核心雏度,必须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