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素流转制度创新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农民和科技是农业生产的三个重要的要素,也是当前农业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土地、农民和科技问题的解决方式将影响到农业发展的进程和模式,影响到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现在土地、农民与农业科技的利用及流转方式是与传统农业形态相一致的,但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相矛盾,因此必须加以改革。本文从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高度出发,以农业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为切入点,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的土地、农民及科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即通过改革实现土地资本化、农民市民化、科技产业化。  相似文献   

2.
大庆市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没有小农户的现代化就没有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大庆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小农户的参与,其发展水平也主要取决于小农户现代化发展进程.在此背景下,如何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促进农民增收成为大庆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大庆市要将二者有机衔接需要解决农民组织化水平提高问题、小农户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问题、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问题、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提升问题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民、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同春芬 《人文杂志》2004,(3):170-174
中国不仅以农业大国著称于世 ,而且也以农民大国著称于世 ,农民数量大、素质低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巨大制约因素 ,这就决定了中国农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在我国现代化中的特殊地位。它们不仅构成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而且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本文从社会学角度 ,论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三农”问题 ,实现三个转变 ,即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农村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在这个讨论中,除了对农业现代化本身的探讨外,又提出了农业产业化问题。那么农业产业化的内涵界定如何?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怎样?对此学术界观点各异。本文试图从农业发展的阶段性出发,阐述农业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二者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阶段问题。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发展阶段。一是从…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将中国强行推入世界现代化潮流中,中国历史因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化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成为中国人民进取奋斗的根本目标。近代中国社会与现代化发展具有自身的特征中国现代化发展建立在中国近代落后的国情基础上;民族主义日益成为现代化和时代的主题;中国革命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模式;中国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总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和现代化步入一个全面的、整体性发展时期,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市场化、政治法治化、社会型态工业化和城镇化、意识形态理性化。而在社会现代化实践中,又坚持协调、持续、人本的发展观念。因而使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政治正面临着利益、文明、意识形态、结构等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呼唤职业农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最不可回避的矛盾 ,它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 ,是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中的关键性环节。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 ,已迫在眉睫。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 ,已势在必然 ,也是首选之策。现代农业的发展 ,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 ,也就是农民应以专业化分工、职业化发展为基础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对农业人才进行优化配置 ,才能从根本意义上有效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农业发展 ,呼唤职业农民。农民专业化分工、职业化发展 ,将是合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农业增效 ,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 ,长期激活农村经济 ,促进广大农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环境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业的发展必须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中国农业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1.农业基础环境薄弱;2.良好的农业政策环境尚未完全建立;3.农业资金投入、科技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不足;4.农业市场环境尚不完善;5.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些问题都不利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因此,应当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稳定粮食产量,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合理分流劳动力,完善政策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教育投入,提高科学水平,以改善我国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从农民的概念和社会地位的变迁导入,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农民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农民现代化与否将关系着21世纪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阶层的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向对整个国家的繁荣稳定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农民的生产方式或职业,决定着农民阶层的经济状况;农民阶层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日益与整个社会结成一体并形成统一的文化价值观与市场价值观;农业产业化、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将极大地影响农民阶层的发展趋向;目前中国农村及农民阶层各方面比较落后的状况,只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观  相似文献   

10.
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前,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如何解决好制约我国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呢?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政治上、从大局上、从战略…  相似文献   

11.
韩杨 《江西社会科学》2024,(2):39-49+206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世界农业发展进程中科技革命主导了农业现代化的四个阶段及其鲜明特点,并伴随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典型先发国家在这一进程中逐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尽管中国作为后发国家,经过长期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相较过去有较大幅度提高,在“粮食安全与农业综合产能、资源要素配置、农业产业体系、城乡融合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与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要求、与世界上的先发国家相比仍有差距,食物供给结构内部占比下降、外部供给不确定性增大,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资源禀赋和要素配置约束明显,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仍需完善、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产业体系还有差距,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动力转换、共同富裕难点在农村农民。展望未来,采取长期战略,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供需两侧协同发力保障粮食安全,陆海统筹拓展农业生产空间、优化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农村产业多元融合发展、加快建成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与产业体系,坚持在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国具体国情的分析,探讨了农民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文章指出: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民多这一国情,决定了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现代化的问题极其重要。本文从哲学角度分析和论述了农民主体的形成、成长及其历史地位,阐明了实现农民主体现代化的重要性,即农民主体现代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并且明确地提出它将关系着21世纪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刘德林 《南方论刊》2010,(10):32-35
中国三农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其实也是政治问题;不仅是传统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也是现代意义上的农产品、城市化、农民工的问题;“三农”在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对中国社会得以建构的根基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三农问题在社会建设的现代化进程中能否成功克服,三农在中国社会转型后的定位和作用如何?是中国社会建设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李现总  薛丹 《兰州学刊》2023,(12):146-160
经营体系强是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而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新时代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文章从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集约化产出四个维度构建了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估算了我国30个省域2009—2021年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系统阐述了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理。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间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专业化生产、集约化产出水平的提高对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水平的贡献最大,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的贡献最小;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水平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依次递减和连片分布的区域特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水平可以显著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但存在空间异质性,中部和东北地区影响显著,东部和西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王治  程星 《江汉论坛》2015,(4):21-24
21世纪是现代农业创业经济时代,发达国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十分重视支持农民创业活动,在培育家庭农场和发展规模化经营等方面颁布、实施了许多激励政策.在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鼓励、扶持职业农民创业,实现以家庭农场为载体的农民转型与创业致富是帮助农民致富,推进城乡一体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培育职业农民和指导家庭农场创业发展将成为解决今后我国现代农业“谁会种地”课题的重要突破口,这有利于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调整创业孵化政策,更好地扶持职业农民进行创业,进而促进家庭农场向集约、专业与适度规模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浙江的现代化进程与发展模式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经济现代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核心内容。以市场化为特征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是推动浙江经济近二十年来高速增长的最大动力。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这一资源配置优化动态过程的两个主要表现。在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浙江经济发展模式,是浙东北地区与浙东南沿海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相互交融的结果;而“温州模式”是其典型代表,也是中国现阶段一个最富生命力和最有前途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是当前浙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企业、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冷波 《天府新论》2018,(4):103-111
“小而精”农业模式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能够将小农家庭经营的优势与现代农业特色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经济社会效果,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模式是由各方力量共同塑造的,面向生产的引导扶持机制为小农户分担了农业现代化成本;村社主导的组织协调机制将自上而下的农业现代化任务与“单、散、小”的农户有效对接起来;能人带动的合作竞争机制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小农家庭经营的优势,也要发挥村社组织的统筹作用,还要发挥行政力量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创新农业经营形式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新农业经营形式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通过剖析目前传统农业经营形式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发达国家的农业经营的主要特点,提出我国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创新农业经营形式,包括改造公司加农户、大力发展内生型农民合作组织、培育规模专业大户、发展土地银行和公司制农业等,并提出了完善实现农民知识化、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等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必须走现代化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存在的小农生产结构必然要成为历史的陈迹,中国必须以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确保新型工业化的实现,同时,中国的工业化在21世纪进入腾飞阶段之后,也已经具备了带动农业迅速走上现代化之路的强大实力和基本条件.农业现代化的规模经营将表明中国已经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农民.强调维护小农家庭的生活及落后的农业人口简单再生产的延续,并不可以成为抵制规模经营的理由,而是忘记了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取消小农经济.在现代化的中国农业发展中,还需要实现农产品的市场化经营,实现公司化运作,即不需要政府的管理作用直接参与其中.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的减少和转移到城市或城镇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极端重要的,是需要依靠理论界研究和全社会负责的.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必须承担农业技术进步投入的责任,农民将付出极大的代价.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则是必须培育适应现代农业需要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