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部环境保护: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能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其中,中央与地方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中的利益博弈具有代表性。中央的全局与长远利益与地方政府的局部利益博弃的结果必然对环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中央与地方只有通过制度与法律方面对其关系进行调整,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自己才能实现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使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和谐发展,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构建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以保障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为此,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强化环境立法特别是农村环境立法工作;增强环境保护机关的法律独立性,充分发挥环境保护职能部门的作用;严格环境执法,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完善环境保护监督机制.形成在新农村建设中保护好环境,在保护环境中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良性运行局面.  相似文献   

3.
现代德国的环境保护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到强化环境监测监管、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对我国环保有重要启示。我国应该结合本国实际从各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之措施加强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4.
论内蒙古矿业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保护是矿区生态协调稳定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证。内蒙古的矿山环境问题十分严重 ,且我国现行的矿业环境法律体制不健全 ,产权不明晰 ,法律制度不完善 ,使法律在我区难以有效实施。对此 ,应确立良好的产权制度 ,严格矿业权许可 ,强化市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加强行政引导和调控机制 ,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有学者指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环境问题已经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尤其是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使人们对环境质量的渴求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这种急迫不亚于对改革的期盼。正是基于这种紧迫性,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事实上,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一味保护而没有发展,保护最终将无从着力;脱离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则是"竭泽而渔",一味发展而没有保护,发展最终将无从立足。而通过改革现存的部分环境制度,积极应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常态,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行为联系起来,是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共生发展的。本期组织的由郭国庆等学者撰写的文章正是围绕着上述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的。  相似文献   

6.
有学者指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环境问题已经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尤其是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使人们对环境质量的渴求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这种急迫不亚于对改革的期盼。正是基于这种紧迫性,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事实上,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一味保护而没有发展,保护最终将无从着力;脱离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则是"竭泽而渔",一味发展而没有保护,发展最终将无从立足。而通过改革现存的部分环境制度,积极应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常态,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行为联系起来,是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共生发展的。本期组织的由郭国庆等学者撰写的文章正是围绕着上述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的。  相似文献   

7.
蒋莉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2):144-147
环境作为一种公共物品的外部性特征决定了承担环保责任的主体主要是政府,政府应当提供完善的法规供给与严格的环境执法等公共服务。当前,我国环保领域的环保风暴是一种运动式执法,体现的是一种政治性思维而非法治思维,这种环境执法模式不利于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难以扼制愈演愈烈的环境恶化形势。我国环境法治的根本之道在于实现观念和体制上的转变、强化环保部门权力、保障环保公众参与、建立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任何个人、组织和团体都依法享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同时也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有权对环境质量进行监督和参与环境管理。公众参与作为 21世纪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已得到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纷纷通过立法来保障。然而,我国此类立法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通过中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比较,提出完善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9.
郭纹静 《理论界》2011,(1):64-66
面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越来越被重视。刑法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机能使得它能够在环境保护方面有所作为,但是对环境的保护不能过于依赖和迷信刑法,还要兼顾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环境的保护要坚持惩治犯罪和促进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基于环境犯罪的特点,对环境犯罪的惩罚要坚持财产刑至上的原则,并可以引入非刑罚措施。对环境犯罪应引入严格责任归责原则,但同时要严格限制该原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10.
有学者指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环境问题已经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尤其是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使人们对环境质量的渴求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这种急迫不亚于对改革的期盼。正是基于这种紧迫性,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事实上,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一味保护而没有发展,保护最终将无从着力;脱离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则是"竭泽而渔",一味发展而没有保护,发展最终将无从立足。而通过改革现存的部分环境制度,积极应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常态,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行为联系起来,是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共生发展的。本期组织的由郭国庆等学者撰写的文章正是围绕着上述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的。  相似文献   

11.
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钱香云  唐玉华  张宁 《河北学刊》2002,22(2):156-158
在世贸组织内 ,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会受到WTO相关条款的约束。但某些发达国家利用WTO规则中的“灰色区域”设置了“绿色贸易壁垒” ,限制他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这也将成为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 ,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跨越这个壁垒。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为了保护自身的环境免受污染 ,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来限制进口。然而有些发达国家打着环境保护的幌子 ,实际上是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通过环境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进口 ,对全球化的贸易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国如何在绿色壁垒盛行的国际环境中 ,扩大对外贸易 ,占领国际市场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芳 《阴山学刊》2007,21(2):123-125
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它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订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通过应用战略管理SWOT分析方法,剖析绿色贸易壁垒下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从而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作为WTO的成员之一,其外贸发展速度也是十分惊人的。发达国家提出的“道德壁垒”这种新的非关税壁垒,由于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外贸发展有着潜在的、巨大的负面影响而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世界贸易中出现了一种新动向 :一些发达国家利用世界日益高涨的绿色浪潮 ,经过制订高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 ,构筑起非关税的“绿色贸易壁垒” ,限制或制止外国商品的进口 ,以达到其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为了提高我国产品的出口效益 ,抢占广阔的国际市场 ,拉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我国必须打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 ,实施经济的“绿色”战略。  相似文献   

16.
吕娜 《学术探索》2012,(7):53-56
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山水相连,文化习俗相近,双方商业合作和友好往来历史悠久,随着中国与东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自贸区的启动,双方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投资合作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强大推动力,这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开始实施,双方开放投资市场,改善投资环境,降低贸易壁垒,为双方企业创造更多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交际已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活动之一,但由于不同地域的人之间存在各种文化上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障碍仍然存在,交际失败经常产生。本文拟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分析跨文化交际语境和引起跨文化交际障碍的语用原因,试图对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些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18.
侦查程序中构建司法审查机制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飞 《北方论丛》2006,(6):150-154
司法审查机制在现代西方法治国家已得到普遍确立。在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和司法制度下,构建针对刑事强制措施的刑事司法审查制度尚有很多现实的障碍性因素需要克服:法治基础上和谐观念的欠缺、司法中立的不够、检察职能的错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缺失、侦查程序诉讼化动力的不足等。认识并分析这些主要的相关因素,在实践中认真地加以克服,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相似文献   

19.
戚建刚  杨小敏 《社会科学》2006,(10):100-108
俄、英、法、土、加5国的紧急状态法典的价值目标模式是以效率为主、民主为辅,而美国则是民主为主,兼顾效率。6国的法典除美国没有对调整对象直接界定外,其余5国都作了规定。这5国对实行紧急状态的实质要件的界定基本一致,差异性则表现在对紧急事件的分类上。美国和俄罗斯采用总统模式宣布紧急状态,其余4国则是行政模式,但6国的国会掌握着紧急状态是否能够最终生效的大权。6国的立法者在安排整部法典的体系结构时都遵循着两条基本主线,横向上依据紧急事态的类型,纵向上根据紧急事态的生命发展周期。  相似文献   

20.
绿色建筑评价是一项关系到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这一领域积极研究。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居环境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绿色人居环境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总结各国的实践经验,分析我国现有绿色建筑评估技术的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