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工为我国城市的繁荣和现代化建设树立了无言的丰碑,但他们多年来被当成"二等公民"受到歧视;农民工虽然是"工人"和"农民"的结合,但本质上属工人范畴,已经是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给他们以产业工人的待遇;作为中国产业工人主体部分的农民工,应当享有与城市市民的平等待遇,得到应有的权益保障。本文从这三个视点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2.
城市农民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农民工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在中国社会出现的一个浩大的新型社会群体。他们的户籍在农村 ,但已从农民中分离出来 ,较大程度地融入了城市社会 ,不再从事农业生产 ,正在向工人阶级转化 ,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本文从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本质属性和内部层级分化属性两个方面 ,论证了城市农民工作为一个整体 ,已具备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基本属性。并提出 ,要从深化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心理和歧视行为、提高城市农民工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等方面 ,促进城市农民工向工人阶级的深度转化。  相似文献   

3.
卢军 《南方论刊》2011,(5):50-52
新生代农民工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主体,具有不同于上一代农民工表征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更多地表现为社会文化问题。应以主体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最终目的,通过实施道德矫治,以期增强新生代农民的道德主体意识,使其行为与社会保持协调,促进主体角色转型,最终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新兴工人群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主要变化是大量农民转化为工人等城市居民,这一社会群体是新兴工人阶层与新市民.虽然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在不断改善,但仍然没有走出二元化城乡壁垒,没有享受到平等的市民待遇.本文对"农民工"群体的成长性与边缘性、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基本权益、依靠新兴工人阶层的途径、新兴工人阶层的城市融合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进城务工的青年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具有融入城市的强烈愿望。但受目前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他们的城市融入仍然面临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消除体制壁垒,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推进城乡联动改革,保障农民工的各项基本权益;三是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使新生代农民工公平分享改革成果;四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五是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营造理解、尊重、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等。  相似文献   

6.
城市边缘人     
农民工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城市中出现的一个规模强大的弱势群体.农民与工人的双重性使得他们在城市中经历着一种尴尬的处境.本文着重结合笔者2005年所做的一份关于四川成都建筑行业农民工人阅读状况的问卷调查,来透射这一非主流群体在遭遇都市主流文化时的境遇,关注以农民工人为代表的城市亚文化群体的边缘性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有别于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庞大社会群体。他们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在为城市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自身的权益却始终无法得到保障。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他们,但是对于城市而言,他们仍旧是边缘人。尽管当前社会对于农民工的关注程度有所增加,但是,非正规的就业状态仍然无法保障广大农民工的正当权益。本文主要分析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遭遇到的社会排斥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民工政策的演变及未来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有社会现象,农民工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所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之一。通过对我国农民工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的分析,认为我国未来农民工政策的重点应从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创造公平、宽松环境逐步转向促进农民工向工人和城市市民的彻底转化。  相似文献   

9.
关于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相关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30岁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步占据中国农民工队伍的主体.无论是考虑到新生代农民工自身需求,还是出于城市发展需要,都有必要逐步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安家落户.要在提高认识、开展试点的同时,对农民工开展相应培训,并满足其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需求,推动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的认同与适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的变革直接造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分化日益严重的社会事实,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乡土中国的文化形貌,本文以深受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河洛文化影响的河南省商水县在北京的农民工作为调查对象,分析研究农民工的认同与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房彬 《兰州学刊》2014,(7):99-103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农民工队伍的主体,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城市融入进程中,他们的乡土观念、消费观念、价值观念都发生重大变迁。与城市文化的接触是新生代农民工观念发生变迁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第一,城市较为发达,城市文明对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第二,新生代农民工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这有利于他们的城市融入和观念变迁;第三,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接触相对广泛,并且他们能够自我调适,逐步适应城市社会,在此过程中,他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社科院宋林飞教授申报的课题“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问题研究”,经专家评审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同意,为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资助经费总额20万元。研究和解决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重大课题。目前,中国的农民工已达到1亿多人,其数量大大超过了城市工人,且人数仍在不断上升。据统计,我国服务业的50%,制造业的60%、建筑业的80%以上的从业人员都是农民工。但在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和习惯势力的束缚下,农民工整体来说属于弱势群体。农民工从职业来说是工人,从身份来说是农民;他们既不是传统意义上…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90后那些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他们对农业生产活动并不熟悉,对农村生活也日渐陌生。进城务工之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就业经历与城市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意识和行为看起来已接近于城市人,但实际上他们的思想认识、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都与城市人口有很大差别。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多的涌入城市社会,解决他们的归属感问题变得就更为重要。因为这不仅可以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可以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诉求与身份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城市充满向往与归属的新生代农民工,不仅受到来自制度层面上的限制与约束,而且还有文化上的冲突与碰撞,表现在行动上是与主体社会的疏离和对防卫性认同的建构.要想摆脱这种局面,必须对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和社会制度进行双重解构和重构,在制度转型的同时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从主体意识到个体行为的全面转型,建构个体对工人身份的内在化认同.  相似文献   

15.
农民非农化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带有规律性的普遍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非农化的政策演进,经历了从改革以前的禁止农民非农化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容许农民自带口粮进城务工,90年代规范和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再到进入21世纪初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环境等几个不同阶段,国家关于农民非农化政策的演进是合乎规律并不断创新的.农民非农化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在中国不可能短期内完成,今后还会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在政策上仍需不断创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构建城市务工农民社会救助体系,对促进农民的市民化有现实意义。当前农民工集中的城市政府构建农民工社会救助体系的积极性较低,究其原因是资金不足。要想解决此问题,国家层面要对财政转移支付模式进行改革,提升农民工流入地政府制定农民工社会救助政策的积极性,当地政府自身也应有远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如候鸟般的迁徙形成了持续的移民潮。他们在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生存,忍受着丧失身份同一性的现实苦痛,重复着"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悲剧宿命。而农民工题材小说,正是在城乡文明的碰撞与交流中,通过书写农民的生存焦虑和文化焦虑展示中国农民在现代性转型过程中的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8.
关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农民工的规模已经高达1.5亿,其中"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到60%,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与其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毕业后即流入城市,缺乏务农经验,留城意愿强烈,但融入城市的能力严重不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能力界定为两层含义:搜寻并保有一份稳定工作的能力,构筑融入城市的经济基础;接受并身体力行城市生活理念,不被城市排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能力最终要落脚在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上.  相似文献   

19.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对创造认同和身份建构的影响日益凸显。以珠三角地区为分析样本,考察作为一个职业阶层的农民工群体,在乡城流动背景下新老代际间的群体结构转型与身份建构。研究表明,农民工在乡城流动背景下,经历了从生产主体到消费主体的结构变化。与此同时,珠三角大都市的消费主义巧妙地融入到了现代城市生活的消费世界,冲击了这一群体传统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激发出青年农民工内心中的消费欲望,为之提供了新的生活参照,使之由生产主体向消费主体转向。消费开始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主导形态,同时也作为一种去"农民工"身份的主体行动,强化着他们体验、想象和建构新身份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20.
新农民工工人阶层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新农民工工人阶层"的形成、影响及其走向,从政治学的角度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分析:一是利益驱动和现有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使农民工形成阶层利益,促使社会利益关系的再调整;二是价值追求和现有社会认同取向的偏颇使具有"新"涵义的农民工要求社会认同取向的再转换;三是制度发展使农民流向城市成为可能,而制度不够发展带来的制度歧视则成为"新农民工工人阶层"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及其发展的最主要障碍,制度重构势在必行;四是政治发展与稳定及其政府执政合法性资源的增强都需要"新农民工工人阶层"实现阶层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