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和耦合度,它们属性相近、特征相似,具有极强的共生性和互补性;二者彼此依赖、相融共生、互促共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后显现出新的产业特征,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这一新的业态。相近或共同的产业属性和产业特征,是二者融合发展的现实依据。旅游、经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相关性,是二者融合发展的重要机制。推动和促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为此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提出,确立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研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现存问题、探索解决对策及发展路径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落实便民优惠政策,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弘扬传统文化,适应现代文明建设;加强道德建设,提高民众文化素养,实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健全文化市场,扩大文化消费能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文化产业动力;鼓励企业创新,注重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能够有机结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进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市政协组织部分省市政协委员,就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翼,是构成文化生产力的两个方面,实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迫切需要深化文化体制  相似文献   

4.
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世忠 《兰州学刊》2008,(8):162-164
对文化创意产业(或日创意产业)应作出如下定义:依靠个人的知识、智慧、技能、灵感、天赋,通过科技与艺术这两大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重构、嫁接和提升并与其他产业融合生产出具有文化艺术元素的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人类感性需要和理性精神需求的产业。我国文化产业与西方文化产业意义不同,在内涵与外延上,(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交叉与重叠。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文化产业(即:我国的文化产业)+设计产业+体验产业+旅游业。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繁荣文化艺术事业,构建高科技现代化城市文化发展新格局的需要;文化发展方向的正确定位,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文化阵地、设施的多样运作,能使文化产业借助于自身优势和潜在功能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难题是艺术与市场的有效兼容问题。基于这样三点认识,对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作如下思考。 一、文化产业的“朝阳”地位必须高度重视 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顺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五”大报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纳…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对口援疆工作的全面展开,自治区党委对文化发展高度重视,新疆文化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还要看到,目前新疆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文化产业意识淡薄,市场发育不成熟;文化产品创新不足,文化科技含量低;文化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市场竞争力.依托新疆特色文化资源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鼓励文化创新与创意,为新疆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增添内在动力;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化产业运行机制,实现新疆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重视品牌效应,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疆特色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文化部门在探索自身事业发展过程中所诞生的一种新的生产经营运作模式。文化产业的兴起找到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点,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既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机制,又是各地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的制高点.文化产业历史地进入了文化事业发展进程中,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文化工作者思考和关注的焦点。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对于构筑面向二十—世纪的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0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从无到有再到初成体系,有力促进了文化产业起步和发展,但也存在着政策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等问题.展望未来,完善我国文化产业政策,要坚持以培育文化市场为核心,坚持依法行政,重视文化产业政策与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其他产业政策相配套相协调.同时,要强化政策程序性保障,促进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开放、透明和公开.  相似文献   

9.
刘国明  傅冰 《中州学刊》2007,(5):192-196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构世界文化标识的方法,可以从哲学角度对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一些思考与探索。一是文化产业发展要符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建构发展创新文化标识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计划手段与微观市场手段的"对立统一"规律,三是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事业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  相似文献   

10.
自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来,全国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但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基层,人们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文化产业的特性以及发展规律等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走出把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混为一谈的误区,根据文化产业自身的特性和规律,解决好文化资源的开发、转化及市场开拓。  相似文献   

11.
以文化创意积淀文化底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体会,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一些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杨东篱 《天府新论》2011,(1):116-119
"文化生态"是多种具有不同价值观的文化相互关联、作用、影响而形成的动态有机系统。在当代中国,构建良性文化生态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抵抗外来文化入侵,完善文化生态的多元性,维护多种文化形态之间的平衡,推进多种文化形态之间的交流,协助文化与政治、经济领域建立互动关系。然而,也不能放任文化产业完全自由的发展,在发展文化产业时,需要注意集中处理四种关系,即文化性、政治性与产业性的关系;引进外来文化产业与本土文化产业创新的关系;国家政策管理与市场自由调节的关系以及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论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化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跃平 《江淮论坛》2002,(3):114-117
在21世纪全球文化面临转型之际,审视人类文化发展的本质趋向,文化的价值取向当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价值标准进行文化选择,要涵养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精髓,培养符合国际市场的观念文化,注意文化的时代主体与民族主体相统一,加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发展,提升大众文化的人伦意识和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文化冲突的表征和文学阐释的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从解析现代性传播中的话语冲突以及现代性焦虑的形成和激化入手,能够更恰切地理解获取这一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确切地把握中国式现代性的文化表征。由此,可以在现代性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相联系的阐释中,建构认识论的基础,提供方法论的启示。社会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的关系问题是理解现代性之复杂性的路径,也是揭示中国文学现代性之特性和丰富性的路径。无论"一体化"时期,还是"一体化"解体之后的时期,中国文学现代性始终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傅汝仁 《东岳论丛》2007,28(4):180-185
文化强省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概念,内涵非常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具有比较发达的文化生产力;二是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建设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三是文化对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其标志主要表现为:1.公民素质较高;2.文化服务体系健全;3.文化事业繁荣;4.文化产业发达;5.文化创新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黄曼君 《东岳论丛》2006,27(2):140-146
闻一多诗学既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又有独特的审美诗性品格。这种文化与诗学的交融,首先表现在理性与感性、思与诗的结合上,其理性精神———个体主体性、公共文化精神与创造民族国家想象的互渗互动,构成了他的冷静地、科学地把握世界、理解人生的方式;其诗性把握———生命狂欢、宗教的形而上追求以及“兽性”,“野性”之类民族强力的提倡等,则形成了他诗意地、动情地体验、沉醉于世界人生的方式,二者的结合体现了理性转向与诗性转向的世界文化思潮。其次,表现在一方面他的诗歌及其他文本、话语历史化、文化化,笔底凸显一个“文化中国”,另一方面他对历史与文化的关怀与研究又渗透着诗性和艺术的形上精神,因而历史与文化又被文本化、话语化乃至审美化了。再次,从20世纪文化的整体语境、特别是欧战后重物质、轻精神的世界潮流和中国现代诗学的发展中,闻一多诗学显示出其文化的整体性、开放性的特点,而他的诗学的一些独创性命题如“纯形”“三美”“浑括”“审丑”等又是在这种文化整体语境中被激活并显示出其独特性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英雄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中介性存在,“中国文化英雄”在中国文化的价值形成和社会政治运作方面,始终起着导向性、支配性作用。但由于它缺乏一种明确的独立的社会存在形式,所以,不论在学术研究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它的重要性都长期被人忽略。本文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把中国文化英雄作为核心概念,指出文化英雄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是一种文化的价值承载者;论述了作为文化概念的英雄形象与文化价值、文化结构的关系问题,为学术界、思想界提供一种理解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新思路和新角度。  相似文献   

18.
论文化转型     
社会的发展往往是以文化转型的方式表现出来,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变迁又催生了社会转型.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而且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起着价值引领和整合协调作用.分析起来,后现代社会主要发生了五大形态的文化转型: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公益性文化向盈利性文化转型,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型,工业文化向生态文化转型,文本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型.这些分属不同层面的文化转型,通过自身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以经济文化一体化推动文化经济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网络的兴起,文化的力量日益凸显,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全球化进程的最终决定力量将是文化.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文化对经济已不单纯是影响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作用,文化经济时代已临近家门.文章阐述了当今时代出现的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据此阐述了文化经济兴起的必然性,并对文化经济的涵义和内容作了阐释,对如何发展文化经济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且是文化的一部分,由于世界观、价值观念、习语惯用法等方面的差异,一些常用词及其文化内涵迥然不同.因此,应联系文化差异传授词汇知识,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从而在更高层次和更深意义上学好和用好词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