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黎澍同志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完全错误”。其理由之一就是,“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辩解”,这就“把‘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看做是善,是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则“承认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就是错误的。(《再论历史的创造者及其他》,《光明日报》1986年7月30日)在黎澍看来,要么承认“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要么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者不可同时而语;他用承认“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来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于他的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承认“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与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矛盾,两个命题是一致的:前者是就历  相似文献   

2.
应当历史地看待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人民群众处于受剥削受压迫的屈从地位时,其创造活动是有限的;只有在近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和群众运动兴起之后,人民群众才成为历史的创造主体。应该承认,剥削阶级在其上升时期作为进步力量是阶级社会历史的主要创造者。同时,杰出人物的活动最具创造历史的特点,应充分肯定。因此可以说,一切进步力量和杰出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3.
最近,黎澎同志先后发表三篇文章(《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历史的创造者和创造历史的动力》、《再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提出了两大观点: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从来没有这类提法,只是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照黎澍同志的解释,这就是“各自创造各自的历史”。二、历史发展的动力是恶,是个人的卑劣的贪欲。 笔者不同意上述观点,但由于水平有限,不敢自是,因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向黎澍同志求教,向理论界和史学界求教。  相似文献   

4.
通行哲学教科书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当作一个普遍命题,把"人民群众"看成是一个永恒的价值主体,从根本上背离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性质。实际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是一个特殊命题,只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进行深刻分析后得出的一个具体结论,它揭示了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即将开辟的一个自觉创造人类历史的全新阶段,作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现实实践的反映,它所表达的只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段话基本概括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历史创造问题的完整思想。“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中的“创造”,指的是具体的创造。既然历史是过去了的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一切便都有其历史,那么具有主观创造力的人,也自然是人人有份地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人民群众有人民群众的历史,帝王将相有帝王将相的历史,革命者有革命史,反动派有反动史。统而言之,构成了人的历史。我们过去讲历史,多讲人民史。不错,人民史是人民创造的,但人民史不能代替人类史,人类史应该是全  相似文献   

6.
怎样正确理解和阐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战略、策略的重要理论基础。正确地理解和阐释这个原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目前,在我国的哲学著作中,包括一些高等学校的哲学教材中,对这个原理的阐释,比较普遍地是讲三个要点:(1)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劳动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源泉;(3)劳动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有些教材,在提这三个要点时是讲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是,在具体阐述时却是只论证劳动群众的作用。有的书虽然也提到在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和脑力劳动者的作用,但是却没有把他们  相似文献   

7.
自黎澍1984年发表《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一文以来,国内理论界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结果基本分为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历史是所有的人创造的。只有人民群众(奴隶)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原意,也不符合历史事实。第二种意见继续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不同意“整个人类创史论”。第三种意见主张对历史创造者应当作全面的、有层次的分析,认为总的说来,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不止于此,因为人们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并不是等同的,还必须区分剥削阶级及其代表人物与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不同作用。以上三种意见各有论据,但都不够全面。本文试图提出一个新的不成熟的看法,权当作是第四种意见吧!  相似文献   

8.
历史合力与历史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长期以来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公认命题。但对这一命题的精微含义,过去缺乏深入的探讨,某些论证不够严密,以致存在不同的理解。近几年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历史是所有的人创造的合力,应该改用“人们创造历史”的提法;一种认为,上述提法是科学  相似文献   

9.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命题存在如下问题:(1)理论来源并非马列经典及其思想;(2)是用“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提出;(3)对概念的表述、使用和理论论证不合逻辑;(4)割裂了具体和抽象的辩证关系。因此,不能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命题。历史的创造者是所有参与历史活动的人,坚持这种观点,(1)恢复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2)明确了“推动历史”不等于“创造历史”,避免了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群众创造历史的脱离实际的争论;(3)走出对人民群众的作用只作整体肯定、不作个体肯定的误区,转换“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命题的政治性,恢复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性及其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4)体现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0.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是毛泽东历史动力观的首要观点和理论基础。群众史观是毛泽东历史动力观的主要思想来源之一。毛泽东历史动力观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革命的主体力量,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毛泽东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一方面,毛泽东是"人民是上帝"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另一方面,毛泽东的人民动力观贯穿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毛泽东历史动力观的当代启示意义主要在于: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宗旨不动摇,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利益关系,必须始终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必须密切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关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搞清楚“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 ,首先要将它定位于“谁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这个逻辑层面才有实际意义。而要真正树立起“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驳倒“英雄史观” ,就必须将“人民群众”界定为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  相似文献   

12.
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学术理论界一般都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理论界思想空前活跃,有了真正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气氛,有些同志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而不是历史人物。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只 不过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这势必影响对群众观点和路线的坚持。基于此通过对历史人物作用问题上两种对 立的历史观的根本分歧、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因素、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等方面的 分析,论述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以期使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能很好地坚持与贯彻,充分发挥广大 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但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无论过去、现在与将来,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都必须保持正确的清醒的认识。 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史,也就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底历史”,“不能把社会发展归结为帝王将相的行动”(联共党史)人类社会不能缺少物质条件,人类为了生活就必须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需要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15.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在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史上,中国共产党都紧紧依靠人民,坚持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中国共产党不断突破瓶颈,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积累的历史经验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也是宝贵的政治资源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他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财富包括物质和精神财富两个方面,而这两种财富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其次,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对于“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创造历史”这个历史学家和哲学家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毛泽东……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为什么说是再考察?近几年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现在好象已暂告结束。这次讨论给人留下的突出感觉似乎它是在沿着一个圆周进行,它的起点就是它的终点,从对“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表述的怀疑开始,以对这一表述的再次肯定结束。我在阅读有关的讨论文章时,常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人民群众历史创造活动的扩大和他们的积极性、组织性的提高,与时代杰出人物的指导是分不开的。邓小平这位中国现代史上的伟人,提出了划时代的群众史观,并...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南方谈话”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其主题是论述人和人民群众如何才能不断创造新生活、新历史,成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崭新篇章。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观点关键在人和走出历史的新路;创造历史的价值导向和制度体制的现实事物;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和领导者的历史责任;推进历史创造过程的主体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体制创新中的中性范畴和极性范畴;人类历史的规律和命运。  相似文献   

20.
<正>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群众观点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概括地说,这个观点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当家作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这个观点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中。一、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自有人类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由每个人的活动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参与了历史的创造。如果把社会中某一部分人排除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之外,那么历史就会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质。但是,不同的入和不同的社会群众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不仅作用大小有别,而且历史功过各异。到底谁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曾深刻地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31页)这是因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