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城市建筑面貌日新月异,但也出现了文化遗产遭破坏、城市个性不鲜明、城市精神缺失、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塑造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文化城市是当今世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以文化城市为理念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管理中,由于公共性的迷失,城市更新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张力持续增加,历史文化遗产状况堪忧。城镇化进程与城市更新进程的交织生成了中国式城市更新模式,这一更新模式受到土地资源的刚性约束,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回归城市管理公共性,城市更新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都是城市管理的内容,都是公共管理行为。要在城市管理公共性这一根本属性下,探究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契合点,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居住空间结构不断演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日趋明显,其动力机制也更加复杂.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加快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大背景,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各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进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并由此提出今后构建和谐的城市居住空间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经济生产活动的扩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加剧了城市与乡村之间分野对立的情况.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空间及乡村地区被过度开发,导致传统民居肌理被破坏,资源被大量浪费,不利于城乡居住环境构建.在城乡分野加剧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中的传统村落消逝,城市空间归属感弱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也存在不平衡.文章基于马克思空间正义理论对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城乡空间正义缺失问题,而后分析了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现状,最后提出了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路径:实现城乡生产要素优势互补、保护传统村落实现情感认同、构建城乡一体化环境治理体系、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城市空间场域.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赫哲族聚居区的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但与此同时,赫哲族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境"遭到破坏,如何协调城镇化建设与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并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对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区———佳木斯市开展个案研究,探寻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开展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8,(2):243-248
城市公共空间集中反映了城市历史、文化和自身的魅力,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共空间的地域文化特征正在逐渐减弱或消失。地域文化的阐扬与建构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以江西为例,城市公共空间地域文化的阐扬与建构有两条主线:一是对江西地域文化资源深入分析与遴选,将具有江西鲜明特点、丰富文化内涵、较高艺术价值的部分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提炼江西地域文化符号;二是树立正确的地域文化观念,保护、阐扬、建构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城市公共空间类型下,研究江西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是文化断层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本文从文化根植断层、文化传承断层、文化供需断层、文化认知断层四个方面入手,阐述现阶段我国文化断层的内涵,说明文化断层与城镇化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无序融合、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空间破坏、文化供给与现实文化需求的机械对接是文化断层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应避免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文化自觉与传承发展并举、遗产保护与开发建设并举、文脉挖掘与特色定位并举、文化引入与融合创新并举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处理好城镇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处理好扩大城市规模与强化产业支撑的关系、处理好城镇规划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关系、处理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中国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目前,中国仍处在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无序扩张现象愈演愈烈,管理资源匮乏、社会矛盾突出、城市环境恶化等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1][2][3]。如何有效控制城市的形态结构,使城市发展的空间容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得益彰,已成为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本质是一种重塑和优化城市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生产实践活动。根据空间生产理论,城镇化进程主要体现由权力、资本和社会三种力量推动,且以不同的方式塑造着城市空间。不同层级的城市空间塑造,与各种力量的博弈有着密切关系,因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失衡的力量对比与非均衡的参与模式是当前我国空间生产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差异空间"的理念为分析我国城市空间生产实践提供一个具有包容性、协作性和文化性的解释框架,未来城市越来越需要达成一种承认差异的发展共识。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进程需要有文化的支撑,满足城镇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不同的文化诉求。当前功利化、粗放式的城镇化其实质是文化的缺失。"赶超式"的城镇化导致了城市文化、农村文化和城乡文化的断裂,追求城镇化经济指标的同时必需理性思考文化的传承。依据哈耶克和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我们可以构建城镇化进程中文化传承的制度分析框架。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传承存在两条共存共依的基本路径:一是柔性的、非正式制度式的文化自由演进路径;二是刚性的、正式制度式的政府主导文化演进路径。前者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会凝聚力;后者旨在通过文化制度的反馈反作用于文化传承,继而产生新的演进。  相似文献   

12.
兰州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具有西北黄土高原文化的地域风貌,体现了甘肃文化开放多样、浑融并蓄的特点,且具有较强的资源性特征.从这些特点研究出发,在兰州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将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兰州城市、社会发展相结合,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力度,唤醒"文化自觉",塑造城市精神,打造非物质文化的精品项目,在兰州文化的本源、文脉中,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地区发展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的以个体创造、个性化为特征的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与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相结合,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这是实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双赢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构建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承载平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承受着人口、资源、环境等重重压力,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重挑战.城镇化的实质应该是"能够适应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城市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城市性质、状态不断扩展与深化的发展进程".我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必经之路是为城镇化构建承载平台:构建城市承载平台,以满足城镇化的个性发展,完成城镇化的狭义内涵优化;构建城市体系承载平台,以满足城镇化的区域发展,完成城镇化的广义内涵优化;构建本土承载平台,以满足城镇化的全面发展,完成城镇化的泛义内涵优化.  相似文献   

15.
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品等,它积淀和凝聚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城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市城市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提出保护重庆历史文化遗产和建设城市文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成都作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其工业化进程大大助推了城镇化进程。但在这一进程中,城市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等给集聚城市发展的"农民工"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判断等产生了巨大的意识冲击和重大影响,带来一系列的文化冲突。主要体现在: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冲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不同步所引发的冲突、管理文化与新生代农民工特质的冲突、打工文化与市民文化的冲突、二三次产业发展失衡带来的冲突、政府职责有限化和企业市场化的冲突等方面。认识并有效化解这些文化冲突,对于农民工有序实现市民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都市化进程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所谓都市化进程,是指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它是城市化的升级版本与当代形态。在现代化的交通与信息技术条件下,都市化进程成为人类需要认真思考的世界性问题。都市化与城市化的共同之处是人力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从自然向社会、从农业地区向城市空间的流动与聚集。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流动与聚集的规模、流动的方向与聚集的空间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都市化进程迅速波及中国。都市化进程加剧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复杂性:一是农民进城依然压力巨大;二是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城市的矛盾升级;三是工业化与后工业化的冲突;四是城市盲目扩张与科学发展的冲突。要使之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一是必须对当代以都市化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有清醒的现实意识,这是发现问题的主要与根本矛盾、实现中国城市科学发展,并由此推动整个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大前提;二是结合中国国情理顺“都市化”、“城市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并根据不同地区、城市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文化空间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目前遗产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文化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大类型之一,至今在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中基本还是空白.文章分别从核心象征、核心价值观、集体记忆与历史记忆、符号和主体等角度对文化空间作了深入剖析.并提出文化空间保护的一个崭新理念,即用文化生产与再生产对其进行保护,这也是文化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化空间的保护打破了以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碎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化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日益受到损毁和濒危严重的危机,保护和抢救这些遗产已成为当今一项重大课题.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表现形式、有关工具实物以及文化空间的分析,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呈现的形式并非都是非物质的,物质层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保护要通过人格化载体、物化栽体、文化空间栽体、产业化载体等有形的物质裁体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分析了文化遗产型旅游景点与城市城市文化建设的关系:文化遗产型旅游景点是所在城市文化内涵的体现,增强了城市文化的品牌效应,文化遗产型旅游景点的保护是城市文化建设的组成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文化遗产型旅游景点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