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德格尔的哲学与马克思的哲学存在着巨大的本质差异,那种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出发来注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的做法,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行不通。历史唯物主义才是构成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理解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制高点,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上才是一位现代哲学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意义的阐明当由存在论的根基处入手。海德格尔晚期对马克思的评论虽然极大地误解了马克思,但却把问题引向了“内在性”之瓦解这个核心。本文由此展开的讨论试图表明:马克思在存在论基础上所发动的哲学革命,亦即其哲学的根本性质和当代意义皆在本质上发端于“内在性之被贯穿”一事。  相似文献   

3.
刘明文 《理论界》2003,42(5):33-34
通过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在劳动语境中的对话,揭示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海德格尔用操劳来表达劳动,一方面肯定马克思的思想是当代之需,另一方面批判马克思哲学未揭示存在的意义,此局限性是海德格尔的历史误解,更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展示生命力的地方,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是对人的存在的追问,是由资本运动方式造成的,劳动的对象化实质上就是内在性的贯穿,理解这一点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在批判主体主义关于世界属于自我性的形而上学中,发展出了一种“自身性哲学”,即从存在自身开显此在自身及文化自身等等的统一性和差异性。这种存在论思想方式,与当年马克思对黑格尔冒充自身的自我意识的存在批判是一致的。海德格尔与马克思之间的对话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海德格尔与鲍德里亚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的分析 ,揭示了马克思的批判思路如何在海德格尔与鲍德里亚那里 ,以另一种方式展现出来。海德格尔与鲍德里亚虽然在理论逻辑上加深了批判的力度 ,但他们却无法建构一条现实性的解放之路。这也是我们从马克思哲学出发 ,面对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缘由、根据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志山 《江汉论坛》2002,42(10):49-52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是作为“问题”被人们提出来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梳理解答:一是“问题”提出的原因,二是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根据即它何以具有当代性,三是如何阐扬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即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全球化历史语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创新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新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中 ,2 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她的哲学世界观如何实现与时俱进 ?笔者认为 ,存在着三大创新路径 ,也即“一体两翼”的创新格局 :所谓一体 ,即在对新全球化时代重大问题的反思和“改变世界”实践中弘扬马克思主义“反思的问题学”本性 ;而所谓“两翼” ,一是通过以时代视野重新深度解读当年马克思文本、探寻马克思哲学的本真意义 ;二是通过与当代中西哲学对话而重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政治哲学重新兴起的过程中,作为“爱这个世界”的阿伦特和“追求人类解放”的马克思是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政治观”都对当代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阿伦特对“政治”的理解,走的是一条从哲学“沉思”开始,最后又回到哲学“判断”的“政治的哲学解答”之路,所以她无法根本跳出“沉思生活”的领域。但阿伦特对人类“黑暗世界”思考的背后,却巍然耸立着马克思的形象。而马克思通过其在现实“经济”领域中阐释“政治”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根本上实现了对“政治的经济学解答”,使政治问题在现实经济事务中得到了实现,从而在实践中“直接左右政治的发展”。在此意义上,当代政治哲学的走向,必然是一个从阿伦特“复归”马克思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性思想,历史唯物主义构成了马克思全部哲学理论的基础、核心和出发点.马克思正是通过对具体的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考察,来完成其哲学变革的.而海德格尔对历史性的强调,构成了海德格尔哲学的一个深厚的基础,并使其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存在着内在关联.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对历史性的强调,对我们具体地历史地解决现实问题,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以“哲学教科书改革”为标志,中国的马克思哲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进人新ill:纪,学者们越来越自觉地聚焦于马克思哲学的文本、思想及其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亦即自觉在文本解读、思想阐释和现实关怀三者的张力之中,深入展开当代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亦唯此,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才能取得更长足的进展。一、面向“文本”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性的理论,在方法论上暗含着后来由胡塞尔阐发的“意向性”思想;海德格尔由“意向性”到“超越性”,实现了从先验现象学到解释学现象学的发展,其真理观也达到了胡塞尔真理观不曾到达的高度;马克思的“实践”是海德格尔的“此在”实现“超越”的坚实基础,而海德格尔的“超越性”思想则客观上进一步深化、推进了马克思的“对象性”观点。  相似文献   

12.
视马克思为“形而上学的颠倒者”,是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及其哲学的误读;实际上,马克思哲学的意义在于“超越”而不是“重建”形而上学;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甚嚣尘上的历史境域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与当代西方哲学建立一种“对话”型的新关系,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当代性并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批判社会、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13.
牛子牛 《江海学刊》2023,(3):54-61+255
当代关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争论,主要聚焦于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建构一种规范性理论的问题。如果这种理论建构是可能的,它就需要表现出马克思哲学的特殊性,尤其是其现实性关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任何一种规范性原则的有效性,都受限于两种现实制约条件:它仅在特定的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才是可设想的;由于这些社会形态的结构性限制,它可能是可实现的,也可能是不可实现的。马克思并不反对一般的规范性理论,而是反对一类特定的规范性原则:它们在使其能够被设想的一切社会形态中,都不可能无矛盾地实现。从这一尺度出发,能够判别马克思政治哲学建构的各种方案的有效性,并指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始终要奠基于其“社会哲学”。  相似文献   

14.
“此在”是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进入早期海德格尔哲学的理论入口;“现实的个人”别是马克思哲学转变时期的重要范畴,也是理解马克思哲学新视界的前提性概念,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性研究,对于理解海稳格尔哲学与马克思的哲学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存在、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概念各自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对海德格尔、卢卡奇和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 ,认为 :海德格尔之失在于不重视“社会存在”的概念 ,没有沿着“共在”的思路作纵深的思考 ,也没有把先天的“基础本体论”与后天的经验世界准确地贯通起来 ;卢卡奇之失在于把自然本体论理解为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基础 ,从而磨平了马克思哲学与旧唯物主义之间的根本差异。古代本体论的一般特征是从自然存在出发去解释存在和社会存在 ,当代本体论的一般特征则是从社会存在出发去解释存在和自然存在 ;马克思哲学实质上是社会存在本体论 ,确切地说 ,是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厘定存在论的理论视野开始 ,认为“本体论”这个在学界受到普遍质疑的术语 ,可以在学说史上找到充分的根据 ,而且能够从中国传统哲学中获得一定的支持和辩护 ,因而这个术语可以保留 ,并在哲学形态和学科分支两种意义上被使用。作者以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为范例 ,阐明了“现代存在论”与“传统本体论”的根本区别 ,强调必须把作为一门哲学分支学科的存在论和对于这门学科所探讨的问题的某些具体的解答方式区分开来。文章认为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通过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批判实现的 ,但马克思哲学并没有因此取消作为哲学分支学科的存在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是关于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人的存在相统一的理论 ,它着眼于存在方式去理解存在的意义。实践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是马克思哲学存在论的枢纽。  相似文献   

17.
“存在”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海德格尔终其一生致力于对“存在”意义的追问。从时间、真理、虚无、语言四个角度对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进行阐释,以便更深刻地领悟这位哲学大师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8.
主题、基点与路径:阐说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 ,应当由存在论 (ontology ,或本体论 )的根基处来阐明并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马克思哲学是真正的当代哲学 ,它超越了 (并且第一个在理论上终结了 )全部形而上学。只有在这一视域中 ,马克思在哲学上实现的重大革命及其当代意义才有可能得到正确的估价。呈现马克思哲学当代视域或当代语境的路径乃是“对话”———同当代生活以及当代思想的最广泛的对话。马克思哲学有进入此等对话的承当 ,其当代意义将在对话中得以昭彰显著。  相似文献   

19.
由于传统形而上学的主题是“存在者在”而不关心“无反倒不在”,所以它“遗忘”了存在,随着基础存在论尝试使此在“说”出存在的最终失败,存在论就陷入了“解构”自身的危险境地,其实质是现代性的暗中操作。存在论必须在现代性问题中为自身的合法性提供证明,而这直接就是如何适当安置现代性的问题。黑格尔哲学以思辨真理的形式建立了现代性问题的完整领域,所以马克思和海德格尔都与黑格尔思辨哲学展开了积极的对话。不同的是,马克思瓦解了黑格尔的内在性领域,将现代性问题拉回到“政治—经济”场域,从而构建了“政治存在论”;海德格尔则以更精妙的方式“重演”了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将现代性问题收敛在对艺术作品的“体验”中,推出了“艺术存在论”。二者以全然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对存在论的合法性论证,适当安置了现代性,由此在海德格尔的“艺术之思”与马克思的“政治之思”之间发生了持续不断的“存在论”“争执”。  相似文献   

20.
思入现代社会的本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曙光 《学术研究》2002,1(5):30-38
要论证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当代性或当代意义 ,就不能回避它之于现代性难题有何价值问题。马克思哲学是执行着现代社会自我批判的现代哲学 ,内在地具有对现代性的批判精神和超越向度 ,实质上是终结了一切哲学形上学的历史性的“生存 -实践”哲学。理论界以往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实用主义和片面性问题 ,即根据某种潮流和时尚要么把它往“纯哲学”上拉 ,要么把它往“实证科学”上靠 ,结果使马克思在哲学上发动革命变革的意义和真实内容隐而不见。本文认为 ,整个马克思理论都包含着两种思想要素或双重旨趣之间的张力。经由对这种思想张力的阐明 ,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马克思哲学思想对于现代性难题的深刻洞察力和重大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