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出现了“新中间阶层”,通过调查和相关统计资料分析,我们发现其有如下特征:1.受到中国社会结构双重转型的制约和影响,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出现的“新中间阶层”,在其阶层构成上显示出独特的异质性,即一是受到权力授予关系、市场交换关系及社会关系网络这三种社会地位资源配置关系的作用而具有的地位评价上的不一致性;二是内含了一个拥有一定私有生产资料、占有一定雇佣劳动、具有一定私有财产关系的“私营企业主”特殊阶层。2.受这三种社会资源配置关系的影响,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来源可区分为三种进入渠道,即由权力授予关系所作用的行政型进入、由市场交换关系所作用的市场型进入和借助社会关系资本作用的社会网络型进入。3.在观念整合上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属性及差异。  相似文献   

2.
社会流动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社会是否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当前,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再就业工程”,从社会学的视角看,实质上是社会流动的一个相当具体而又现实的课题,要真正解决“再就业”问题,不能把眼光仅停留在“就业”问题上,而应该从“社会流动”这个视角来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社会流动——深化改革中必须正视的课题三.社会流动的涵义以及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社会流动是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人们从一个阶级向另一个阶级,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从一种职业向另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呈现多元结构的特点,阶层具有结构性、阶级具有层级性,而学界往往忽视对于阶层与阶级概念的区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阶层流动频繁、社会分化迅速,阶层发展呈现出多元的跨界流动模型。本文通过选取公正原则,结合阶层固化的三种主导因素,推导出现代社会的几种阶层流动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教育与中国社会的阶层流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在我国当代社会阶层分化和流动中起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作用。如何有效地促进社会中下阶层向上的良性流动 ,扩大整个社会的中间阶层 ,是现阶段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通过改善教育这一途径 ,可以切实有效地促进社会中下阶层的向上流动 ,并能具备一定的规模性。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现阶段,伴随着经济关系的调整和变革,社会的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阶层政治关系也处于不断调整和变化中。阶层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对政治稳定的实现将产生重要影响,分析阶层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对政治稳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我国社会发展进程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马克斯·韦伯以来,以"市场能力"为核心分析元素的阶层分析理论取代马克思以"所有权关系"为分析重心的阶级分析方法成为现代西方观察社会结构的主流范式.但是,当代西方一些学者不满意于流于社会表层结构分析的阶层分析模式,试图将阶级分析方法和阶层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尤其是他们虽然充分注意了"组织资产"和"技术/资格证书资产"两个纬度的重要作用,但仍然把所有权关系作为社会结构分析的首要变量.这对于观察和分析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结构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红旭 《学术探索》2014,(11):93-96
人口流动意味着社会系统处于吐故纳新的循环状态,表明作为商品的人力资源在市场化条件下动态配置。阶层分化总是和人们具有的某种社会属性密切相关,其中可见人口流动的状况。阶层分化的静态状况与人口流动叠加,共同作用形塑了社会结构。改革以来,农民工为主体的人口流动,先赋角色和后致角色同时决定的阶层分化,导致了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8.
社会安全网:中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福利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中国社会不同阶层的福利需求差异很大,而且不同阶层的福利满足程度也不同.在此背景下,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不但是社会秩序的基本保障,还是有序社会流动的制度基础,同时决定着中国社会未来的阶层结构.中国社会福利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消除社会不平等,而非自然不平等;社会福利的覆盖对象不是简单的类群集合体,而要充分考虑其社会分层特征,形成网状福利结构;社会福利的制度设计要具有弹性,不能成为阶层间社会流动的障碍;社会福利的制度设计还要根据社会分层的地位获得情况,充分考虑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9.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在社会结构中的困境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哲山 《人文杂志》2008,(2):182-186
在当前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随着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的数量不断增长,这个阶层也日益陷入经济压力过大、职业理性缺失、流动阻力明显的结构性困境.面对社会结构和资源占有境况的变动,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趋势:话语权的增加、素质优化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促进社会稳定作用加强和阶层内部出现层化.  相似文献   

10.
从农民工生存现状看社会排斥及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社会结构不合理造成阶层差异加剧,社会流动机制的不健全又客观上强化了这种趋势。尽管目前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社会不平等不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破坏,但这种微妙的平衡是脆弱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的农民工群体生存现状的分析,探究其中存在的社会排斥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引起广泛关注,但在社会管理方面还滞后于经济发展。以“社会质量理论”为视角,从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融入和社会赋权四个条件性因素对重庆统筹城乡发展中的社会管理质量进行检验。下一步,应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经济保障体系、加强基层政府和农村非政府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城乡统筹的社会制度供给能力和通过赋权方式促进社会参与和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12.
社会阶层流动途径的趋势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仲 《学术探索》2008,(2):139-144
我国目前存在着社会阶层的划分,中间阶层有待扩大,下层亟需缩小,阶层之间进行流动受到很多制度方面的限制,但仍然存在着几个主要的流动途径,不同的流动途径机会不同,效果也自然有所不同,从人口经济学的意义上来看,加强人力资本的投资和促进流动人口的健康有序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阶层新变化及其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兆明 《文史哲》2002,(6):96-99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使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是现阶段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必然结果。对此及时做出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 ,深刻认识和把握变化的趋势 ,对于调动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以历史唯物主义利益观为出发点,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充分论证了合理的社会流动对于调动社会成员积极性的重大意义,提出了社会转型中我国社会流动的突破口、基本途径和根本标准,从而形成了具有邓小平特点的、完整系统的社会流动思想。它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社科社团是繁荣发展和宣传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使命。重庆市级社科社团历史悠久,特别是重庆直辖以后,得到持续发展,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形成了众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为进一步促进重庆社科社团的发展,应着力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上改革创新,整合资源,提高学术质量和水平,加强社科社团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拓展社科社团发展的平台及经费渠道。  相似文献   

16.
刘金伟 《新疆社会科学》2012,(1):111-116,142
阶级作为我国历史上分析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关系的基本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面临着理论和现实的困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要正确认识阶级分析的功能,特别是要正确认识阶级冲突的功能,既不能忽视也不能放大。目前,迫切需要处理好几种主要的阶层关系,通过调整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权力关系和身份关系,重塑中国新型的阶层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17.
社会分层是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我国的社会分层一方面从根本上保障了我国社会的整体稳定,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对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如贫富差距拉大、中产阶级弱小、身份壁垒等。这些问题可通过改革过时的制度与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等途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社会管理的多维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管理通过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风险来维护社会秩序,激发社会活力。社会管理的外延包括管理社会行为、管理社会关系、管理社会问题和管理社会风险。社会管理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国家,社会管理方式、内容、主体不尽相同。从家庭和社区管理。到国家,再到全球社会治理。基本反映了社会管理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郑畅  孙浩 《西部论坛》2016,(5):100-108
利用CGSS(2010、2013)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社会地位流动预期以及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水平对我国民众社会公平认知的影响,分析表明:向上的社会地位流动预期、较高的相对收入评价都能显著提高民众的社会公平认知,绝对收入水平与民众社会公平认知存在倒U型关系;社会地位流动预期对中西部地区民众社会公平认知的影响显著大于东部地区。相对收入越高认可的不公平程度越高,乐观向上的社会地位流动预期能明显提高民众的社会公平认知。因此,建立和完善全社会公平自由的竞争流动机制,使民众拥有均等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社会公平认知,进而维护和增进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