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海发 《河北学刊》2001,21(5):19-23
本文在对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农村工业与城镇化发展的偏差,提出了我国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农业与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既是直辖市,又是一个农业大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探索重庆市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的协调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农业、农村城镇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重庆市农业与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城镇化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农村城镇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广西农村城镇的现状,认为广西农村城镇化必须走可持续的道路。同时本文就广西农村城镇化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严水永 《理论界》2007,(2):44-46
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城市工业发展和城市化,对建设新农村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城市工业发展和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具有统一性的一面,又有相矛盾的一面,而且两者的统一性,要通过中间环节的转化才能实现。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具有直接的同一性。农村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农村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建设新家园、建立新社区的过程;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就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传统农村面临转型发展的挑战和契机,在资源、产品和环境问题的三重夹击下,传统农村已经走到十字路口,面临着转型的巨大压力,传统农民的断代则将传统农村直接推向了转型发展之路.国家层面也十分关注传统农村的转型问题,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在现实发展过程中,政绩驱动下的形式主义、贪功冒进和面子工程,城乡差距大导致的农村人才流失、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保障缺失,农村基层权力“悬浮”引发的执行力、公信力和农村治理危机,传统乡土文化瓦解带来的农村文化生态恶化、低俗文化泛滥等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加大投入、政策倾斜,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推进改革、完善机制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了台湾乡村旅游的产生与特点,并探讨了我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性,以及台湾的乡村旅游经验对我省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与城镇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两者协调发展尤其重要.对照国际标准,高州市工业化和城镇化均处于初期水平,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统盘考虑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真正做到发展工业时考虑城镇化,发展城镇时考虑工业化,两者形成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业集聚的我国农村城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镇为中心区域,周边农村的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不断向镇域中心流动的农村产业集聚是加快农村城镇化的一项重要措施。产业集聚的过程也是城镇化的过程,两者是同步的。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向镇域集聚,农民逐渐地脱离与土地的天然依赖关系;农村经济也逐渐由农业生产转变为非农业生产;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很大的转变。当然,并不是任何一个小城镇都可以发展区域集聚经济,这取决于我国城镇发展的特点和现状。  相似文献   

9.
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出台的三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在强调“三农”问题,都在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要解决农民问题就必须减少农民,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原有土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通过发展县域、乡镇企业和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逐步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初具雏形,初步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0.
农村流动人口再城镇化的社会支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发展,需要有条件的农村流动人口转化为市民,但农村流动人口的现状揭示,他们还处于半城市化状态.因此,加大再城镇化力度势在必行.本文从社会支持的视角出发,对农村流动人口再城镇化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从非正式性社会支持和正式性社会支持两方面,即从血缘、地缘、业缘,政府、用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等多个层面,剖析农村流动人口半城市化状态下社会支持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构建有利农村流动人口再城镇化的社会支持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