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不同的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体现了人民的需要和利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执政党是社会利益整合的关键力量。针对新时期利益分化不断发展,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中国共产党提出一系列旨在促进利益整合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在实践上,大力改善和发展民生,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经过努力,使我国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差距不断扩大的势头得到遏制。但是当前利益分化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需要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工资集体协商实效性,积极发展协商民主等方面进一步促进利益整合的发展,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常艳 《兰州学刊》2009,(6):62-64
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相结合,是改革开放的一条基本经验。当前,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发展差距、利益分化、腐败问题等以及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和新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都影响到小康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加强利益整合与疏导协调,加强上层建筑的变革和生态文明及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与主流,文化发展水平是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和弱化了文化发展,就不可能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试论社会转型与政党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利益群体多样化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必然引发利益要求的冲突和社会矛盾的积累。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利益关系的调整给中国的政党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政党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置于社会转型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带来的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执政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中去思考,协调多种利益群体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前 2 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我们应充分认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坚持艰苦奋斗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艰苦奋斗在新时期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本质论解答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问题,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答 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实践的问题。因此,社会主义本质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者 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在新的历史时期 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将为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奠定坚实的基 础。 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成败与否将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加快小城镇的建设能有效地改变农民收入徘徊和停滞的局面 ,改变农民的消费方式和投资方式 ,解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集中发展乡镇企业 ,改变农村人口素质低下等种种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 ,为我国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 ,最终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9.
党的社会整合模式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党在局部执政时期逐步构建了政党主导型社会整合模式;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构建了政府主导型社会整合模式;党通过社会主义改革积极构建多元契约性社会整合模式。细致梳理党的社会整合模式创新脉络,归纳其时代启示,以期为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提供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10.
小康之路 就在脚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总体上讲,我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任重道远.本文根据我国目前小康现状和前景展望,就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可能途径提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存在着传承与变异、离析与整合、文化惰性与创造性、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矛盾,正确处理好这些矛盾,对云南的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和多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战略思想。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核,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张文彩 《兰州学刊》2004,1(6):47-49
在不同时期,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不同.进入新世纪,国民素质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立足于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增强"三大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三大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文献中确立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成分和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出现了经济利益的分化、实现的市场化,贫富差距的拉大、利益冲突的加剧。为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整合分化的利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亟待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要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此要有一系列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圆满实现。  相似文献   

16.
西藏的门巴、珞巴族是我国22个人口在10万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门巴、珞巴族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面临诸多困难,是西藏乃至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国家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门巴、珞巴族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和西藏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门巴、珞巴族的发展,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门巴、珞巴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门珞人民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政治建设的明确目标。正确厘清政治文明的深刻内涵,对于加快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步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杜帼男 《理论界》2008,(4):32-33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大学环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必须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刻认识建设和谐大学环境的重要意义,不断探索工作的新途径,形成和谐的大学环境。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在总结我党领导社会主义现化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是对中国现代化过程的新总结。  相似文献   

20.
社会整合是保证社会实现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江泽民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整合思想 ,对转型加速期社会整合的目标、手段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 ,结合社会变迁的新的实际 ,对社会运行的整合机制进行了不断的创新。江泽民的社会整合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