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实践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智慧以观念的形式内在于人并作用于实践过程,其中既凝结着体现价值取向的德性,又包含关于世界与人自身的知识经验,二者同时又渗入人的现实能力。以成己与成物为指向,实践智慧融合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体现了说明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统一。在制约和作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实践智慧既渗入了"应当做什么"的价值关切,也包含"应当如何做"的理性判断,既涉及"是什么",也关乎"怎样做"。基于"度"的观念,实践智慧一方面注重度量分界,另一方面又审时度势,由此沟通普遍的理论引导与具体的情境分析,从而展示了独特的方法论趋向。作为德性与能力的统一,实践智慧以实践主体的存在为本体论前提,内在于人并与人同在。可以看到,在实践智慧中,价值取向、知识经验、行动方式、存在规定彼此交融,形成为统一的观念性形态并凝结于实践主体,它在赋予智慧以实践品格的同时,又使实践获得了智慧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产生的理论成果,在实践上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青海实践,在理论上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发展和完善的一个重要环节。"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既体现了党中央对治青理政的新部署和新要求,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形成的辩证运动的组成部分。青海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了"一优两高"发展战略,生动地体现了青海省委化实践为理论、化理论为方法的理论水平和理政能力,形成了青海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治学观方法论有着丰富的内容,表现为其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坚持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辩证统一、坚持了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治学观的方法论,有助于把握其思想内容和科学内涵,为形成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社会风尚和建设文明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人民为中心”有着深刻的话语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它既继承与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更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设计、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给出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回答。与此同时,面对全球发展不平衡以及诸多不确定性的复杂现实,“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叙事所坚持的人民立场,为解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也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教学哲学,教学智慧与教师成长是三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教学哲学的建构能够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教学智慧的增长又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其中教学哲学的建构是基础,它的建构又依赖于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自我反思,思维产生智慧,促进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劳动教育观为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与教育实践、培育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习近平劳动教育观有坚实的理论基石,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继承与创新、我国教育发展中劳动教育智慧的汲取与升华、习近平青年时期劳动经历的思考与总结;具有科学的现实依据,包括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现实需求、培养国民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客观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诉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必须推动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教学全过程、注重劳动者发展动力与自身素质的提升、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文艺理想论述,主要包括文艺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理想社会形态的建构、有益于引领社会生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习近平文艺理想论述既回应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需要,又扎根于中国传统文艺理想论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想论的继承与发展,更是习近平本人理想信念与英雄情怀在文艺观上的映射。习近平文艺理想论述引领和指导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也是对中国古代文艺理想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想论的激活转换。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体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掌握历史主动的主体性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把人民确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坚实的本体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基于现实社会关系阐释人的本质,基于群众史观阐释人民主体立场,基于物质生产系统阐释人的发展路径,不断推进以人民为逻辑起点的本体论建构,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战略要求,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关系本质理论、人民主体理论和人的现实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的娱性文化逻辑建构了"狂欢中国"的形象,欲望叙事策略建构了"欲望中国"的形象,而其对民族主义情绪的生产与传播则建构了奇观化的"文化中国"形象,或隐或显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及其建构。由于将"大众"误识为"人民大众",将"欲望"等同于"民心",以及将"市场化"中性化,我们对大众文化缺乏深刻的哲学反省和有针对性的文化批判,而制度匮乏和制度剩余的状况同时并存则使大众文化生产缺少有力的体制引导。朝向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大众文化实践应在先进文化建设的框架内进行理念和制度的规划,以建构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经验与认同符号的"和谐中国"形象为旨归。  相似文献   

10.
政党形象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党的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依照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的人民性、革命性、先进性等根本属性,以及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现实需求,建构起“人民性”政党的本质形象、“革命性”政党的实践形象和“先进性”政党的特质形象。中国共产党建构的这一政党形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劳动人民利益和中国人民利益的价值立场,分别从阶级维度、人民维度、民族维度传播了中国共产党为工人阶级谋解放、为中国人民谋解放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宗旨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政党、革命政党和先进政党的特殊性质。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需要更好地深化人民性政党形象、筑牢形象建构的思想基础,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人民情怀,深化党的“同情人民”形象;坚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深化党的“领导人民”形象;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化党的“服务人民”形象;需要更好地升华革命性政党形象构筑形象建构的实践基础,借助自我革命、社会革命、伟大斗争等革命话语、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的革命实践以及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升华、构筑新时代的革命形象;需要更好地巩固先进性政党形象夯实形象建构的价值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坚决驳斥否定工人阶级的言论,坚守党的组织原则、严肃党的纪律作风,巩固新时代党的先进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