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 原型批评说以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为思维基础。作家在创作中无不受到超个人的“集体无意识”的渗透与影响,往往以不同的文体形式叙述同样的故事和描写同样的主题,使各民族文学系统中经常出现具有普遍意味的原型和循环演变的程式。这种文学创作中的原型含义和力量比个人的心理经验更丰富更深刻更强大,能在接受主体的心灵器上激起全人类的声音,产生巨大而久远的艺术感染力。这里借用“原型”理论所闸释的“女性绕着男性转”的婚恋模式,不一定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普遍现象,也不一定是各国文学进程中出现的带有共同性的“原型”;然而这种“原型”在中国汉民族文学中却带有普遍性,它是潜藏在婚恋结构中更深的一种性爱文化模式。1.《雷雨》最能展示人性深度、最能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主要不是源于血缘关系而是深微复杂的两性关系。因为“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论文学与艺术》211页),曹禺深切地体验了由两性关系不断调整或变奏所构成的悲喜交织的人生,转化为戏剧艺术后才使他“感到的是一团原始的生命之感”,“一种  相似文献   

2.
美国19世纪杰出小说家霍桑深受清教思想的影响,他的作品常常弥漫着复杂而浓厚的清教色彩。《红字》中运用了“伊甸园”原型、“亚当—夏娃”原型、“替罪羊”原型等不同原型,从中可以窥探作家对清教既认同又怀疑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3.
论唐传奇"文备众体"的艺术体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传奇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的成熟。前人谓之“文备众体”,即史才、诗笔、议论三者结 合,形成了传奇独特的艺术体制。唐传奇“史才”的形成与史传文学密切相关,借鉴了史传文学围绕主人 公命运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及塑造人物性格的写作技法;唐传奇注重抒情诗,以骈体语言描 写景物,及以诗歌杂入正文之中,形成了“诗笔”的艺术特点;“议论”的作用是对叙述的故事加以评论,对 人物进行褒贬,力图从具体的描写中抽象出哲理来。“文备众体”既是唐传奇的一大特点,也逐渐成为古 代小说发展中的一条重要规律,说明小说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多种文体相互影响、渗透、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现代的文学批评模式中,原型批评认为“文学总的说来是‘移位的’神话”,即关于神由生而死而复活的神话,已包含了文学的一切故事,因此原型批评家十分赞赏这两句诗: 有一个故事而且只有一个故事 真正值得你细细地讲述。因为在这一类批评家们看来,任何文学作品都不过在以不同方式、不同细节讲述着神话中的故事。而结构主义批评则在叙事文学中寻找隐藏在作品深层结构中的基本故事,他们强调任  相似文献   

5.
明代帝王的仙道追求,对神仙崇拜的蔓延推波助澜。道教法器崇拜,是明清小说宝物描写原动力之一。许多宝物及描写套路,来自外域传来的佛经文献和佛教文化。密宗对小说中宝物、斗宝叙事作用巨大。佛教观念与宝物信仰结合,触发了许多具体情节、场面和细节的想像生发。民间秘密宗教,也构成了宝物描写依托的重要故事题材。清代小说多女将运用法宝的描写,因秘密宗教中女性地位突显。女将以其性别特点,更需要在文学表现上突出其宝贝兵器。小说中女性的经历、命运结局,是现实中秘密宗教女大师们的文学写真。  相似文献   

6.
程世和对《荷塘月色》“江南情结”的分析显在的问题是:以其他“江南”诗意义的征引代替了对“荷塘”文本意义的具体阐释,以“江南情结”的笼统概括代替了对荷花象征意义的具体把握;“江南情结”分析潜在的问题是:以反映论的文学理念把《荷塘月色》看成了是朱自清对清华园荷塘的真实描写和对江南荷塘的如实回忆。这就无视和抹煞了荷花的意象形式及其所象征的情感意义。以荷花象征美人是中国文学中十分悠远的传统。朱自清写荷花正是在荷花是美人原型象征的文学传统基础上进行的。因而,荷花在《荷塘月色》中就是朱自清潜意识中美人原型的置换变形。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与泰山关系考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百回本《西游记》描写原型为泰山独有的景观和可推断为泰山景观,以及可资联想到《西游记》故事的景观约有三十余处。这诸多景观与《西游记》所写地理环境对应的一致性或相关的密切性,表明泰山景观是《西游记》地理环境描写的主要蓝本,《西游记》的神魔环境与“五岳独尊”的泰山景观,在很大程度上有摹本与原型的对应关系。泰山不仅是孙悟空“故里”,而且是大半部《西游记》故事的舞台背景。而《西游记》作者必是一位久居泰安熟悉泰山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8.
N.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一书中认为,文学发展史也就是不同的“神话结构和原型象征模式”递次变换的历史,可概括为三种模式;原生神话模式、传奇模式、写实模式。后两种模式都是前者的“置换变形”.弗莱指出在三种模式进行“置换”后,文学又重新回到它的起点,现代派文学实际上就是“现代神话”。[1]弗莱的观点在现代派文学研究领域处于显著的地位,“现代神话”几乎已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说法。毫无疑问,现代派文学中存在着一种新的神话模式,但当我们对整个现代派文学进行俯瞰后,会发现弗莱所说的“传奇模式”、“写实模式”同样是…  相似文献   

9.
美狄亚情仇与“阳光下真相大白”母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希腊神话中的美狄亚杀子向负心的丈夫伊阿宋复仇,这一母题经欧里庇得斯悲剧传扬,成为展示“破碎的妇女心灵悲剧”的一个重要文学系列。在中国古代,除了负心婚变这一绵长文学描写与之相映,更有女性“醒悟击仇”杀子杀夫动机结构。后者向来罕有人注意。以其多散见在野闻杂记中,颇能体现伦理文化中古代女性复仇的独特方式及心态,值得发掘剖析。 据本书作者搜集的二十余则中国美狄亚复仇故事,可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A.盗骗娶遭通报型; B.友骗娶事发型; C.僧诬陷骗娶事发型; D.妒妇报复型。 盗骗娶遭报型,与唐代即有的“儿…  相似文献   

10.
《离骚》主题探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小禄 《云梦学刊》2006,27(1):44-47
屈原及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原型性。在《离骚》的多元多层主题中“,忠君爱国”主题局限于政治层面,不能成为与屈原的原型性人格“清洁”相对应的原主题。《离骚》的原主题是“求索”。  相似文献   

11.
李金松 《江汉论坛》2006,(1):126-128
《儒林外史》中许多文学人物是有原型可考的。作为小说中唯一的一个女八股迷鲁小姐,尽管以前不曾有人考证出她的人物原型,但她同样是有原型可考的。她的人物原型就是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妇人能时艺”条中的“妇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对鲁小姐的塑造,只不过是将历史上“能时艺”的“妇人”转化成了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2.
桓温取道三峡、进击成汉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有着非常显著的原型意义。桓温识八阵于鱼复并赋《八阵图》诗,开启了"八阵图"这一具有特殊文化蕴含的原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世代书写;《世说新语》中,有关桓温三峡中黜免部属及见绝壁而叹的故事,则分别引发了中国文学传统中关于"哀猿"、"峡险"两个文化原型的书写热潮。  相似文献   

13.
生物进化论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文化衍生物所导出的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乃是充斥着大量生物学意义的艺术形象的出现与以生理学描写作为重要标识的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发生。在很多自然主义作家的创作中,人们都可以看到对人之本能的类似于生理学家和动物学家的解剖。受生物进化论“适应”观念的启发,自然主义在文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环境描写的独立地位问题。自然主义作家热衷于描写人物是如何被他们所无法控制的外在社会环境和内在遗传因素所摧毁的,求真的科学主义价值取向使其普遍抽离了传统文学书写中常见的那种道德教喻的意旨。当生物进化论及其“实验”方法论所推动的科学主义思潮成为19世纪西方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标举“文学科学化”的自然主义也就合乎逻辑地在19世纪后期成了西方文学的主潮。  相似文献   

14.
李学斌 《兰州学刊》2011,(2):204-206
按照弗莱的说法,文学的源头是神话。在远古时代表现为神话形象,在后世的不同时代里,则通过艺术在无意识中激活,转变为“一种类型的或重复出现的意象”,也就是所谓“文学原型”。这个结构原型,在《神笔马良》里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移位”。具体表现就是,“善的世界”和“恶的世界”于相互对立中呈现出对彼此的交融和依存。从这个层面上说,神话、民间故事一旦进入文学系统,在面貌上就完全“人间化”了。鉴于此,文章认为,《神笔马良》代表了儿童文学的特殊一脉,它借助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中的原型结构,表现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独特风韵,也体示出“原型”变异的深刻内涵和悠远价值。  相似文献   

15.
沈潜 《兰州学刊》2003,(6):171-173
人物命运是由围绕着某个人的社会的、自然的关系所决定的独特的经历、遭遇 ,是通过“偶然事件”暗示的“内在联系”。情节、性格描写纳入命运的轨迹 ,才产生丰厚和深刻的文学美学意义 ;命运演变超越作家的主观意愿 ,往往就是审美创造的超妙境界 ,命运的美学意义得到充分的显示。  相似文献   

16.
张树政 《理论界》2015,(1):122-126
原型批评是西方文学评论中的一种形式,它盛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原型批评是通过对神话的分析和探根,凭借文学文本中的意象、细节描述、情节和人物类型对文学文本进行解读。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是人类学和心理学,它在文学批评领域对文学文本的分析和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原型批评家弗莱借助人类学家弗雷泽和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提出了原型的概念并将其运用到文学文本的宏观分析之中。美国文学批评家费德莱尔进一步发展了原型批评理论,从七个层面探讨了成长小说的范式,为文学文本的微观探索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荣格以"集体无意识"和"原型"为基础建构的"原型批评"理论涉及文学、人类学、神话学和心理学,为研究文本分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依据.在这一理论的观照下,重新审视<远大前程>中哈维沙姆小姐性格异化背后的诸多因素, 认为男性作家的集体无意识、女主人公人格面具的过度膨胀和暗影的过度压抑使哈维沙姆小姐的悲剧命运成为必然,期望能够为狄更斯笔下的女性角色提供一个新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外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家描写过“疯子”,但真正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成为文学典型的、至今仍在世界文苑中闪烁光辉的“疯子”却不多。果戈理曾在《狂人日记》中写过“狂人,鲁迅也在《狂人日记》中描写过“狂人”。果戈理是俄国的“散文之父”,鲁迅是我国新文学的旗手,他们笔下的“疯子”是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的,同样  相似文献   

19.
现代英语文学中的性爱描写,与传统爱情文学致力描写两情相洽,心心相印不同,表现出一种非诗意的倾向。非诗意倾向具体表现为三种类型,即:现实无诗意”,“本然无诗意”,“诗意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20.
何立新 《理论界》2006,1(6):193-194
西方传奇的复仇主题与中国小说的复仇主题,在价值取向上有所不同。中国复仇文学中不乏一种颇具“反讽”意味的表现倾向,西方复仇文学对这种故事有时会产生一种有价值的“误读”,甚至因此而进行一种“再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