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进行了独到的解释和预测,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的新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后冷战时期的世界主要冲突之源不是经济或意识形态上的,而是文化上的差异。他认为,世界格局将取决于八大文明,即西方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和可能的非洲文明的相互作用。亨廷顿敏锐地观察了当代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关系,为国际政治注入了新的研究视角。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可能会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对外政策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明冲突论"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各国学者围绕其主旨展开了"冲突"还是"合作"的讨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在文明的交互过程中,因其符合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要求,具有不可或缺的当代价值,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享廷顿基于冷战后时代国际政治局势的重大变化,提出了“文明冲突”的理论。他认为:文明将取代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未来的世界冲突将主要是文明间的冲突,这是20世纪40年代坎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又一最富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就“文明冲突论”给我们的启示、世界文明的分类,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国际政治行为的主体问题谈了一点十分粗浅的看法。对“文明冲突论”确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以期构建我们的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4.
文明冲突论中的文明概念,实质上是宗教、种族和民族等概念的混合体,其提出本身是对美国国内政治状况的反映.文明冲突与其说是存在着文明差异的结果,还不如说是文明面临挑战的结果;与其说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之间的矛盾,不如说是一神教与多神教之间的矛盾.恐怖主义的类型和特征虽然与文明差异有关,但本质上是文明世界与思想蛮族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把“文明范式”和“冲突论”进行明确的区分,是重新认识“文明范式”的基础,有助于对整个“文明冲突论”的宏观把握;但这项工作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文明范式”体现着“文明冲突论”的主要精华,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对亨廷顿化的“文明”概念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改造是弥补缺陷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为分析21世纪初的全球政治提供了一个简明的框架,但未必如其所言般地准确。因为从亨廷顿的论证来看,在历史学意义上存在着基本的事实与逻辑错误,在国际政治学意义上掩盖了非西方与西方冲突背后的的利益指向和权力结构关系。所谓文明冲突论,特别是把矛头指向中国,是亨廷顿因不能正视西方文明的罪恶污秽面而对非西方文明产生的强迫性冷战意识,是殖民主义心理负担重压下的精神分裂性虚构。  相似文献   

7.
文化冲突论是关于多元文化相互间的竞争与对抗的理论。20世纪的文化冲突论以后殖民文化理论和文明冲突论等形式表现着东方与西方文化、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间的竞争与对抗。文化冲突论的本质是文化一元论,其困境在于非此即彼的一元论思维,而多元文化间的平等、开放意识及人类共同的生存利益将推动多元文化从冲突走向合作与和谐。  相似文献   

8.
对国内价值冲突研究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传月 《理论界》2005,19(1):78-79
作者认为国内对价值冲突的研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弄清楚什么是“价值冲突”,没有区分价值的冲突与价值观念的冲突,没有兼顾价值冲突的两大类,即同一主体的不同价值之间的冲突和不同主体在某些相同价值上的冲突;对价值冲突的研究只是局限于功利价值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后现代意义上的"差异"观和"差异政治"观,简要评价了帕依的"多元政治文化分析"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认为这两种观点是典型的后现代差异政治观的代表--它们从多元文化、文明作为理解差异政治的切入点,为理解多级的世界政治格局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路径,但同时它们也过分彰显和强调了当今政治学中差异与冲突的固有性和不可避免性.只有辩证地理解政治文化中的"异与同",用辩证的观点来审视文化、文明中的差异以及后现代差异政治观,才能真正科学把握纷繁复杂的世界政治图景,弘扬"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0.
文明冲突论是文化范式现代性的一种表达,它根源于笛卡尔主客体二元分裂的世界观,在社会人类学上其主要表现为对人类文明"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划分。不论是西方的自我中心主义还是非西方的"他者的视野",都没有挣脱现代文化范式的羁绊,因而也就未能超越文明冲突论。马克思以世界历史眼光对现代文化范式给予批判。在马克思理论视野中,未来世界的文化范式应该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11.
“文明冲突”与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 1993年抛出的“文明冲突论” ,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 ,讨伐之声此起彼伏。但自“9·11”事件之后 ,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在世界各地销量持续攀升 ,“9·11”事件似乎成了“文明冲突论”的最佳注脚。在现实中 ,不同文明背景的人们在交往中不和谐之声也时有所闻 ,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冲突吸引了人们更多的注意力。其实 ,至今仍焕发出生机、显示出生命力的全球主要文明样态 ,归根结底毕竟是异质性的。东方文明也好 ,西方文明也罢 ,毕竟都有其独特的生成基础和发展历程 ,每一种文明的有效性 ,首先是…  相似文献   

12.
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学教授塞缪尔·P·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1993年发表于美国《外交》季刊上的《文明的冲突?》一文, 其传播范围之广泛,引起争论之激烈,在近年的社会科学领域,恐怕无出其右者.一篇两万言的“短文”激起如此波澜,实在是因为亨氏雄心勃勃地向世人推出了一种冷战后社会国际政治的新视角——“文明冲突论”,而且一再宣扬其权威性并咄咄逼人地质问道:未来国际关系中的主要冲突之源,“如果不是‘文明’的话,又是什么?”于是乎,各国各地区学者竞相出来反应,见仁见智、评长论短,一时间,围绕《文明的冲突?》(以下简称《冲突》)所展开的争鸣真有几分“文明冲突”的意味.我国学者对该文反应尤为强烈,不独因为文中特别强调儒教——伊斯兰教两种文明的联系将是未来西方文明的最大威胁,还因为几年前围绕作者另一本名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展开的有关“新权威主义”论战至今仍余波未平.与前者不同,这次对《冲突》的主要观点,我国学术界持批评态度者居绝对优势,认为“文明冲突论”有着“致命的谬误”,是亨廷顿“意欲成为新时代的乔治·F·凯南”的应时之作.笔者以为,如果说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带有明显的美国中心主义色彩,那么中国学者的评论文章也大多包含几分民族主义情绪.其实,心平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广大人民的福祉,关乎着人类和民族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诉求,表现在生态优先、和谐共生以及永续发展.生产关系因为生产力产生大幅度变化从而影响生态文明价值诉求的实现.在农耕时代,人与自然是基本平衡的;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失衡巨大;我国近40年的高速发展也对自然造成严重伤害.新时代下,防治生态文明价值诉求失衡,应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诉求的理念出发,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建社会和谐,构建新型生态文明价值观,为生态文明提供政治及制度保障,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被后人称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在这条文明发展之路上的各族人民通过彼此之间的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不同区域经济的合作交融,不同信仰的和睦相处形成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与核心价值认同,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促进沿线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和东西方文明交流合作的象征。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互利合作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形成丝绸之路精神中的核心价值认同的重要机制;各民族之间在共同利益上的共商合作、开放包容、互惠互利是丝绸之路精神中的核心价值认同的前提和原则;"丝绸之路"沿线各族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是"丝绸之路"精神中核心价值认同的文化基础;沿线各族人民和平相处、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是"丝绸之路"精神中核心价值认同的理想和目标。这其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逐渐成为沿线各族人民共有的文化认同和核心价值观念。正是这种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使得"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今天"一带一路"建设中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贺庆  杨冬艳 《中州学刊》2007,(3):137-141
高招政策本身具有“内生性”冲突,同时还背负着特定社会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价值诉求,从而滋生出一系列的“外生性”价值冲突。价值冲突是当前高招政策所必然具有的特征。这两种冲突的互动结果是走向价值平衡。价值选择是高招政策价值平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文化自觉的深层次意义来自于其价值性的最大体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及其引发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危机,是我们为何需要进行文化自觉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理性地对待不同文明的价值差异,需要我们对社会转型中文化自觉的价值性进行审视,站在整个人类的文化和谐发展的高度进行不断的探究和思考,始终把文化自觉作为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发展以及彰显与践行和谐价值理念的重要思想与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引发了中国社会持续、深刻、全面的整体性转型.社会转型与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相同步,就其主题特质及其内在轨迹而言,是中华民族之本位价值观念的寻索与探求的过程,意味着社会之基本价值关系的全面调整和有效转换,并通过社会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等而具体表现出来.在社会经济价值观变迁方面,表现为在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的博弈中,公正与共享价值观的胜出;在社会政治价值观变迁方面,表现为由"权力型政治"向"权利型政治"的转变中,现代公共行政的治理价值理念的出场;而在社会文化价值观方面,则表现为由抽象的"伦理本位文化"向新"公民本位文化"价值理念的转变.这是价值取向方面,社会由"政治主导"到"经济主导"再到"人文公共性"本位的制度文化追求历程中,新质的社会共享性价值信念和理想的渐进生成与有机呈现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公平正义是我国政治生活中一个具有行为约束性的基础价值.从发展进程看,公平正义是政治文明的发展成果;从价值取向上看,公平正义是政治文明的基础价值取向;从评判标准看,公平正义是评判政治是否文明的标尺;从发展条件上看,公平正义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两霸争权化为多极性政治格局,区域性、民族性、宗教性的武装冲突此起彼伏、迭起不休。对此,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强调当今世界对抗的主线是基督教文明同伊斯兰教。儒教文明的冲突,尤其是基督教文明同伊斯兰教文明的冲突,它是历史上基督教、伊斯兰教两种文明对抗的延续,集中体现在政治一军事对抗方面,因而最具有不稳定性、爆炸性和危险性。基于这种观点,一些西方学者开始扩大中东的外延,把前苏联的中亚地区划归中东的地域范畴,对其今后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负面效益日益凸显。科学技术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体系的核心问题。科学技术的外在价值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价值。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有机整体,从其外延上看,它具有多层面或多维度的指向,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五个层面。生态文明建设多层面的指向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的外在价值思想具有一定的契合性,要求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以生态化、人性化为方向,使科学技术走向人性的复归,以恢复科学技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