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南宋辛派词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南宋辛派词人登上词坛,其不同于传统词人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式就引起了同时代及后世的关注.20世纪以前,对"辛派"的评论主要以词话、词序及词跋的形式出现,在肯定其独树一帜的同时,多数论者对其"豪而不婉""放而不敛"的弊病予以批评,忽视了辛派在反映现实、解放词体方面的贡献.20世纪以来,更多学者充分肯定了辛派提高词品及其散文化笔法的意义,研究趋于更加全面和客观.  相似文献   

2.
论词绝句是清代新出现的词学批评形式,其中以论宋词者数量最多、价值最高.清人的论宋词绝句以品评词人、赏析名句、歌咏本事为主要内容,其中有不少观点乃发词话之先.清人以散点透视与摘句褒贬为主要评词方式,又以提点推宕的结构成功解决了论词绝句中理性议论与感性诗意间的矛盾.这些论词绝句深含清人的词学思想,不仅对我们研究宋词具有启发意义,同时也是我们剖析清代词学思想的极好史料.  相似文献   

3.
晚清湖湘派词人杨恩寿以戏曲家、诗人名于世,在词学领域也有一定建树,其《论词绝句》三十首及《词余丛话》部分内容体现了推尊词体、推崇姜张和浙西词派词风、严审词律等词学主张。杨恩寿有《坦园词录》七卷,学习姜夔张炎词风,词境多为清冷、寂苦、伤感,在用词、修辞上,多选用寂冷色调,词境伤感清苦。杨恩寿词虽为曲家之词、诗人之词,在晚清湖湘词派中,被称为“同光三家词”之一。  相似文献   

4.
从词集选编及校评角度对"清季四大词人"的词学理论与创作做整体研究,探讨四人的词学思想与艺术旨趣。他们重视词学基础文献的搜集、整理,且成果显赫;注重词学理论的阐发、弘扬,将理论与创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其丰富的词学思想主要通过序跋与评议体现,大致表现在尊词体,重情性,倡重拙大,主寄托,彰显出自觉的词学流派意识,并有开阔包容的词学观。四大词人将选编、校勘、理论、创作四者结合,尤其是比兴与寄托手法的运用,使"清季四大词人"在词集选编与艺术创作旨趣方面达到审美趋近。  相似文献   

5.
论爱国词人刘克庄的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克庄(公元1187-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他是南宋后期的著名词人,今存词作二百六十余篇.钱仲联先生所撰《后村词笺注》极为精审详尽,钱先生指出:"他的词作继承发展了辛弃疾的传统,成为南宋辛派词人三刘(刘过、刘克庄、刘辰翁)中成就最大的一人."这个评价是允当的.本文拟从刘克庄对辛弃疾词风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对后村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一论析.  相似文献   

6.
唐诗话语是词学批评的重要源泉,亦是词学批评比附形式的重要内容。从词体比附诗体到宋词史比附唐诗史,从词人个体比附唐代诗人个体到具体词作比附唐代诗歌作品,皆体现出词学批评家推尊词体、突出宋词文学成就、推崇代表自己词学观念的词人个体等词学理念。词学批评中的唐诗话语客观上提升了词体的地位,丰富了词学批评形式,为诗词文体之辨体与破体提供了充足的文献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典词学体派宗尚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条线索中:一是偏于推扬婉约之体的承传,二是偏于推扬豪放之体的承传,三是婉约与豪放不可偏废之论的承传.上述几条线索,从不同维面上展开了古典词学批评时主流词作风格与体派的宗尚,建构出我国古典词学审美风格论的主体空间.  相似文献   

8.
姚蓉  王兆鹏 《江汉论坛》2004,(11):117-121
本文从唱和活动入手考察明末云间词派的词论与词作,认为唱和活动的游戏性、竞技性对云间词人的词学观念、创作实践影响甚大。云间词派以词为“小道”、以词为“言情之作”的词学观念,及其词作多闺阁题材、小令体裁,其婉约风格、浓艳词藻等风貌,都和他们的唱和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凤林书院草堂诗余>是宋末元初的一部词选,所选多为江西词人词作,厉鹗据此提出了"凤林书院体"和"江西词派"的概念.对于凤林书院体的风格特点,学者们大多认为是"接近干苏辛一派词的风格",但从该书所选词作的选调用韵、用典和用字等几个方面来看凤林书院体与"稼轩词风"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与辛派词人的豪壮词风差异较大,有些地方接近于张炎一路格律派词人,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王鹏运在推动词学发展上,除了数量甚众、风格卓异的词作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词学思想及其对临桂词派其他词人的影响。他以词体为尊,推重词的比兴寄托,倡导“重”、“拙”、“大”“作词三要”,重词之体格,讲求体格与声律二者并重,推重空灵而厚重的梦窗词,这些思想直接影响了临桂词派的重要词学理论《蕙风词话》的建构与形成,为临桂词派形成自己独特的词学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