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制造业的高速增长主要依托低成本的生产要素优势并形成了低成本制造优势。随着产业体系的完善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创新型制造优势正在形成。但是随着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持续上涨,低成本优势正在削弱;粗放的增长方式和巨大的制造业体量使生态环境约束加剧,同时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以及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正在兴起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带给中国制造业新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制造业需要打造新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升级和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产业政策要实现由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功能性产业政策的转变,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构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优势原则仍然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进行国际分工定位的原则。加入WTO之后,中国现实的选择是力争成为国际性的现代制造业中心。中国具备成为现代制造中心的比较优势,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处在要素驱动转向投资、创新驱动阶段,“入世”与经济全球化为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了巨大机遇。短中期内,中国不具备成为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的基础和条件,研发活动与服务业的发展应围绕提升制造能力而展开,以避免盲目性。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经济史上,先后出现过英国、美国、日本等3个世界制造业中心。世界制造业中心先后从英国转移到美国、日本的历史进程表明,“世界工厂”在工业实力、对外贸易、技术水平、金融条件、贸易环境等方面应该具备基本的条件。对照当前中国工业的基本状况,中国目前虽然已初具“世界工厂”的雏形,但还称不上真正的“世界工厂”。中国在制造业方面与主要发达国家虽存在较大差距,但已具备成为“世界工厂”的多项优势。中国在向“世界工厂”发展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期、分批、分层次地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中国IT制造业是指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制造业.中国IT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IT制造业大型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途径是什么?本文阐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以及二者的关系,并从对联想电脑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分析中指出,中国IT制造业通过发挥比较优势积累资本,实现要素禀赋的改善和升级,并在发展过程中提高组织能力和互补资产的水平,从而不断地提高中国IT制造业大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是产业革命的主力军,可以说,没有制造业的发展就没有今天人类的现代物质文明。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兴旺的基石,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力量,没有制造能力的民族是没有竞争能力的民族。因而,有关产业竞争力尤其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也就迎合了世界经济不断走向全球化态势的新的需要,成为各国政府、学术界、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正处在国际产业结构大调整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而言,如何利用既有优势,正视和剖析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其在未来几十…  相似文献   

6.
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坚定走工业化道路的根本动力,装备制造业是加快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装备制造业,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曲折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入了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新阶段。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装备制造国,在建立了独立完整产业体系的同时,产业自主可控和现代化方面也取得显著进步。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形成了紧密围绕国家工业化目标和工业化战略发展装备制造业、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可控”和产业现代化、结合制度环境和产业发展阶段有效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形成公平竞争和开放的产业环境、坚持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等宝贵经验。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的“老问题”,与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交织在一起,中国装备制造业需要肩负起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使命,有效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作用,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党的初心使命对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变化和应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的困境,而基础研究能力仍然薄弱、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尚未健全和创新环境有待优化是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中国制造业要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切实发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特征和作用,指出制造业信息化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影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最后提出了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制造业自主创新激励方式的国内外现状比较分析发现,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各国政府发挥的作用较大,包括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建立成熟的资本市场、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实施产权保护、发展创新型集群产业等。借鉴国外经验,中国制造业也应在上述方面作出努力,如此才能不断提升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杨萍 《西部论坛》2015,(4):93-101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是促进服务业增长和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根据OECD2014年投入产出表分析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并与主要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其他金砖国家(印度、俄罗斯、巴西)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消费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而制造业比重相对较高;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处于较低的水平,制造业中间需求中来自服务业的比重较低;中国国民经济及各产业中间投入中,制造业投入率明显偏高,而服务业投入率明显偏低.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水平较低,不仅由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而且缘于要素供给不足和制度性约束;应放松服务市场管制,降低服务业进入壁垒,并提高制造业竞争力,以实现在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文章分析了数字化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以2015 2019年全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熵值法测度了数字化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检验了数字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按照区域分组,实证检验了数字化在不同区域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化能显著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且在东部地区,带动效应更加明显,经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的测度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检验结果依然显著。  相似文献   

12.
准确把握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对于制定相关战略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技术先进性、国际市场竞争力、经济贡献和产业关联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中国、美国、德国和日本四国装备制造业的先进水平,结果显示,不论是从产业规模还是技术层面来看,整体上中国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距离其他三国尚有相当大的差距,需要借鉴他国经验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祥林 《天府新论》1998,(1):86-87,95
由中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10届年会”,于1997年11月上旬在风光秀丽的桂林召开。来自海内外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专家、学者15o多人出席会议并提交6o多篇学术论文。与会者围绕“中国古代文论与当代文论相融合的思考”、“中国古代文论在国外传播之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石涛、况周颐等广西古代文艺理论家以及当代王力、冯振、秦似等学者对古代文论继承发展的研究”等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成为当下古代文论研究领域热烈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是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中国整体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本文选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数据库2000~2012年数据,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五项指标进行了测算,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年度变化趋势和国际对比及排名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历年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国际竞争力水平相对其他国家较低,同时国际竞争力排名比较靠后。针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 ,国际资本和制造业正在大规模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已成为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最重要的地区。制造业转移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分工的必然现象 ,南京需要抓住这一机遇 ,主动的把引进国际制造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合起来 ,促进南京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对此 ,需要认真研究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规律 ,分析南京承接国际制造业的区域环境和条件 ,实施项目推进战略 ,加快制度创新。这对于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促进工业发展是‘富民强市’的第一方略”的战略思想 ,并以此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推动南京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基本实现现代化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日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NTB指标和RCA指标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劣势所在,并结合中日制造业间的国际分工类型和两国在不同分工领域的竞争关系,指出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力上与日本的差距,并基于以上分析,从劳动力资源、产业集中度、研发投入状况、劳动生产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工业制品国际竞争力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在中国的发展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造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主体 ,在中国发展已成气候 ,并有大国优势。这为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很多积极效应。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面临内外挑战 ,必须正确对待。今后要在继续做大基础上着重做强 ,力争从传统制造业逐步演进为现代制造业。这要优化结构 ,依靠科技进步 ,并纳入现代化建设的视野 ,与其他产业联动 ,采取多种对策 ,真正起到“世界工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产业分工与中国文化产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类的经济活动是沿着从农业、工业再到服务业这样一个轨迹发展的。而文化产业的出现,则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还推进三次产业的发展。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目前中国虽然在制造业具有某种比较优势,但却处在国际制造业的低端,获取的利润很少。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尤其是以创造为核心的创意产业,来推进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中国的制造业,使中国的制造业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占有更为有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业中出现一些不良制造与不良技术现象,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要求我们形成一种新的中国制造业文化,其意义不仅在于提高产品质量与技术,还在于它对人的主体性建设和主体性发展的意义。文化不仅能促进中国制造业生产出好产品,也能生产出好的人格、好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格局发生根本性变革,内部创新不足和外部竞争加剧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数字贸易以数据流动为牵引,以数字服务为核心,为推动中国制造业GVC升级提供了新思路。首先基于“供给侧—需求端—供需联动”角度,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对数字贸易驱动制造业GVC升级的内在逻辑进行了阐述;其次从数字技术、数字平台、数字服务和数据流动角度考察了数字贸易驱动中国制造业GVC升级的实践困境;再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增强数字技术研创能力、优化数字平台运营环境、推动数字服务产业发展及消除数据要素流通屏障的优化路径,以期为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