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村居民养老问题是牵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根神经。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完善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维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009年,中央政策要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在全国10%的区县进行试点。在此利用在江苏省淮安市的调查数据,研究新农保在淮安实施以来居民参保水平、政府财政补贴现状、农保信息系统建设及经办管理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现行的做法,从中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发展和完善新农保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及其改革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推动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户籍和身份基础上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使现行的养老保障体系阻碍了农民的空间流动和社会流动;同时,未纳入保障范围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问题凸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重塑养老保险理念,建立适度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改革正在辽宁逐步展开,已经成为保障农村居民老年生活的基本制度。然而,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比较,辽宁新农保实际保障水平明显偏低。结合辽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恩格尔系数等收入分配理论为基础,根据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目标来分析辽宁新农保适度保障水平以及地方财政支持能力,可以发现,辽宁农村养老保险低于适度保障水平,需进一步从制度改革入手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辽宁城乡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已经全面推开,这对于推进以民生建设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在新农保试点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诸如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不高、农民领取的基础养老金待遇过低、农民无法实现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接续等.这些实际问题不解决,直接影响到新农保制度在农村的全面贯彻落实,进而影响到城乡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问题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适合农村居民的单独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从根本上化解农村居民年老的风险,有效保证农村居民晚年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广大学者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日趋广泛,笔者梳理后发现,学者在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政府责任和养老保险模式方面有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但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未来的发展思路和整体建设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加速趋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为农民群体主要养老模式。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提高参保率,有效扩大制度覆盖面,有效实现风险分散,提高养老金的替代率。整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协调各方利益,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7.
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和顺利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城镇化进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自开展以来,在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改善农村养老局面、加快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等方面已展现成效,但不足也不容忽视。通过对马楠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状况的调查,发现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以推动新农保制度的健康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和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政策的不稳定使得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当前在城乡统筹的新形势下,国务院及时制定出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这无疑会加快全国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索试点的进程.但是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筹集层次较低、筹集方式单一和基金保值增值渠道不畅等问题,亟需采取多种措施加以完善,并通过法律的方式予以确认,从而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并实施以来,学术界对其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以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平台,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的论文进行检索和定量分析;结合前期学者研究的热点,从基金筹集与管理、农民参保行为影响因素、财政支持能力、政策实施效应、可持续发展五个维度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家庭捆绑缴费模式伴随着新农保制度的推行为人所熟知,在民众中和学界都引发了诸多讨论。家庭捆绑缴费模式通过外在压力敦促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制度,克服了自愿参保的种种弊端,帮助农村居民走出有限理性的困境,卓有成效地促进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尽管家庭捆绑缴费模式存在削弱制度普惠性、激化家庭内部矛盾、增加制度执行成本、引发基层违规操作、导致制度尴尬之嫌,但社会保险的强制属性和农村的客观实际决定了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应遵循从自愿到强制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加直接激变农村收入结构的变化。通过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都存在正向影响,但对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更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居民收入结构演变的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结构演化将会推动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人力资本运作与农民增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影响农民收入因素的分析大都限于市场、政策及自然等外部条件的研究,从农民自身特别是人力资本存量(平均受教育水平)的角度来研究农民持续增收问题才更为根本.通过模型、Cobb-Douglas生产函数等实证分析可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投资收益率相对低下,是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性原因.因此,我们必须从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入手,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13.
1978—2007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城乡收入差距已引起广泛关注。1978—2007年的30年间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城乡收入差距对全国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这一指标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中国目前最重要的收入差距。造成及影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第一产业收入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保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农业政策供给稀缺、城乡人力资本存量存在差距等。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新时期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加速农民非农化,扩大农民的非农就业。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障碍因素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制度改革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转移的组织化程度等,以加速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改革、农村人口全面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应拓宽制约农民消费的瓶颈,实现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的农村改革,使得我国“三农”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巨大成就举世瞩目。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中心,是重中之重。湖南省农村30年改革发展给我们留下的启示就是:农民增收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主线。论文从总量、结构、阶段性、差异性和政策效果等角度回顾和分析了30年来湖南农民收入的演变和现状,得出转折点上湖南农民增收不容乐观,因为:中国经济大背景下农民增收难,粮食大省农民增产不增收,务工经济对地方财政贡献度不大,农业基础薄弱,贫困面还很大。因此,需要促进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统筹城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民市民化;深化农村市场改革,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财政支持“三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根据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将农民分成两组,分别利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比较两组农民耐用品消费情况,并检验消费观念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同时比较新农保首批试点区域与非试点区域农民耐用品消费的差异,研究表明:参加新型社会保障能有效促进农民耐用品消费,新农保制度的促进作用大于新农合制度,新农保制度试点区域农民耐用品消费高于非试点区域;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的消费行为,而且可以通过转变消费观念间接影响农民耐用品消费。应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农民收入,以促进农民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性制度的探索和完善过程中,地方经验往往能提供重要借鉴.浙江省德清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其中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强化政府责任、合理划分政府间职责是其基本经验.这对目前正在试点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德清实践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凸显出城乡一体化以及重构政府间职责尤其是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面板模型对西部地区1978—2009年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信贷投入促进农业产出增长的作用比较明显,而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方面则显得比较乏力;农业信贷资金的产出弹性逐渐得到改善,农业产出对信贷投入的响应更趋积极;农业产出和农村居民收入对农业信贷利率的变化不敏感,农村金融市场上信贷配给的现象依然普遍;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存在省际差异。因此,应完善农业信贷的征信机制,增加农业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并调整投入结构,调整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改善农民收入结构,以增强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