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劳动二重性决定了价值创造和使用价值生产是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结果 ,价值的实体是劳动 ,价值创造的实体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财富创造的实体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与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内的生产要素相结合的产物 ,是具体劳动生产的。商品生产过程是生产财富过程和创造价值过程的统一。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价值分配必须同财富分配结合 ,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具体劳动创造的财富应该由劳动者和其他参与的生产要素分享。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产权与分配的关系理论 ,分配关系是由产权制度而非劳动或价值创造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决定分配关系 ,在产权存在的社会制度中 ,分配有二重性 ,一方面各生产要素有权凭要素所有权获得对财富分配的索取权 ;另一方面 ,有权参与生产中人类劳动凝结的分配 ,这是合法收入 ,不是剥削 ,也不是萨伊要素价值认为的生产要素具有生产性可以创造价值。生产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核范畴 ,要与时俱进地科学拓展形成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概念 ,在此社会主义劳动内核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 ,是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于一些企业获得的较高的价值 ,既有本企业劳动创造的 ,也有外企业转移的可能性都有论述 ,但是 ,马克思没有对这两种情况的内在逻辑关系作出较系统的分析和界定 ,这就为当代的经济理论研究留下了较大的创新空间。本文认为理论界将企业获得的日益增大的那部分价值完全归结为本企业工人创造或外企业转移来的说法都有些偏失。而将劳动的主观条件引入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分析中 ,将劳动时间作出自然劳动时间和密度劳动时间的区分后 ,我们不仅可以清楚地划分“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的界限 ,理顺“价值创造”与“价值转移”的内在逻辑关系 ,而且能够更有效地分析“科技价值”、“垄断价值”和“风险价值”这些在现代社会日益凸现的现实经济因素的价值构成等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价值、价值的属性和价值决定基础的涵义各不相同,商品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而,商品价值具有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二重”涵义。由于资本主义是“要素”和“资本”本位的社会制度,因此,西方价值理论中的价值定义在“效用”之上,强调了商品的自然属性,;社会主义价值理论中的价值定义在“劳动”之上,强调商品的社会属性。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这一具体国情出发,社会主义的价值理论应该是“一主一辅”的“二重”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4.
层次分析法在社会科学、能源系统、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经济管理、教育资源管理、科研成果评价等诸多领域显示其应用价值。就衡量劳动价值而言,利用层次分析法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决定劳动价值的三个要素间的依次顺序为创造价值量、技术含量和成本投入量。决定分配方案的四个要素间的依次顺序为劳动价值或劳动贡献、劳动成本、劳动者岗位、劳动者资历。在实践中,只有区别了不同的岗位、职能、单位类型、运行机制以及增收能力,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改革和规范,才能解决灰色收入问题,实现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阎革 《学术论坛》2002,23(3):38-41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石 ,是随着经济基础和阶级斗争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 ,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一元论的观点不能动摇。文章认为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 ,物质财富的生产 ,更多的是依靠科学技术 ,即知识。但是 ,知识本身(包括知识产品 )不会创造价值。所谓知识创造价值 ,实际上仍然是劳动 (包括脑力劳动 )创造价值 ,所以不能用“知识价值论”代替劳动价值论。文章还对服务劳动创造价值问题进行论述 ,认为不一概肯定 ,也不一概否定 ,要作具体分析。最后 ,作者认为 ,要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必须阅读马克思的全部经济学著作 ,防止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6.
基于马克思对劳动与价值的经典分析,得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等同于"个人劳动是转化为人类劳动的唯一源泉"这一命题,而后一命题显然是成立的,进而得出只有当劳动同时具有活劳动、参与社会分工的劳动和有效劳动的属性时才能创造出价值。并且,在对要素决定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进行反驳的同时,主张劳动价值论应与时俱进,同时坚持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相似文献   

7.
自从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以来,就一直遇到严重的挑战,其中争论的核心是活劳动创造价值,还是物化劳动也创造价值。所谓《劳动价值整合论》就是后者在当前的一种表现。它通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的曲解,并把它和庸俗经济学的一些观点“整合”在一起。这种“理论”并不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丰富、发展和完善,而是对它的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异化劳动理论的深刻阐述和剖析,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异化形式,并指明实现共产主义是扬弃异化的根本道路.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异化劳动现象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为此,全面认识和分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科学认识当前我国存在的异化劳动现象,深化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理解,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湘中 《兰州学刊》2011,(7):1-5,10
劳动力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大于自身价值的特殊属性;劳动力价值一般是按资本获利多少这种生产关系决定的,由劳动力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劳动力价值的高低。劳动力使用价值来源于体力和脑力消耗以及知识和技能增长,可以无止境提高,形成大于劳动力价值的劳动生产力,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马克思区分了劳动力与劳动的不同概念,指出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与资本交换并创造价值。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劳动力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它的实际使用就是劳动的物化,就是价值的创造”。因此,价值源泉不是抽象劳动,而是劳动力使用价值。长期以来,“抽象劳动创造价值”被视为价值源泉的定义,它与“价值是抽象劳动”发生矛盾,应予扬弃。  相似文献   

10.
论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的收入及其来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第一部分是探讨市场经济下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收入的来源问题。文中论述了马克思关于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在物质生产部门中对价值的创造 ,并在以下两个方面扩展了马克思的价值论 :一是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品也可以是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商品 ;二是在非物质生产部门中的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同样是创造价值、提供剩余价值的生产性劳动。第二部分是探讨市场经济下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取得收入的方式和收入量的确定问题。文章澄清了从价值决定中探寻分配方式的误解 ,论证了在市场经济下 ,科技劳动、管理劳动与一般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 ,获取收入的方式和数量取决于供求和竞争性的价格机制 ,说明了培育成熟的市场是使我国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的劳动获得应有的报酬的基本保证。本文的最后部分对我国当前颇为流行的“要素贡献论”、“要素价值论”及其理论来源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论价值、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芳 《江汉论坛》2002,1(11):26-29
价值,是在商品的交换关系中以货币价格相对表现出来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体现的是商品所有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物质生产要素和一切不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都不创造价值。市场经济的分配就是价值分配,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由价值规律支配的市场价格就是对商品所有者经济利益分配的手段和实现形式。价值、剩余价值、资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2.
从价值到文化价值--文化价值的学科意义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美堂 《学术研究》2005,3(7):44-49
本文在分析文化价值概念的基础上,指出研究这一范畴的学科意义文化价值研究是文化哲学和价值哲学研究具体化和深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哲学"价值论转向"的关键;文化价值的研究有助于给哲学正确的定位.文化价值研究的现实意义则是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价值冲突、困惑和危机,现代人的这种生存境况客观上把文化价值的研究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3.
舍勒将现象学看作是对本质与此在问题的考察,这种考察可以划分为实事现象学、行为现象学和关联现象学。在他看来,对本质性领域的通达,就像胡塞尔在其认识论中通过一门理性认识的感知学说来进行一样,在价值论中也可以通过一门情感行为的价值认定学说来实现。舍勒认为情感活动先天地指向特定的价值对象,而对价值的认定在实事现象学的意义上只意味着一种特殊的质性;只有在行为现象学之中,亦即在接受性的情感行为之中才直接给出其意向相关项:在意向感受之中给出单个价值内涵,在偏好或偏恶之中给出更高或更低的价值,在爱与恨的行为之中给出价值的等级秩序。而在关联现象学上价值的本质性联系却奠基于一种纯粹质料的秩序,也就是舍勒的质料先天主义。后者的功能化才是价值作为一种功能性存在的基础。于是,价值认定依赖于价值存在。由此,舍勒的价值论面临着各种内在困难与外在误解也正根源于未能清楚阐释这种纯粹质料的秩序及其奠基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价值、本原及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人们实践的社会性所表现出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经济学的“价值”和哲学的“价值”有着共同的本原———社会性的一般人类劳动。市场经济中 ,“价值”有着共同的本原———社会性的一般人类劳动。市场经济中 ,“价值”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在特定条件下生活的个人 ,“价值观”也是多样性的。将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这是哲学“价值论”的一个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产业组织结构和价值创造体系在全球范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解构与整合。本文从价值链与模块化的相关理论出发,阐述了产业链整合的机制与动向,并在交易的复杂性、信息可编码识别的程度和供应商能力三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链整合的诸形态,重点对价值链与价值模块的整合机制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本文还对我国的IT制造业如何选择适当的整合模式以促进产业升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信息的价值问题与价值论信息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的价值问题可以从信息的有用性和信息对不同群体的利益偏向性两个方面去加以分析.主要源于信息价值的第一种含义,当信息的价值被过度强调时.就会导致"价值论信息主义",它是一种从"有用性"上对信息的崇拜和"信息万能论".  相似文献   

17.
真正的普世价值决不是某些西方学者所说的早已存在于各种宗教或文化传统中的某些共同的价值原则或道德戒律,而是当代全球化中人类共同生活条件形成的产物.近代以来全球化中的价值认同并不是对普世价值的认同,而是对西方价值这种特殊价值的认同,其结果是引起了普遍而激烈的价值观冲突.要消解包括这种价值观冲突在内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必须使当代全球性社会形成广泛的价值共识.即一方面普遍认同在当代人类共同生活条件基础上形成的普世价值,另一方面对各种文化价值观及其所肯认的特殊价值予以承认、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分析了剩余价值的源泉、生产和分配,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在新时代的中国,尚存在有生产剩余价值的现象.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坚持我们国家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企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于人力资本或劳动力的价值的决定,到现在为止的理论都是按照威廉@配第的理论,依据劳动力或人力资本所耗用的费用来决定的.正确的方法应当是按照劳动价值论,从生产角度来分析.人力资本的价值不仅包括维持生存等的费用,而且包括在人力资本再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活劳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劳动价值论与现实经济中的价值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了解实际经济生活中的价值现象,需要追溯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传承与变化的逻辑,分析货币价值基础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价格体系变化的逻辑,说明由于这一变化使价值规律运动在经济增长中的表现及带来的困难。现实经济中复杂多变的价值现象,包括经济增长、物价上涨、部门间产品比价不合理,以及金融市场价格变动趋势、金融危机等均源于历史上货币价值基础的变化。这一变化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变得更加曲折。近二三十年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不断金融化、虚拟化,以及不断发生的金融危机,无不说明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仍然是支配社会经济的深层规律。在世界货币缺乏合理的价值基础的情况下,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价格体系紊乱引起生产停滞表现出来的。正是美元价值基础的变化及发行规则导致了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金融化趋势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