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社会生活的出现 ,既为人类展现了一种美好的“虚拟生存”空间 ,同时也导致了各种网络社会问题的出现 ,网络社会问题表现出不同于一般社会问题的特征。为维护网络社会运行秩序 ,保障网上群体和个人的利益 ,必须借助于技术、法律、道德等控制手段 ,构建网络社会问题控制运行机制。由于网络空间的特殊性 ,决定了道德控制在控制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网络社会场域中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其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这种网络社会场域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通过人们生产、传播信息和从事社会交往活动而形成的虚拟实在社会场域,它是现实社会环境的延伸和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虚拟实在性、开放性、多样性、复杂性和交融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网络空间的二元交叠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空间是对物质世界的抽象,网络空间是纯粹的信息王国,网络空间实质上是一种虚拟的存在。网络空间具有虚拟化、数字化、流动化及弹性化等特点,还具有虚拟与真实、身体与心灵等二元交叠的特征。网络空间与现实物理空间相互信赖、相互影响。网络空间模拟现实物质世界,现实物质世界受网络空间影响。网络空间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影响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空间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还将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空间与社会空间共同构成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域.如何在网络空间中有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前的紧要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虚拟与现实、事实与价值、自由与规范这三对最为核心的关系:“虚拟与现实关系”要求重视虚拟实践的重要地位、发扬其积极因素、规避其消极因素;“事实与价值关系”的启示在于网络空间是事实与价值并存的空间,应用主旋律和正能量去占据;“自由与规范关系”的要义在于既要注重网络空间的自由性,更要重视其规范性.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有助于把握网络空间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特点、机制与规律,有助于澄清一些错误认识,有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虚拟和谐:网络社会系统的一种理想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和“在线生存”的无序化,虚实世界的和谐建构便成了一个紧迫而又合理的命题。虚拟和谐与现实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社会场域下来探索虚拟和谐的可能性和复杂性,体现了人们对网络社会系统的某种理想境界的追求。虚拟和谐将成为一种有助于促进网人真正成为人,使赛博空间真正成为和合载体的全新的文明理念与社会行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博客(Web Log)的网络交流方式、效果、传播文本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了个案的探讨.发现在博客交流中个体表现出对社会联系的强烈渴求,他们基于现实基础采用真实的社会角色建构了一个个紧密、互信、不断延伸的"高粘度"网络沟通场域,使得个体在网络中"破碎、零散"的主体形象得以整合,虚拟的电子交流回归到了现实的叙事方式与行为规范中.从而博客在社会层面上不仅成为个人言说领域兴起的标志之一,而且推动网络社会走向整合与规范,并且将会带来大众传播领域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网络公共领域的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公共领域不仅满足作为公共领域的一般要求,而且在主体、场域和对话机制三方面都具有"新"的特征。网络社群是新主体,网络空间是新场域,网络对话是新的民主机制。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建立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加强网络空间治理,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网络空间的社会公正问题.互联网一方面推动了社会公正事业的发展,网络空间的自由性赋予亿万网民以平等的起点和平等的机会,网络参政和网络反腐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网络也催生了一些新的社会不公现象.维护网络社会的公正,需要我们从道德和法治上加强网络监管,也需要我们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理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9.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引起我国学者重视和关注,场域概念的广泛使用并非是学者们故弄玄虚,而是具有逻辑发展的内在合理性.互联网络的普及和虚拟社会场域的形成,人的发展的社会场域处在现实场域和虚拟场域两种交融之中.人的发展场域的交融必然要求人们适应不同场域的"游戏规则"和"专门的利益",也必然会导致人的发展面临多重矛盾.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社会随之成为人们生存的新环境.在这种新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如何"满载而归",不仅是理论难题,更是现实困扰.而人的网络实践活动进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从人的网络实践进程出发可将培育活动发生场域确定为"器物"场域、"界面"场域、"网络空间"场域、"网络生活世界"场域,根据每个场域的特征和中心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主体教育模式、感知吸引模式、信息耦合模式、精神升华模式等培育模式,四种模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此抢占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制高点和新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