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我国实施安乐死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乐死涉及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立法技术、医疗水平等诸多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社会问题。安乐死是人的一种权利,它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我国安乐死立法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基于安乐死的特殊性,应对安乐死适用的对象、条件、方法加以严格规定。实施安乐死必须建立严格的法定程序,至少应当包括申请、审查、执行和登记备案程序。同时,在实施安乐死的过程中,如有违法行为,应视具体情况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2.
邱煜 《南方论刊》2007,(8):61-62
各国刑法无一不强调了对公民的各项权利的保障,在政治权利、经济权利、财产权利等诸多权利中,生命权更是受到格外的重视。然而安乐死问题的出现,对于刑法中对公民权保护的理论提出了挑战,正反两方面的意见针锋相对。在对安乐死问题进行探讨时有必要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周帼 《理论界》2009,(9):81-82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人类对生命价值进行反思,要求自主掌握自己生命的呼声日益高涨,安乐死思想应运而生.迄今为止,它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从伦理学视角对安乐死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安乐死对传统价值观提出严峻挑战,它的实施符合人道主义原则.尊重病人的生命自主权,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追求,捍卫了人的尊严.但其实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符合法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安乐死与人生命价值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乐死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涉及到哲学对当代医学的反思和对传统自然观、生命价值观的批判。对医学的哲学观点不同,对自然和人生命价值的哲学理解不同,对不同死亡方式的态度就不会相同。即便都是安乐死,但对主动安乐死与被动安乐死的态度也不会相同。就当代人而言,死亡本身不可避免,但死亡方式应当是可以选择的。只要有利于捍卫人的快乐与尊严,有利于追求人生命的意义,不管选择怎样的死亡方式,其死亡都比泰山还重。  相似文献   

5.
纵论安乐死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乐死的本质是死亡过程的文明化、科学化。在学界,对于安乐死,无论反对派还是赞成派,都能说出一堆理由。但经过仔细辨析,发现每一方都不是完全有理,也不是完全无理。赞成方真正可以成立的理由是安乐死能帮病人摆脱痛不欲生的痛苦折磨。反对安乐死可以成立的理由是防止病人错过改善病情的机会和防止病人被谋杀。由于这两方面的理由都是人的利益所在,所以不管我们是否实施安乐死,都会付出某种难以割舍的代价。  相似文献   

6.
霍增辉 《兰州学刊》2008,(4):121-124
安乐死问题涉及到医学、法律、哲学等诸多领域,对于安乐死问题一直存在赞成与反对这两种声音。安乐死并不与伦理道德相冲突。反对安乐死论者在某种程度上是以一种伦理道理驳斥另一种伦理道德,不具有科学性。安乐死问题与生命权体戚相关。安乐死某种程度上是生命权的表现形态之一。安乐死立法是建立在发达的医疗制度、法律制度等基础上的。当下中国对于安乐死立法必须立足于中国的本土现实而谨慎进行,对安乐死的条件、程序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界定。  相似文献   

7.
医学科学的进步必然涉及到一些新的法律问题 ,诸如脑死亡 ,安乐死 ,临终关环等 ,不仅在有力地冲击着传统医学 ,也在震撼着习惯法规。本文就生命法学研究中的死亡判定、死亡权利的选择、临终关怀等方面的问题作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安乐死的合法化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乐死是法学界、医学界近年来十分关注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 ,本文分析了安乐死的概念、对象、本质、分类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 ,对安乐死从医学伦理学角度、犯罪学角度、法学角度等进行深入探讨 ,提出安乐死立法动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安乐死分类的中义和狭义之说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指出应将安乐死分为自愿安乐死和无选择安乐死两大类。在有明确分类的前提下,对自愿安乐死合法化、无选择安乐死合法化的合理性应给予肯定,这是权利自由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我们不能用绝症患者的痛苦来成全我们的"善良"和"人道",也不能将医学的进步建立在绝症病人的痛苦之上。"传统人道"应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不断向"理性人权"方向迈进。同时,法律也应支持和疾病斗争到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安乐死现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有的国家已经或正在为安乐死立法,但关于安乐死合法性问题一直在理论界和司法界存在广泛的争论。分析论安乐死的法律性质及其对医学发展的影响、伦理道德、立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明确了安乐死在我国立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安乐死权利以赢得死的尊严为其目标。然而,法律实践中“死的权利”却往往只能带来挫败与羞辱。“黛恩案”说明在现代法权系统内,“死的权利”不仅难于实现,而且从根本上与死的尊严相悖。这根源于“自由意志化”和“尊严权利化”的双重作用。只有突破“意志论”自由观和消极权利观的制约,安乐死方有可能赢得法律上的尊严。  相似文献   

12.
非犯罪化代表了刑事政策的一个方向——缩小刑法的干预范围。安乐死非犯罪化是一种观念的更新。本文从安乐死非犯罪化的发展进程入手,以刑法的视角分析安乐死的非犯罪化问题,进而提出安乐死非犯罪化之条件限制和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13.
安乐死立法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乐死的不断被认知和实践给法学界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法律适用问题。要使之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并合法化 ,必须寻求立法上的突破 ,即制定一部完整、独立、系统的《安乐死法》。在立法技术趋于详细、具体、协调的今天 ,安乐死单独立法有利于容纳更具体、更切实、更充分的内容 ,以适应解决日趋复杂的安乐死案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陈俊  宋炳文 《理论界》2005,(8):171-172
安乐死是个全球性问题,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及传统伦理道德标准的非公度性,使安乐死成为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安乐死在荷兰首开先河之后,人们将眼光投向了我国的立法动向。当前,我国首先应当突破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为安乐死的立法工作扫除障碍,寻求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法治观念的最佳结合点,解决安乐死实践与立法的冲突,使安乐死合法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可让与的生命权这个概念,文章依次分析了霍布斯、卢梭、洛克三人的相关论述,表明三人并没有为生命权的不可让与性提供可靠的论证。因此,这个概念难以被用来反对安乐死合法化。  相似文献   

16.
“安乐死”的伦理争论主要是围绕着“安乐死”是否符合医学伦理、人道等问题展开,“安乐死”对象与标准、赞成与反对成为医学伦理争论的焦点。赞成“安乐死”者认为:“安乐死”符合自主原则、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原则、有利原则;反对“安乐死”者认为:“安乐死”与生命神圣观、生命价值观、人道观、美德观相悖,不利于医学科学进步,也并非完全是病人的真实意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安乐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及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和当前的实际二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安乐死”不是有社会危害性。并强调对“安乐死”应从法律上加以限制,防止滥用。  相似文献   

18.
"安乐死"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由于关涉到种种道德问题,它在我国难以取得合法地位.而我国儒道代表的传统生死观对死亡价值的肯定和重视,则为"安乐死"的合法性提供了颇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他人实施安乐死构成犯罪吗?本分别就消极安乐死和积极安乐死中对他人实施安乐死这一行为的犯罪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我国司法实务界对安乐死纠纷的应对提出了一点主张。  相似文献   

20.
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赞同安乐死,出现这种情况与传统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的长期影响密切相关。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为安乐死合法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其中,儒家的生死观为中国人提供了安乐死的社会价值,而道家的生死观则为中国人提供了安乐死的个体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