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现象地看,“民工潮”是指农村劳动力不再满足于“就地转移”,开始跨越城乡间的种种制度性屏障,涌入城市谋取和竞争就业机会并分享现代文明的历史过程。“民工潮”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决定了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好”或“坏”来加以规范。只要冷静、客观地评价“民工潮”现象,就会意识到它在中国现代过程中的历史进步性。本文试图通过对建国后城市化实践的追溯和战略反思来阐明“民工潮”在现时代的涌现不仅有改革年代的社会经济背景,也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如果说中国特色的农村人口城市化是身份变迁、职业转换和地域变动三位一体的过程,那么现时的“民工潮”在某种意义上则表明了中国正处在“潜在城市化”过程中。因为进城的农民工尽管找到了就业机会,都无法抹掉身上“乡下人”的历史印记,其最后归宿还是黄  相似文献   

2.
对“民工潮”的几点认识周德章,刘云近年来,对“民工潮”稍有关注的人即可发现,政府及整个社会对“民工潮”的反应是阵发性的,每当春节前后,农闲始末,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政府立刻把解决“民工潮”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舆论界随即推出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报导,...  相似文献   

3.
“民工潮”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对策姜国祥近年来,由全国几千万农民跨地区流动形成的“民工潮”,此起彼伏,引起举国上下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探讨“民工潮”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利弊及其对策。一、“民工潮”形成的深层原因“民工潮”起始于80年代末,发展于90年代初...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民工潮”之所以一年猛似一年,便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矛盾的集中表现。目前,我国约有1.5亿农业劳动力处于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的状态,人口的过度膨胀和资源的相对不足,引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现在“民工潮”的规模已经突破6000万人,其中90%是青年农民。由此看来,“民工潮”已经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时代潮。  相似文献   

5.
对“民工潮”回流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方面,大量的外资进入沿海地区,“三来一补”的产业发展迅猛;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力资源也向沿海地区流动,其中既有高科技人才“孔雀东南飞”,也有来自内地各省(市)农村的“民工潮”,这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八年时间过去了,“老民工”在沿海地区已不多见,那些“老民工”去向如何呢?据一项统计资料表明:有80qc的民工返回原籍,而且多数已成为当地小城镇建设中的骨干力量和主力军。这种“民工潮”的回流现…  相似文献   

6.
沿海地区“民工潮”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地区“民工潮”及其对策研究陈宗胜,高国力自80年代末期以来,越来越多的欠发达地区居民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发达地区城市谋求职业,引发了大规模的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形成难以遏制的“民工潮”。进入如年代以后,民工浪潮规模不断扩大,势头有增无减。目前....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学术界关于 “民工潮” 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两年学术界关于“民工潮”研究综述何频80年代末开始,我国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地、大规模地、持续地跨地区向大中城市,特别是向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转移,形成了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民工潮”。这一问题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学者们发表了许多有关的论文。现将...  相似文献   

8.
民工潮──中国现代工业社会的“生育阵痛”袁亚愚我国民工潮自80年代后期以来愈演愈烈,作者把这一现象称为“中国现代工业社会的生育阵痛”,从其发展趋势、特点、作用及近期和深层原因方面进行了探讨。民工潮以农村出外打工的青壮年男性为主;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出现...  相似文献   

9.
对“民工潮”现象的若干社会学思考陈宁近来,“民工潮”现象愈来愈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笔者拟从社会学角度,对这一现象提出若干看法,以就教于大家。一、民工进城动因中的诸种社会学因素农民进城的动因,人们大多从“剩余劳动力转移”上去寻找。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又远不...  相似文献   

10.
“民工潮”与二元结构的历史考察徐增文自80年代中后期涌起的“民工潮”,实质上是我国农村劳动者在不改变户籍身分条件下,自主性外出主要从事二、三产业的跨地域就业行为(或实践活动),即一定期限内的离土又离乡。其迅猛之势已经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些带有...  相似文献   

11.
年复一年的“民工潮”几乎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蔚为壮观的一道风景。“民工潮”掀起的人口迁徙运动,不仅成为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起决定性作用的“第一推动力”,而且堪称一场波澜壮阔的民众主动争取迁徙自由的人权解放运动。可以说,正是民间广大民众自下而上的积极诉求,现行户籍制度改革才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尽管1998年7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转了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数十年铁板一块的户籍管制政策有了相当的松动,但从整体上讲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依然相对迟缓。户籍制度改革首先是一种观…  相似文献   

12.
从8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争先恐后地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谋求职业,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尤其是每年春节前后,大批民工滚滚而来,致使全国铁路干线列车严重超员,大中城市车站旅客爆满,形成了难以遏制的“民工潮”。进入90年代后,民工潮规模急剧扩大,势头有增无减,农村剩余劳动力所汇成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三元社会结构是促成“民工潮”有序流动的战略抉择──兼评“民工潮”问题上的若干论点周沛八十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由于我国南北、东西地区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进一步扩大,在利益机制趋动下,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进行着跨省区、跨县市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农村是一块时刻孕育着变革的躁动不安的热土。近两年来由亿万农民参与的“民工潮”历久不息,又一次引起有识之上的关注。笔者赞成这样的观点:“民工潮”不仅是亿万农民渴望致富达小康和农村劳动力寻求能量再次大释放的鲜明信号,而且反映了中国农村强烈要求城市化的迫切愿望。它表明“中国农村城市化”应当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了。农村城市化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农村城市化是一个世界现象,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无法超越。国家无论大小,概莫与之相违。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从1800年到1980年的180年间,全世界城市化由5%上…  相似文献   

15.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李二虎目前,我国农村有4亿多劳动力,其中剩余劳动力有近2亿。在这近2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有5000~6000万人处于流动状态,形成了所谓的“民工潮”,而且在村剩余劳动力还将以每年10001人的速度递增’“。据估计,到20...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曾出现“民工潮”,本世纪初又有了“民工荒”。“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正越 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这个社会,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国改革的成效。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的过程 中,制度成为关键因素,并且是主要的瓶颈#如何跨越这个障碍是能否实现上述转变的关键。通过分析中国“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的制度瓶颈,以及对农民工生存现状的剖析,来探索如何跨越这个瓶颈。  相似文献   

17.
试论民工潮的缘起、作用和意义汪雷一“盲流”:一个不负责任的称谓人十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国内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宽、中国社会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民工潮的出现。数以百万计的农家子弟,纷纷走离那块他们祖辈滋养生息的土地,从贫困或经济不发达的乡村,涌入...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本地就业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家乡外出就业,形成庞大的“民工潮”的今天,仍有部分农民选择留在本地寻找就业机会。本文以这部分本地就业的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分析角度出发,认为农民本地就业的行为是立足于家庭经济单位之上,综合了经济、社会多种因素的一种理性选择过程。在此过程中,也体现了他们对个人资源认识的理性化。  相似文献   

19.
农民非农化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和一般规律。建国以来农民非农化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农民非农流动、60-70年代低潮中的“暗流”、80年代经济改革与复苏中的“盲流”、90年代“背井离乡”的大规模农民流动和21世纪初再次掀起“民工潮”等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今后中国农民非农化道路仍将是漫长而艰难的,政府应当为农民非农化提供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并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20.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经济走向健康发展之路。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惊喜地发现,农村改革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这就是包产到户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广、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内陆地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即所谓“民工潮”现象的出现,这三个阶段被经济理论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